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朝武  贺铁鹰 《团结》2009,(3):48-50
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揭开民事诉讼法全面修改的序幕.而民事诉讼法全面修改的理论论证是否充备却是一个令人紧张的悬疑。汤维建教授主笔的《民事诉讼法全面修改专题研究》(以下简称《修改专题研究》)就是这样一部驱散悬疑的力作。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1)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本次修改中新增了对出庭证人进行经济补偿的规定,体现了立法机关对于证人做证难、出庭难问题的重视。但要构建完善的证人权利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对经济补偿权出台可操作性规定。  相似文献   

3.
4月9日,历时16天的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在这次会议上,我国一项重要的基本法——《民事诉讼法》,经过与会代表的认真审议和修改,顺利获得通过。 试行9年作用巨大 民事诉讼法是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1982年3月8日,经过认真的起草制订和修改,  相似文献   

4.
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将原本只作用于民事实体法领域的诚实信用原则正式以诉讼法原则的形式确立于民事司法领域。入法后的诚实信用原则得到广泛关注,但焦点多集中于诚实信用原则对当事人的具体适用上,而有关该原则对法院的影响却缺乏系统性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对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主体范围进行界定,在肯定诚实信用原则同样适用于法官的前提下,进而从实践的角度对诚实信用原则之于法官的具体适用及适用的法律后果进行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诉的利益"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法德日等国以及我国的台湾、澳门地区的民事诉讼法中都有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亦形成了诸多判例。"诉的利益"在功能方面逐渐由消极方面向积极方面转化,在扩大纠纷的可诉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英美法系国家,诉讼理念为事实出发型,无"诉的利益"概念和理论,但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有利益衡量的标准,因此,在纠纷的可诉性方面有着无限的扩张性。  相似文献   

6.
刘海涛 《民主》2012,(9):19-22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规则。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是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的部分规定作了修改。总的看,  相似文献   

7.
吕清  李贯成 《学理论》2010,(21):75-76
2008年4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原民事诉讼法第185条中规定的检察机关抗诉的四种情形被扩充为上述的13项加一款,拓展了检察机关可以提出抗诉的情形,其表述更为科学和准确,也解决了实务中的一些困境,但在司法实践中依然存在对“新的证据”理解与适用不一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的“新的证据”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完善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的起诉条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公民在纠纷发生后能否获得司法保护.现行民事诉讼法由于将起诉条件和诉讼要件相混淆,导致了某些起诉条件并未真正体现其作为条件的作用.立案庭对某些起诉条件的审查既难以获得合法性又缺乏正当程序的支持.完善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的主要途径是:将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中属于诉讼要件的条款分离出去,取消现行的受理制度,将负责审查起诉的立案机构改为民事案件登记性质的机构.  相似文献   

9.
民事执行制度是民事诉讼法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司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司法实践中民事执行工作面临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现状与原因进行透视,在分析我国建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法理依据的基础上,主张构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需要明确其原则,确定合理的范围和可行的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强制执行法与民事诉讼法合并立法的体例既引起了理论上无法解释清楚的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执行难"问题的形成,故应予抛弃,制定单独的强制执行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减轻当事人的诉累是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在多元化的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民事简易程序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解决机制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概念和简易程序修改的法理基础出发,简要评析《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简易程序的修改,并就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事简易程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秋滨 《学理论》2013,(8):132-133
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主要涉及对60个法条的修改,包括文字上的修改、法条增减款项等,部分法条的修改对我国公证行业也产生重要影响。除了新规定的电子证据、公益诉讼有助于公证机关办理保全证据公证之外,还表现在:涉及公证的第67条变更为第69条,删除了"法律行为"的规定;公证证据保全公证仍未能登入民诉法证据保全之"堂";对公证机构出具强制执行证书产生影响,可能造成公证机构办理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效力公证案件数量的减少。作为公证人,有必要深入了解民事诉讼法主要修改内容,以便更好地做好公证服务。  相似文献   

13.
周丹 《学理论》2015,(2):74-76
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提起主体问题在《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成为各方争议的热点。环保组织甚至公民个人究竟是否能够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与此同时,法院却在司法实践中坚持较为保守的态度。以中日环境诉讼的提起主体对比为切入点,分析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对法条规定加以评述,以期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提起主体问题给出一个合适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戚婵 《学理论》2013,(11):112-115
小额诉讼程序以方便大众为目标,具有诉讼门槛低,审理时间短,便捷经济等特点,不仅减轻了法院办理案件的负担,也是以人为本,为民司法的体现。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新增小额诉讼制度,但没有具体的制度设计,给司法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应当尽快完善小额诉讼制度,以期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再审程序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法院诉讼活动公正与否的最终社会评价.2007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对再审程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但修改后的再审程序仍有许多规定值得商榷.鉴此,有必要对修订后的再审程序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设定了我国的执行异议制度的基本框架,但由于规定过于简单、笼统,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旨在通过一则案例的评析对该类案件的几个问题进行深入阐述,以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诚 《学理论》2015,(6):52-55
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民诉法修正案,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对保全制度做了完善,首次对行为保全做出了规定。自此,我国民诉法中保全制度的客体将不再限于财产,也包括行为。行为保全制度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法律中都有着和财产保全同一位阶的地位。在有关纠纷中,仅有的财产保全在一定的情况下已经不能更好地为当事人提供有效且适合的救济手段。针对我国行为保全的讨论,对新的行为保全制度的确立和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1)
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民事诉讼法》的第二次修订草案。新《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小额诉讼程序作为第162条,此规定有着现行法律制度所不能具有的优点,是我国程序立法的一次重要创新。分析法条可知,从制度构架上来看,小额诉讼程序属于简易程序的一种;法条对于标的额的限制采取了一种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标准;但"一审终审"的规定仍然存在缺陷,不符合我国民事审判实际,仍难以保障当事人的救济权。  相似文献   

19.
黄晓丽 《学理论》2010,(16):115-116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长期以来,民事判决、裁定执行难、执行乱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司法痼疾,使司法权威受到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笔者认为,缺乏有效监督是造成执行难、执行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试从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监督的必要性、法律依据以及初步构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喻怀峰 《理论导刊》2016,(8):112-116
工业现代化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2012年民事诉讼法增设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环境现状的持续恶化、环境诉讼案件的连续走低,表明司法规制总体上是失败的。"治者之法"的制度设计往往是"忽视利用者立场的理论独角戏",政府对企业的偏好极易导致其不能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司法面对强势群体表现出的软弱性也引起了公众不满。环境公益诉讼需要体现"平等的主体行动自由",社会公众需要"更好地生存",因此,将公共领域引入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具有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