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件转化为档案,档案来源于文件,这是已被人们认识和掌握了的客观规律。 档案通过它自身的矛盾运动,不断地发展变化,形成它固有的活动规律。由于档案的价值决定了档案的作用,通过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产生新的文件和图书资料,这就是档案的转化规律。 探讨档案转化规律,也就是认识档案这一事物的客观发展过程。从实践的意义上说,是使我们更正确地认识档案这一事物,变“死”为活,变被动为主动。从理论的意义上说试图为档案学、文献编纂学和档案史料学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一、档案转化为图书资料的实践与理论依据 档案通过直接利用产生新的文件,这是较为常见和较为熟悉的档案运动现象和效果。但是档案通过编研形成图  相似文献   

2.
档案利用是实现档案工作目的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这项工作做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党和国家及单位的安全和利益,档案利用效果则是对档案利用工作及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评价和检验。如何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将档案信息提供给用户,实现档案的价值,提高档案利用效果,这是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档案利用是实现档案工作目的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这项工作做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党和国家及单位的安全和利益,档案利用效果则是对档案利用工作及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评价和检验.如何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将档案信息提供给用户,实现档案的价值,提高档案利用效果,这是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档案工作的利用价值,关键在于档案质量,而档案质量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努力为档案工作人员创造硬、软件和外部环境,是提高档案管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卞昭 《唯实》2010,(7):25-27
档案与文化具有同伴同生的密切关系。档案在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档案是珍贵的文化财富,是历史文化的积累,是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必须大力拓展档案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档案人要做文化人;要实现档案文化价值最大化;要深化档案编研,挖掘档案为文化建设服务的价值;要利用现代科技推进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6.
李虹 《学习月刊》2009,(4):85-85
档案中包含着涉及国家或个人的秘密资料、科技成果、经济数据等,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保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在我国档案保管和社会利用方面,普遍存在着重保轻用、利用不足的问题.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开放的时代.档案工作应该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档案资源的价值和作用。所谓的利用是“使档案在一定时间、地点、范围限制内合理地发挥自身价值,使档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7.
张伟 《世纪桥》2011,(5):145-146
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是档案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是在档案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在档案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必须转变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树立"服务民生与服务业务并重,服务领导与服务群众并重"的利用观念,把所有涉及民生、涉及人民群众直接现实利益的档案优先提供给广大人民群众利用,使档案的利用体系能够便捷高效地为民生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近年来,各级档案部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服务民生、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新的着力点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使服务民生成为档案工作服务大局的一个新亮点,也成为档案工作出现重大变化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档案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部门紧跟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以服务为主题,以发展为主线,全面加强档案业务各项建设,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体系。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历程,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档案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档案资源建设持续加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成效显著;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档案科学教育工作扎实推进;档案宣传出版工作快速发展;档案工作对外交流与合作开创新局面。在新的发展阶段,档案部门要着力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与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不断创造档案事业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9.
关于档案的价值,黄彝仲先生在《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际》(1949年)一书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档案之功用,多因观点与立场不同,持论见解互有差异,各以其自己之主观,强调其作用,历史学家视档案为史料,可供编纂史籍之根据与参考。收藏家视档案为古物。行政家则视为治事之工具。”这就是说档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方面、史学方面、政治方面等。本文着重从文化和史学两方面论证徽州历史档案的价值。一、徽州历史档案的文化价值档案的价值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有用性。它是主体(档案利用者及利用需求)与客体(各个不同时代产生的各种类…  相似文献   

10.
高校档案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独特优势。高校档案馆应该积极主动围绕"档案"作"教育"文章,在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立足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拓展高校档案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08,(12)
档案的价值贵在开发与利用,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年代,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加显得重要。几年来,五常市档案局(馆)以深化服务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档案信息建设和档案资源为重点,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整合档案资源和服务资源,挖掘文化底蕴,拓宽服务领域,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有价资源的企业档案资源,其价值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呢?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论述企业档案资源的两种整合途径,即内部整合和外部横向整合,由此进一步阐述了整合好的档案资源再通过企业充分的利用,其价值才得以提升,企业效益才获得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档案的价值贵在开发与利用.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年代,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加显得重要.几年来,五常市档案局(馆)以深化服务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档案信息建设和档案资源为重点,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整合档案资源和服务资源,挖掘文化底蕴,拓宽服务领域,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许桂莲  ;刘旭地 《世纪桥》2008,(8):156-156
档案的价值贵在开发与利用,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年代,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加显得重要。几年来,五常市档案局(馆)以深化服务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档案信息建设和档案资源为重点,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整合档案资源和服务资源,挖掘文化底蕴,拓宽服务领域,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档案记录承载着历史,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档案与文化、档案与历史、具有同伴同生的密切关系。档案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等是不可估量的。新时期研究档案工作,对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促进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档案记录承载着历史,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档案与文化.档案与历史、具有同伴同生的密切关系,档案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等是不可估量的.新时期研究档案工作,对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促进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档案并不陌生,一般认为档案就是人事部门纸袋里装的个人资料,或者是机要室保存的秘密文件。其实不然,档案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它是一种特殊的不能再生的宝贵资源,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的原始记录。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档案,对于人们正确地总结过去、指导现在、规划未来、推动科技进步、加快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了解档案的价值和作用,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认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和信息资源,企业的决…  相似文献   

18.
正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作为部门工作的真实记录和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一套适应本单位业务特点、体现单位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档案体系,是各单位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将为部门各项综合业务、研究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条件。一、什么是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馆(室)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也是国家档案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和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辑和研  相似文献   

19.
赵继荣 《实践》2009,(2):21-21
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新的形势下,档案部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档案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拓展服务的新领域,寻找新的切入点,以创新的精神做好全区档案工作。提高认识,做好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档案收集工作前瞻性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要明确档案收集工作前瞻性指导原则与问题,利用多种管理举措改善工作现状,提升档案管理与服务质量。通过分析新形势下档案收集工作前瞻性意义、指导原则与问题,探讨提升档案收集工作前瞻性的对策,为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