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法制博览》2009,(9):65-65
说起中倭之间的战争,一般人均会想起中华民族死伤三千多万人的抗日战争,令人切齿嗟叹、尽丧北洋水师的甲午海战,十六世纪惨烈的抗倭援朝战争以及忽必烈居心叵测想顺带消灭汉人“新附军”、最终功亏一篑的元朝征倭大战。数次战争,说句实话,代价巨大,败多胜少。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初始,苏联一方面容许匈牙利实行自由选举,并根据各民主政党在选举中的得票数来确定它们各自在政府中所占的职位比例,从而使新建立的政府很像是一个符合人民意志的民主联合政府,另一方面又让匈牙利共产党掌管内务部,设立由匈共代表占多数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取代政府职能的最高经济委员会,帮助匈共将其他党派的右翼人士清除出政府并以这些党派中听命于匈共的左翼人士取而代之,确保匈共在国家政权中的主导地位。随着"冷战"的加剧,苏联抛弃了联合政府的政策,力促匈牙利联合政府向实质上的匈共一党专政政府转变,并通过帮助匈共在大选中获胜、使它与社会民主党合并、要求它向反对党派发起进攻等办法,很快达到了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3.
剧变后,匈历届政府十分重视吸引外资工作,不断修订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为更多地吸引外资参与匈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十多年来,尽管匈政局不断变化,政府数次更迭,但匈的引资政策和工作一直保持了连续性,为匈带来了大量的外国  相似文献   

4.
洋洋 《法制博览》2008,(19):38-40
汉武帝年间,山东奇人东方朔,精通文史,奇智多谋,应召而来,毛遂自荐。他献上的两车竹简兼论文武,提出治国、外交、安边等完整建议,使汉武帝刮目相看。汉武帝把东方朔当做取之不尽的智囊,把他的二十万言书做为医国秘方。但仍是不提升、不重用。用其策而不用其人。这使东方朔陷入痛苦和快意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5.
崔巍 《法制博览》2008,(21):55-55
读了今年贵刊10期上半月的文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与饿死沙丘》,不禁为一代改革者的命运叹息,历史上给了赵武灵王很高的评价,其中以梁启超为最,他认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与外族的战争中,十战九败,稍微能替祖宗长点脸的,只有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宋武帝四人,“其最足为吾侪子孙矜式者,唯赵武灵”!他甚至把“黄帝以后第一伟人”的桂冠送给了赵武灵王。  相似文献   

6.
孙杰 《法制博览》2011,(5):16-17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博得了后世很高的评价,其中以梁启超为最,他认为中华民族(当然是狭义的)自古以来在与外族的战争中,十战九败,稍微能替祖宗长点脸的,只有赵武灵王、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宋武帝刘裕四人,“其最足为吾侪(音“柴”,辈)子孙矜(音“今”,崇尚效法)式者,唯赵武灵”!他甚至把“黄帝以后第一伟人”的桂冠送给了赵武灵王。  相似文献   

7.
读了3期策划文章《探寻古代的“汗血宝马”真相》,许多人都知道汉武帝元景四年(公元前112年)秋,有个名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在当地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此马后,欣喜若狂,称其为“天马”。并作歌咏之,歌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万里,  相似文献   

8.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是战争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战争的最终目的。提高武器装备的“隐身”能力是贯彻这一战争原则、达成这一战争目的有效途径之一。提起隐身,人们自然会想起美国的F—117夜鹰隐身战斗机或瑞典维斯比级隐身性护卫舰等一批隐身武备,这些先进的隐身武备对现代战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思祥 《法制博览》2011,(3):38-39
中国的皇帝不少,但有作为的实在不多。在这为数不多的有作为的皇帝里,汉武帝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个。汉武帝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在很大程度上靠了他母亲阴险善断。倘若没有他母亲巧妙地应对宫中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他能在这险恶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就是万幸了,哪里还能奢谈什么当皇帝!  相似文献   

10.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不断向伊拉克发出武力威胁,战争阴影再一次逼近巴格达上空,这不禁使我想起三年多以前我在驻伊拉克使馆工作期间经历的一场战争--美英对伊实施的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大规模空袭.今天追记下当时的情景,不是为了重温战争的残酷,而是祈愿战火不要再降临已饱受苦难的伊拉克人民.  相似文献   

