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竞技体育中伤害行为的刑法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构建合理的竞技行为合法化的根据不能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和有层次的.我们主张"一体两翼"理论,也就是说,以被容许的危险理论为核心,以正当业务行为和被害人同意理论为两翼共同合理地构建竞技伤害行为的合法化根据.竞技中的伤害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在社会容许的危险范围内的竞技伤害行为,可以阻却该行为的违法性;二是超过了社会容许危险范围内的竞技伤害行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无过错之竞技体育伤害的民事责任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参与竞技体育活动中而遭受人身伤害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分配,应以促进竞技体育活动的开展为价值取向.司法实践中判定加害人承担公平责任没有法理依据.综现各国侵权法领域,或因体育运动成立业务正当行为,或援引"风险自负"原则,使加害人免责或减责.非因竞技体育活动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错所导致的竞技体育伤害,应当援引"风险自负"的原则由受害人自行承担损害后果.  相似文献   

3.
竞技运动场上的伤害行为的刑事可罚性,一直以来都是刑法理论中一个不起眼却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竞技运动伤害行为都被作为一种正当化的行为而排除刑事可罚性,其理论依据有被害人承诺理论、社会相当性理论、正当业务理论的争讼,但这些理论均有着自身的缺陷。应以被害人自我负责原理与允许风险原理共同作为竞技运动伤害行为正当化的根据。并且基于此,当某一竞技运动伤害行为在满足"运动员自我负责性地参与竞技运动中的危险行为"、"运动伤害属于运动之固有风险"、"行为人主观上是以比赛为目的"三个条件时,即为正当化的行为而排除刑事可罚性,反之则有入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竞技体育暴力行为不仅仅是一法律问题,也是一社会问题。针对社会大众对竞技体育暴力行为的一般性认知、行为性质的认知、意涵界定的认知、责任承当方式的认知的社会调查结果,是刑法介入竞技体育暴力行为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是学术研究和立法完善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赌博以及赌博犯罪在中美两国都是古老而又日益弥新的事物,但是,由于体育事业发展不同,对赌博行为的观念不同,中美两国的竞技体育赌博犯罪立法有着很大的不同。美国的竞技体育赌博犯罪立法比较全面,从非法赌博犯罪本身到赌博设施非法行为、赌船犯罪、彩票犯罪等都有规定,而中国则除了赌博罪之外其它方面付之阙如,这和中国打击赌博犯罪以及逐渐猖獗的竞技体育犯罪的实际需要很不一致,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立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运动已经成为现今人们生活中健身、娱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体育伤害事件也时有发生.本文主要从体育竞技人身伤害侵权行为的概念入手,指出目前理论界对该概念的争议之处.然后分析其特征,使得人们能对其做出正确的认识,最后是有关其构成要件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不作为侵权行为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古代法典和现代各国法律的比较研究,发现不作为侵权行为规制模式从传统的一般条款模式、注意义务模式向行为模式发展。不作为侵权责任从混合责任向独立责任发展、关于责任构成的规定从粗疏到精确、责任范围呈不断扩展的趋势,不作为侵权行为立法趋同化的特点愈加明显。此外,确认旁观者容易救助义务为制定法上的义务的国家不断增加,立法和实践中,民法法系国家关于旁观者不作为侵权行为不断扩展,而普通法系国家和地区对旁观者不作为侵权行为也予以认同。为此,我国立法应顺应发展趋势,采纳行为模式,扩展不作为侵权行为范围,加强旁观者不作为侵权行为研究,在法律确认这一新的不作为侵权行为类型。  相似文献   

8.
竞技体育行为在正当化事由体系中应定位为正当业务和被害人承诺这两种正当化事由的竞合;竞技体育行为正当化的根据是具有极大包容性和解释力的社会相当性理论;在正当的对抗性体育比赛中,在比赛时间、比赛场地,参赛运动员以比赛为目的并遵守比赛规则的竞技行为具有社会相当性;正当的竞技体育行为和体育暴力界分的理论依据是社会相当性理论,界分的实践标准是行为人客观上是否遵守了比赛规则以及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罪过。  相似文献   

9.
张秋臻 《检察风云》2011,(11):94-94
运动损伤不可忽视 现代人都知道运动的重要性,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已成为时下人们的共识。然而一项统计调查显示,因健身不当造成运动损伤的患者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递增。如今,运动损伤已经不是运动员的“专利”,不少百姓在健身过程重。很多人都是急于求成,或被动健身,受伤后又不选择“休养”而去“赶卡”,从而耽误了治疗。  相似文献   

