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姐夫经常虐待我姐姐,他又不同意离婚,我姐姐该怎么办?编辑同志:我姐姐已结婚10年多,姐夫虐待她,经常把她打得死去活来,使她越来越忍受不下去。最近,姐姐躲到我们家,他随后也找到我家,我们家人拉也拉不住,又一次把姐姐打得昏死过去。现在,我姐姐已下决心同他...  相似文献   

2.
易靖茗 《台声》2013,(12):90-93
深圳卫视驻京高级记者罗垠与我们是同行,他跑涉台新闻也跑得较多,有时参加一些新闻采访活动我们经常会碰到,但每次都是匆匆忙忙,对他没有更深的了解。偶然在一次采访活动中,与其他同行们说起两岸婚姻,大家说罗垠娶了一位漂亮的台湾姑娘,我们惊喜不已,想着一定要约他好好分享一下他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谢宗玉 《人民公安》2011,(16):58-58
读着易清华的长篇小说《背景》,想起我们相识都差不多二十年了。很多年前,我们还年轻,经常一起鬼混谈文学。有一次喝醉了酒,其中一个哥们儿叹道:“要知道,我们都是有有大师情结的人!”他说的我们,不包括我,却包括他老易。  相似文献   

4.
渔翁的哲理     
乡下老家有一位远近闻名的渔翁,他捕鱼的技术方圆百里无人能敌。小时候,我们村里的孩子们经常像跟屁虫一样,跟着他沿着清江河边撒网捕鱼,那些童年的日子好开心。  相似文献   

5.
采访王福忠时我们遇到了困难。首先是找不到他,循着他经常去的几个地方找.村委会没有,农机队没有,村里的几个企业也没有,最后还是通过广播把他从地里喊了回来。听说我们采访王福忠.村民们一个个都竖起了大拇指“他可行啊,这些年可没少为村里办事啊!”  相似文献   

6.
“醉”木薯     
没实行计划生育之前.一个家族中经常有“老侄嫩叔”的现象。我家也是,我8岁,表哥(大姑妈的儿子)12岁,幺叔(表哥叫他小舅舅)11岁,我们几个经常凑在一起玩耍.捉鱼,摸蟹.捡野果……乐趣多多。那时候治安好.大人也不怎么管我们.一般都由我们疯玩。我们特别喜欢去表哥家,他家依山傍水.可以搞很多节目。  相似文献   

7.
刘少奇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他更加勤于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特别是每当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新的变化时,他对调查研究工作就抓得更紧,常常是一年数次下去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一句口头禅引发的思考 认识一个在某中大型企业做人力资源的朋友,“我们正招人呢”是他的口头禅。有次,一个朋友打趣他:“你们怎么天天招人?公司就不会人满为患吗?”结果那位HR说:“单位总有些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所以才经常招人。”  相似文献   

9.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最近对采访他的一位记者说,他最快乐的事就是到“人民中间去”。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不禁使我想起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我们党和国家的三代领导人,他们不也是经常到人民中间去吗?是啊,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经常到  相似文献   

10.
何研 《天津人大》2006,(11):30-31
一个企业能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一定与企业的带头人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中国网通(集团)天津市河西区分公司总经理许文俊就是这样一位企业带头人;作为河西区人大代表他经常深入社区,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群众赞扬说:“他心里装着群众,想着大伙的事情,办人民收益的事,是我们信任的好代表。”  相似文献   

11.
《同舟共进》是广东省政协主管、主办的一份杂志。去年下半年我的好朋友南昌县人民银行行长胡仁本同志拿了贵刊给我看。原来宜春市一位银行领导向他推荐贵刊。他看过后觉得贵刊办得很好,就推荐给我。我们经常在一起对贵刊一些好文章进行议论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韦以富  梁明 《当代广西》2013,(20):38-38
一个普通的投递员,在临近退休年龄,却依然怀揣着文化的梦想……谭福球是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投递员,老谭负责黄练镇的党报党刊投递工作,每天,他要分发200多份报纸杂志。“老谭可是我们这儿的活雷锋啊!”与老谭同住黄练社区米行街的群众经常说,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市问行区七宝镇,有位台商举家迁居而来,“以厂为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办企业,一举成功。他就是上海力国针织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国达。举家迁移卒子过河在公司办公楼上,二楼一层是王总的起居室,餐厅、会客室、客房、厨房等一应俱全。在宽敞而透着儒雅的会客室内,王国达愉快坦诚地向我们介绍了来七宝创办力国公司的经历。王国达今年38岁,出生于台湾桃园乡下,4岁失估,家境贫寒,由他母亲含辛茹苦培养他上学,一直到大学毕业。大学毕业后,他开始做国际贸易生意,经常往来于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一带。他手里常…  相似文献   

