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转向,这一转向或许可以描述为从返本到开新的宗旨转向、从演绎到诠释的路径转向、从领域到视域的理解转向以及从命题到概念的切入点转向。中国的马哲形成史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提供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某种整体性理解。主要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深刻地中国化,中国马哲形成史研究的主要宗旨在于通过视域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从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起,中国即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章以二元选择论为立论根据,将“姓资”“姓社”问题转化为分期问题,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为平等式、经济发展式和全面发展式社会主义等三个时期。三个时期发生了两次行进轨道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平等轨道转向了发展轨道,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发展轨道转向全面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认为,“消灭哲学”在本质上体现为两个递升的逻辑:首先将传统的形而上学置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基础上,从而瓦解了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自足性的幻相;第二步是深刻批判现存的社会生活本身,这是颠覆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途径。而“实践的唯物主义”就是彻底颠覆形而上学的哲学。在传统哲学终结的地方,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真正开始。在这过程中,马克思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三重变革:(1)从哲学的功能和表现形式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完成了哲学功能的转换,实现从传统理性万能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的转变;(2)从思维方式来看,马克思哲学打破了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性思维模式”,把自己哲学的立足点放到了“关系性的模式上来”;(3)在历史观上,马克思哲学实现了从“平面的现成性历史观”到“历史发生学意义上”的历史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自己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不言而喻,由他们共同创立的“新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简称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重要特征,这两个重要特征是从本质特  相似文献   

5.
中国辨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央党校哲学部、上海市委党校、广东省委党校等单位 ,前不久在上海联合召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命运”理论研讨会 ,15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党校、高校、社科院和军队系统以及理论宣传部门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 ,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命运”这一主题 ,回顾和总结了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 ,探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跨世纪发展进行了展望。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6.
现在我们国家面临“三转”:一是经济转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即生产方式从粗放式的依靠资源、依靠对环境侵蚀、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生产方式向一种科学发展的生产方式转变;二是社会的转型,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标志就是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城乡一体化,以及全方位融入全球化;三是在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中国法治也在发生历史性的转型,概括来讲,就是从依法而治转向以良法善治为表征的和谐法治,这是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步的。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伦理的哲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伦理是对市场经济道德适应与道德超越的辩证统一,这构成了市场经济伦理价值、理性和人性的三个哲学维度,实现着市场经济从“现有”到“应有”的转变。通过对市场经济适应与超越的辩证,市场经济伦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着伦理精神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讲师胡为雄的新作《太阳再一次从东方升起——毛泽东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兴盛》最近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中国社会百年动荡、时代呼唤“救星”的  相似文献   

9.
必须区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两个概念 ,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按实践阶段的展开而形成阶段性的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它的新阶段。邓小平作为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创者 ,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 ,包括 :开辟社会主义实践的崭新阶段 ,提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新理解的课题和任务 ;更新党的思想路线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创新找准了核心 ;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重新确定了基调 ;集中人民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智慧 ,为新哲学观念打下了基础。邓小平在总体上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其创新集中在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历史的“历史创造论”上 ,这是全新的实践论 ,它把唯物论、辩证法、价值论、认识论、历史观融为一体 ,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拥有一种自觉,找准一个问题域,实现两个对接、两个碰撞”来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同时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的新形态)的构想,即以现实实践为立足点,“和合”世界各大文明哲学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个别性与哲学的普遍性相结合,使之拥有一种完满的理性。  相似文献   

11.
社会哲学是对社会作总体性研究的哲学理论。作为一种对社会转型总体把握的理论,社会哲学通过对社会问题整体的、历史的和系统地考察、分析,可以发挥对于现实社会实践的反思的、批判的功能。从社会哲学的理论视野考察、分析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问题,可以形成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变革过程本质的大观念,实现对于社会变革过程的观念引导。一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问题提出和凸显的必然性和起因是由其所承担的特殊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从现代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和历史趋势来看,理论创新是持续激发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至目前为止,已有80多年的历史,在这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经历了两次伟大飞跃,取得了两大实践成果: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间也经历了几次挫折坎坷。为了在新世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继续推向深入,顺利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及时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功经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重点从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指导思想,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建设系统工程,贯通“古今中西”,不断创新五大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了经验探析总结。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含义,第一次把实事求是上升到哲学世界观的高度。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将实事求是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创造性地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概括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现代化是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主要内容,冯契哲学对这个世纪课题作了应答。区分知识与智慧的学说,是冯契哲学思想的核心,他借用传统哲学中唯识宗的“转识成智”这个术语来表示由知识到智慧的转化,这就真正从“融合中西”的高度上把握了哲学的本质——哲学即“爱智慧”。  相似文献   

15.
当代身体哲学尤其是梅洛-庞蒂学说,是以潜在的、尚未的生命的“可能性”而非一成不变的存在的“即定性”、“确定性”为核心内容的。虽然并未使用“自组织”的概念和名称,但实际上其理论代表了当代人类自组织思想的先声之鸣。梅洛-庞蒂哲学为对于中国养生文化根本且具有普遍奠基性的哲学探索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养生文化的生命自组织性既是我们人自身的生命自组织性,同时又是宇宙的生命自组织性,这种养生文化并非仅仅为我们羸弱的身体祛病消灾,也非只是为我们苟延残喘的生命狗尾续貂,而是以一种“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天人合一”方式,使我们通向那种“鸢飞鱼跃,其机在我”的“大生命”的存在,也即通向那种中国生命哲学皆在的“自主、自在、自如”的人生最高化境的存在。与当代人类哲学的“生命治疗学转向”一致,中国文化终极性探索既栖居于形下学,又升华于形上学,既内在于生理学,又超越了生理学,而是以闪烁着“感性光辉”的“身体美学”、“生命美学”为其鹄的。  相似文献   

16.
段庆刚 《工会论坛》2010,16(5):143-144
在近代西方追褒知识的确实性的过程中,法国的理性主义哲学家笛卡尔把目光从外在的自然世界转向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确立了他的哲学的第一原理,即“我思故我在”,据此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为西方哲学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党的社会建设理论从提出到走向完善,从三个维度同时展开:一是从发生上,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二是从地位上,经历了从谋求社会发展的目标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高度定位的过程;三是从内容上,经历了从注重社会管理到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建设理论体系的过程。社会建设理论的发展是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并不是为了哲学的建构,而是哲学的批判、哲学的消解。马克思哲学的力量不在于本身是否是一个既成的理论模型,而是基于西方思想史中的正义理念,通过哲学的解释功能的消解,对人类社会运行现状进行批判。马克思哲学所引领的西方哲学向“历史”的转向,就是哲学自身的消解和哲学从解释功能向批判功能的转向。马克思哲学就是哲学的出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并不是为了哲学的建构,而是哲学的批判、哲学的消解。马克思哲学的力量不在于本身是否是一个既成的理论模型,而是基于西方思想史中的正义理念,通过哲学的解释功能的消解,对人类社会运行现状进行批判。马克思哲学所引领的西方哲学向“历史”的转向,就是哲学自身的消解和哲学从解释功能向批判功能的转向。马克思哲学就是哲学的出走。  相似文献   

20.
马瑞萍 《理论前沿》2008,(23):35-36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是生产力”的命题中,哲学社会科学因其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始终被容括于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哲学社会科学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回答当代社会问题为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