11.
齐薇 《当代世界》2014,(2):72-74
<正>2013年4月20日,中国四川雅安芦山地区发生7.0级地震。两天后,匈牙利国会副主席兼社会党中匈关系负责人、塞格德大学孔子学院理事会主席乌伊海伊·伊什特万在出席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主办的"中欧青年领袖对话会"时宣布,将邀请50名芦山地震灾区学生赴匈牙利学习交流,并承担其在匈期间所有费用。他表示,希望以实际行动来"帮助他们忘却不幸",增进匈中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相似文献   

12.
水银河 《法制博览》2009,(20):32-32
“温柔乡”源自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荒淫皇帝汉成帝的一句诗——宁愿醉死温柔乡,不慕武帝白云乡。诗中的“武帝”就是他的先祖汉武帝刘彻,这位英明的皇帝晚节不保,四处寻神问药,期盼长生不老。那时的人们相信白云乡是仙境,汉武帝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这个地方。  相似文献   

13.
李伟明 《法制博览》2008,(21):34-34
《资治通鉴》第二十一卷记载: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太仆公孙贺被任命为丞相。当公孙贺被引来举行拜授丞相的仪式时,他不接受印信,叩头哭泣不肯起来。汉武帝根本不理这些,仪式结束即起身离去。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公孙贺不得不接受印信,出宫后长叹一声:“我从是殆矣!”  相似文献   

14.
王立群 《法制博览》2008,(13):45-47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一个普通的郎官肩负着一项特殊使命,开始了探索西域的征程。正是他的西行,开辟了一条千古传颂的丝绸之路。司马迁在《史记》称他“凿空西域”。什么是“凿空”?当世界还是一个混沌的鸡蛋,盘古以肉为土,以血为水,开天辟地称得上“凿空”;上帝奋战七天,垒山引水,开光造人,也是“凿空”!他是谁?汉武帝为什么要派他出使西域?他为什么在身后赢得如此巨大的声誉?  相似文献   

15.
游乡 《法制博览》2008,(23):34-37
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人口灭杀事件,都是战争造成的。古代中国的战争非常频繁,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而据《春秋》记载,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达448次。到了战国时期,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222次。  相似文献   

16.
汉武帝拆迁     
如果不考虑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大型水利工程的话,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拆迁应该发生在汉武帝时期。  相似文献   

17.
易中天 《法制博览》2009,(16):53-53
些时到了贵阳。一到贵阳,就想起了“绿丝带”。想起了贵阳的“绿丝带”,又想起了杭州的“红跑车”。胡斌驾驶的那辆“红跑车”都干了些什么,想必大家还记得。贵阳的“绿丝带”,恐怕就得回忆一下了。  相似文献   

18.
迈克尔&#183;霍华德是当代西方研究战争问题的著名学者,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剖析现有战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战争观。他认为战争是理性因素的产物,其根源一直都是政治家所知觉到的敌国权力的增长以及对于本国权力被消灭或者受到限制的恐惧;国家的存在既是产生战争的重要原因,又是维护和平的必要前提;民族主义曾经并将继续引发战争,同时也是国家进行战争的有力工具;战争必须加以控制,但很难被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19.
卢跃刚 《法制博览》2011,(18):30-31
前所未有的决心,前所未有的规格:7月8日-9日,中共中央召开水利工作会议,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8位政治局常委出席。此次会议第一次把治水放到了治国的高度,并且制定了一揽子的防灾减灾、合理配置水资源的10年目标。这种欲毕其功于一役的情景,回顾中国几千年的治水史,似乎只有2140年前汉武帝率百官赴黄河负薪草、堵溃口的情景与此相类似。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古分分合合数千年,演绎出一段段悲欢离合、纷纷扰扰的乱世风云。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成者为王败者寇”,历史上涌现出多少令世人敬仰的王者,他们以自身的才略胆识以及超凡的用人之道,开创了一个个历史先河,为后人称道。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明太祖等都称得上是叱咤风云,冠绝一时的人物,极富英雄气概,实有王者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