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东南部,居住着苗、侗、汉、水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最多、比重最高的自治州。全国一半以上的侗族人口和近三分之一的苗族人口聚居于此,孕育着世世代代苗侗民族的文明,是我国苗、侗民族文化的核心区。一、"文化旅游区"的开发模式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州统一文化包装、统一设定线路、统一服务机构、统一策划品牌,加强对游客的服务和引导,“体验生态博物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魅力日显。  相似文献   

3.
付松  刘文 《当代贵州》2012,(14):10-11
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和民族文化土壤,黔东南州正在成为一片文化旅游发展势头强劲的沃土。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把贵州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黔东南如何抓住机遇,着力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本刊记者采访了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李飞跃。文化建设亮点纷呈《当代贵州》:李州长您好,近年来,黔东南州在文化产业工程、文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普定县提出不等、不靠、不望的"三不"思想,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普定"的发展思路,走上了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并举的科学发展之路。"超宇水泥厂一期工程上马后,年产量可达120万吨,可‘吞吃'电厂排除的粉煤灰40万吨,脱硫石膏6万吨。既变废为宝,又减少污染,使资源循环再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  相似文献   

5.
在黔东南每一个旅游点上,你可以融入村民之中,扮一天侗家新郎,当一天护林枪手,做一天插秧打谷的农人,过一天寨老之瘾,闻历史烟尘,沐山川灵气,悟人生快乐……  相似文献   

6.
廖少华 《当代贵州》2007,(10):16-16
不断深化州情认识。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欠发达、欠开发”的特征尤为明显,加快发展的任务非常紧迫而艰巨。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生态立州、农业稳州、工业强州、科教兴州、旅游活州、城镇带州的发展战略和建设凯里城市经济圈、黎平侗族原生态文化及三板溪湖苗族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雷公山苗族原生态文化及自然生态旅游经济圈、  相似文献   

7.
体验生态博物馆——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黔东南接待境内外游客约1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0亿元;四年后的2007年,这组数据飙升为884万人次和60.7亿元.  相似文献   

8.
剑河结合自身的资源特性和优势,把旅游发展定位为"民族原生态、休闲度假游",以新县城为中心,以温泉为引爆点,以仰阿莎湖为重点,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核心,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全面整合各类资源,着力打造一个集苗侗民族文化特色为一体的山水园林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9.
行天下 《当代贵州》2011,(23):56-56
黔东南各族民众用智慧和传统缔造"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用服饰记载历史,用歌舞传承文化。"文化大餐,山水盛宴"是世界旅游组织对黔东南的誉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总面积3.03万平方公里,辖1市15县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相似文献   

10.
杨正明  洪金洲 《当代贵州》2008,(20):I0001-I0001
凯里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市总人口53万,少数民族人口占76%,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大的城市之一。觊里市作为贵州省东线旅游中心城市,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素有“苗岭新部”、“百节之乡”、“宜林山国”之称。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在2008年我省第3届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前夕,本刊刊发了<体验生态博物馆--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一文,对黔东南州依托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多策并举,发展以生态博物馆为载体的乡村旅游模式作了初步解析.这篇文章和稍后刊发的<统一服务疏导旅游--品读黔东南原生态文化的理念引导>等系列文章,以其对黔东南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的深度解析,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2.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也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我省是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丰富的原生态文化和生态文化、厚重的红色文化及文化活动成果,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坚实基础。站在旅游角度,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角度,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如何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旅游的"硬实力",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国内外文化旅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把民族文化旅游培育成为龙胜战略性的支柱产业,把龙胜建设成生态文化旅游强县,必须着力在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上寻找突破口、寻求新对策,进一步探索两者互动发展、互融共赢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地方,你还没有离开就开始想念,还没有分别,就盼望重逢。这就是黔东南。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千百年来,两江一河(清水江、都柳江、阳河)打开了通往外界之路,开启了黔东南木商文化的先河,也成就了黔东南最初的旅游形态。从1984年第一批日本客人进入雷山郎德开始,黔东南就拉开了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序幕。之后,美、英、法等国客人也纷至沓来,用他们的照相机、摄像机将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3,(1):I0001-I0001
2012年11月18日至22日,为期5天的第五届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暨2012中国·凯里银饰和绣博览会(简称"一节一会")在凯里圆满落幕,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卸口快了把凯里培育成为 "独具苗侗民族文下嫦渔的国际滨江旅游城市"的步伐,促进了凯里市文化与产业融合的发展与繁荣。精心打造茸御i族文化精品长期以来,凯更市一道在努力探索如何传承和开发黔东南优美的劣态资源和原生态民族文化资  相似文献   

16.
以歌舞传承文化,以服饰记载历史,以芦笙渲染生命,以木鼓张扬豪情。矗立在清水江畔的凯里,用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着她神奇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恬静优美的生活意境。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文化传播与交流,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万山紧紧依托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文化、大市场"发展理念,每年投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经费1000万元,精心包装旅游产品和路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汞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园区",打造"万山国家矿山公园"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努力构建"一村、一谷、一城、二园、二文化"的旅游大格局。近年来,万山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势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把文化项目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提升文化"软实力",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硬支撑",让百姓切身感受到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9.
正用活资源、做优长板,山地旅游,大有可为。黔东南州将"山地旅游"定位为"生态经济的优势牌、经济增长的突破点",全力推进。接待游客12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1亿元,在今年春节黄金周贵州省旅游大数据综合指数排名中,镇远古镇和西江千户苗寨分别占据第一名和第三名。立足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黔东南州提出了"旅游活州"战略,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构建"快旅慢游"体系,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随着景区精品项目的落地和  相似文献   

20.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内地与藏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这里草原辽阔,历史悠久,有灿烂的文化与古朴的民俗。特殊的区位造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