14.
我于1943年入党,1944年开始做机要工作。1947年,我从部队调到晋察冀军区野战司令部机要科。罗瑞卿同志当时担任野战司令部政委,他的党组织关系在我们机要科,故常来科里参加党小组活动。他待人热情,除了经常勉励大家要好好工作外,在部队休整时,还常和我们一起玩扑克、打乒乓球。1948年底至1966年初,前后两次,共13年,我给罗瑞卿同志当秘书。首长的谆谆教诲,耳濡目染,终生不忘。 大刀阔斧,勤勉创业 罗瑞卿同志是共和国第一任公安部部长,同时兼任公安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他到任后的首要任务,一是组建队伍…  相似文献   

15.
我是武汉市及正街的老住户。我父亲临终前曾感慨地说:“我4个女婿3个会说话,但最称心的倒是那个不会说话的。”他那个不会说话的女婿,就是我的丈夫刘洛生。我爱上刘洛生,首先是被他那男子汉诚恳执著的追求触动了心弦。我当时在一家工厂生会计,洛生是厂里的工人。他经常默默地接送我上下班,为了消除语言交流的困难,洛生教我学手语,他教的第一句手语是:“我们是毛主席的好工人。”后来我们终成眷属。那些年政治运动多,厂里会议等,加班多,我顾不上家务,洛生因为聋哑,不参加厂里的活动,便担负起做饭、洗衣、拆洗被褥,甚至钉扣子…  相似文献   

16.
马锡五是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他经常在田间地头巡回审理办案,就地解决,而不是高高在上,不顾群众可能面临的各种花费把群众呼来唤去;他经常深入群众作调查研究,设身处地考虑群众的感情和要求,用群众熟悉的方式和能够理解的语言与他们交流,  相似文献   

17.
界碑     
从腾冲出发,越过油菜花流金飘香的古水乡的田野,车行72公里弯曲坎坷的山路,我们来到了胆扎边防站。陪同我们进行采访的杨德富中校如同回到老家一样地兴奋不已,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从他的眼里放射出激动的光彩。营区小院正在开花的桃树梨树象是以主人的身份对他表示欢迎,那红白交融的花雨听任春风挥洒着在他绿色军装上绘下片片霓霞;一支85年就在边防站出生的名叫黑力的大黑狗热情地向他摇尾扑腾,似乎这位来客才是它的好友。是的,杨德富离别胆扎并不太久。年轻时他在这儿当兵,升任腾冲边防大队教导员后也经常下来,最近才调任保山支队…  相似文献   

18.
《劳动保障世界》2006,(4):16-17
蒋军很忙,我们为了这次采访先后约了三次。在等了半个小时以后,终于见到了这个创造了餐饮界神话的人。蒋军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幽默风趣、自信豁达。一口“湖普”夹杂着经常爆发出的爽朗笑声.有种年轻人才能拥有的朝气,让人情不自禁的为他的活力和率真所感染。当谈到此生与餐饮业结缘的缘由时,他说经历是决定事业方向的筹码。  相似文献   

19.
你说我说     
阿拉伯信息中心.阿拉伯驻华副使团长、巴勒斯坦驻华大使萨法日尼致信《今日中国》社长兼总编黄祖安先生.他在信中说.首先请接受我们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贵经常发表有关政治和文化的重要文章,对交流中阿关系起了巨大的作用,已成为阿拉伯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贵刊发表的《黑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几篇文章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海口市秀英区文体局局长瑞歌是我的老朋友,他经常约我到乡下走一走。上次我们去了美目村。 美目村,秀英区永兴镇罗经村委会的—个自然村,位于海榆中线21公里处。全村有128户,675人,耕地面积720亩,主要经济作物以甘蔗、木薯、瓜菜、水果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