10.
对体育竞技运动违规现象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进程中,尽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各国政府及体育组织,都十分重视竞技体育运动的公正、公平,并由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但是,竞技体育运动中的违规现象却屡屡发生。本文针对竞技体育运动存在的违规现象的表现,剖析了它的危害,分析了它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编辑侵权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举 《政法学刊》2008,25(2):90-98
编辑未经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授意,又无法律上的根据,擅自对著作权作品进行利用或以其他非法手段行使著作权人专有权利的行为就构成侵权。编辑侵权行为主要表现在编辑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发表其作品,编辑未经合作作者许可而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编辑违背作者意愿未在作者创作的作品上署名,编辑擅自改变作品的署名及署名方式,编辑利用职务之便违背作者意愿在没有参加创作劳动的作品上署了己名;编辑非法阻止作者修改作品,编辑未经作者许可修改作品;编辑在加工过程中歪曲作品原意,编辑在改编过程中篡改作品内容;编辑侵犯著作权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编辑侵犯著作权人获得报酬权的行为等等。编辑侵权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对于严重侵犯著作权和邻接权且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而构成犯罪后果的还要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欲避免编辑侵权行为发生,就要进一步提升编辑的法制意识和水平,强化编辑的道德素养和责任,加大刊社的规范管理和建设,完善出版的法律制度和政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竞技体育商业化、社会化的发展进程,竞技体育比赛中的体育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尤其在注重比赛结果、竞争激烈的赛场上,运动员之间常常因体育暴力而产生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大部分受害者都是默默忍受伤害而不去追究对方责任。由于体育界人事大都只注重竞赛规则而排斥法律的介入,导致体育暴力事件更加猖獗,因此,建议借助侵权责任法介入竞技体育领域,限制自甘风险的过度适用,从而遏制竞技体育暴力的泛滥,维护参赛者的合法权益,从而使竞技体育更好的体现公平竞争和精神文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王姗 《法制与社会》2013,(25):251-252
个人资料隐私权在个人数据经济时代所遭遇巨大困境:移动互联的广泛普及和网络对生活的深度嵌入,已经让个人资料隐私权无时无刻不面临被侵害的威胁。当今我国立法涉及隐私权以及侵权规制的立法,仅仅有《民法通则》、《民通意见》以及《侵权责任法》中相关规定,而并未就目前时代发展的现状作出契合实际的考量,规定太过笼统模糊。本文从侵权行为主体、侵权行为基本形式、侵权行为的新兴特点等方面,对个人资料隐私权侵权现状展开立体全方位的研究分析,为完善个人资料隐私权侵权规制提出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侵权适用侵权行为地法是一条古老而重要的侵权法律适用原则。要应用好这条原则,必须首先确定侵权行为地。对此不同国家有不同规定,本文仅对我国有关立法进行研究。由于我国对此缺乏明确的立法,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便提出了立法中应考虑的价值取向及几种立法意见。  相似文献   

15.
王刚 《当代法学》2024,(1):95-10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体育强国建设战略。竞技体育具有特殊的引领和示范功能,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面临诸多困境,操纵竞技体育比赛及与其相关的贿赂、赌博、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是制约体育强国建设的“毒瘤”,需要完善相应机制予以清除。《体育法》禁止操纵体育比赛行为并规定了附属刑法规范,但《刑法》中没有相应规定,导致行刑衔接不畅。以现行罪名惩治操纵竞技体育比赛相关行为与罪刑法定原则有冲突,也偏离了操纵比赛这一系统性体育犯罪的中心。在《刑法》中增设操纵竞技体育比赛罪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刑法保障,建议在《刑法》第223条后面增加一条作为“第223条之一”,罪刑规范暂定为“在国内、国际重大体育竞赛中,体育主管部门人员、体育组织人员、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以及其他体育从业人员违反公平竞争原则,对比赛过程进行不正当的支配、控制,情节严重的……;情节特别严重的,……”。  相似文献   

16.
侵权行为概念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利明 《法学家》2003,(3):62-71
作者系统总结了各国学者对侵权行为概念界定的诸种学说,在深入探讨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侵权行为法的发展趋势,从侵权行为的性质、特征、主体、对象、构成要件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对侵权行为的概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作出了自己的界定.  相似文献   

17.
【案情介绍】1994年10月21日傍晚六时左右,二原告李萍、龚念带8岁的儿子前去被告的五月花餐厅就餐,被告的礼仪小姐安排他们在“福特”包房的外边就座,“福特”包房的东、南两墙是砖墙,西、北两墙是模板隔墙,原告的儿子靠近该木板隔墙的外侧就座。约六时三十分左右,“福特”包房突然发生爆炸,原告李萍及其儿子随即倒下不省人事,经医院抢救,李萍进行了左上肢截肢术及脾切除术,伤愈后被评定为二级残废;儿子抢救无效死亡。经查明,五月花餐厅的这次爆炸发生在餐厅服务员为顾客开启“五粮液酒”盒盖时,伪装成酒盒的爆炸物是…  相似文献   

18.
从损害在侵权行为法上的地位出发 ,论述了侵权行为法范畴中损害的概念和特征 ,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在对损害的性质进行探讨的基础上 ,认为侵权行为法上的损害本质上是一种法律保护的利益丧失状态。并且 ,作为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损害和侵权赔偿中的损害在内涵上应该是一致的。进而对损害概念进行了分类 ,并认为我国即将制定的侵权行为法应该专门对损害概念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19.
"享乐损害"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法院并不采用享乐损害赔偿金这个概念,而是裁定"生活乐趣的丧失"的赔偿金.对于"生活乐趣的丧失"是否可以救济,若可以救济,它是"疼痛和痛苦"、精神痛苦或者身体残疾的组成部分,还是一种独立可分的损害类型?美国各司法辖区的观点并不统一.而人身伤害之诉中的原被告双方在是否给予单独的陪审团指令、是否采纳专家证词.以及感知能力是否是裁定"享乐损害"赔偿金的先决条件等问题上也意见相左.通过分析以上问题,对"享乐损害"提供一个全面的解读,并建议在我国的侵权立法中应当建立"享乐损害"赔偿制度,同时分析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程序法有关程序性侵权行为的法律制裁制度还不完善,从而使公民程序性权利在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有效的救济。本文从程序性侵权行为的基本类型、法律后果、法律责任三个方面研究了程序性侵权行为的基本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公民程序性权利的法律救济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讲,对程序性侵权行为法律后果的确认与法律责任的追究,就是对公民程序性权利最根本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