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好话连篇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相似文献   

2.
《创造》2008,(8):80-84
北京奥运会,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每一位运动员都在为荣誉而战,为国家而战,为奥林匹克精神而战。而还有一些运动员除了这些,还在为生命而战。尽管他们有的获得了奖牌,有的甚至没有进入半决赛,但是这些创造人类生命奇迹的运动员,却是我们心目中无坚不摧的铁金刚  相似文献   

3.
和谐颂     
《天津人大》2007,(1):46-46
中央明道,天下归心。构和谐以求进,蠲贫穷而小康,畅公平以诚信,锐反腐而保先。尚科学以发展,修美德而崇仁。系?恫瘰以在抱,褒人本而爱民。知荣辱以自律,赓传统而文明。鸿猷瞻远,激浊扬清。祖国一日以康盛,巍峨我中华雄姿屹立,朝阳以磅礴之势昭然于世界东方。值此新春到来之际,笔者抒怀,感慨万千,咏唱和谐颂。  相似文献   

4.
咚咚——咚!喈喈——喈!…… 一种重金属的声音,在古老而年轻的河池瑶山响起。那声音,雄浑而圆润,铿锵而悦耳,急切而深沉。它源自远古的北越南疆,它源自千年的桂西北隅,它源自红水河畔的壮村瑶寨……  相似文献   

5.
“君子之道费而隐”,道德无处不在而又隐而不露。是道德,而不是法律,在向我们发出指令如何行动。法律只在身外约束我们,道德却在内心约束着我们。在法律的源头,是居于心中的道德法则。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事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错,人多会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相似文献   

7.
《协商论坛》2012,(1):63-63
茅台也好,五粮液也罢,这些高档酒由小而大,由大众而富豪,由俭而奢,并不断推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极品”,个中奥妙,大多数中国人心知肚明:公款消费和送礼需求。而这最近也得到“权威印证”——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说,“没有公款消费,茅台不会那么贵”。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12,(11):46-47
【原文】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乃杀蚩尤而代神农氏,是为黄帝。东至于海,西至于空桐,南至于江,北逐荤粥,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举风后、力牧、  相似文献   

9.
黠鼠赋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相似文献   

10.
齐家在修身     
一个人,你晓得他好,就要晓得他坏的一面,不要被自己感情欺骗,也要晓得一个入坏,也有好的一面,要了解清楚。可是,这两句话讲起来很容易,做到了,“天下鲜矣”。因此,这是修身的第一步。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日:“入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圣灯     
春天,去登圣灯山。 沿着一坡石梯走进山门,一手莲花灯肃穆而柔媚。再往前,一汪湖水安静而清澈。湖对岸是一尊白色的弥勒佛,背坐山墙,拈花而笑。  相似文献   

12.
刘海燕 《山西政报》2006,(17):40-40
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尺。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落脚点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艰巨任务,已摆在我们面前。无论从哪一种意义上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智敏 《民主与法制》2007,(4X):26-28
江阴一家大型彩印厂老板徐蕴良是当地富翁中的一员,然而,富裕起来的徐蕴良却没有赢得当地群众的尊重,相反由于其欺凌,侮辱弱势群体,威逼环卫工人下跪,受到了群众集体“讨伐”,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先富裕起来的人如何做到“富而好理,富而守法,富不霸道,富不欺人,富而恩报,富而重贫”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社会两级分化和一些地方官府贪污腐败,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群体事件时有发生。老百姓为维权而抗争,政府为维稳而出警,警民间的冲突日益增多而且激烈。不仅发生了民众因民警的“暴力执法”而被打伤打死的事件,也有公安人员被民众的“暴力抗法”而遭袭牺牲。  相似文献   

15.
廖盛芳 《中国人大》2009,(20):26-28
近些年来,各地政府和司法机关举行的听证活动受到人们的关注。“听证”在若干年前的中国,还是个让人颇为陌生的新词,然而,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它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如今可以说是遍地开花。有因为水价调整而举行听证的,有因为规划编制而举行听证的,有因为行政处罚而举行听证的,也有因为信访案件处理而举行听证的,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6.
题记:从永川采访归来,想起《荀子》里的两句话:“好法而行”,“笃志而体”,有人将其翻译为“遵守法度而见之于行动,意志坚定而见之于实践”,用来概括永川人大工作的探索和创新,似无不妥。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12,(4):52-53
孔子闲居,谓曾子曰:“参,汝可语明王之道与?居,吾语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故非德道不尊也,非道德不明也。虽有国之良马,不教服乘,不可以取道里;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故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而可以守;三至行,而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外;其征也,还师衽席之上。故日: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曾子日:“不劳不费之为明王,可得而闻乎?”孔子曰:“昔者帝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劳乎?若乃十一而税,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而无征,此则生财之路也,而明王节之,何财之费乎?”  相似文献   

18.
宏勤 《人大论坛》2011,(3):18-21
城镇居民向往田园生活而在农村买房,大量农民涌向城市而选择城市安家。双向供需刺激,农村房屋交易日多。与此同时,农村投入有限,而作为“沉睡资产”的农村房屋因不能出让而闲置荒废。从前倡导民族大团结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背景,而今在城乡发展逐渐统筹日益融合的今天,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居住情形及居所情况所引发的法理之争,则成...  相似文献   

19.
走进方成的世界□李露孙作者与方成(右)合影我喜欢方成的漫画。他的漫画,线条准确而秀丽,形象夸张而优美,寓意丰富而深刻,色彩鲜艳而高雅,题材典型而广泛,构思别致而巧妙,画面幽默而辛辣。我从挂红领巾开始拜看他的漫画,至今百看不厌。请看这幅爱憎分明的“——...  相似文献   

20.
习惯先于国家而存在 按照马克思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观点,国家是阶级矛盾无法调和的产物,而监狱、警察、法庭这些暴力工具都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也就是说,裁判活动和法律是后于国家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