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英国世袭贵族议员制的成因及消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杨  田瑶 《法律科学》2001,(1):65-71
英国上议院的世袭贵族议员最初都是国王的亲兵 ,受封而为贵族 ,成为上议院议员。他们在历史上拥有非常强大的权力 ,对王权构成了相当程度的制约。世袭贵族议员制对英国的政治生活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但由于它与民主精神相悖 ,最终被废除  相似文献   

2.
决斗     
何进 《江淮法治》2008,(10):37-37
1547年的某一天,在国王亨利二世和众多贵族大臣的见证下,法国雅纳克公爵夏伯特和另一位贵族拉萨斯正进行着一场殊死决斗。事情的起因是因为雅纳克公爵指控拉萨斯对自己犯有诽谤的罪行,要求国王亨利二世予以处治,而拉萨斯对雅纳克公爵的指控全部予以了否认。亨利二世根据双方的控辩,宣布将进行司法决斗,按决斗的胜负来进行裁判。  相似文献   

3.
“基本权利”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正> 一、基本权利立法的发展在论到基本权利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的时候,多数宪法学者认为1215年的英国《自由大宪章》是人权立法的源头,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大宪章是以伦敦市的圣职人员、贵族和商人为首的地方势力与在对外战争中失利受到教皇处分的国王约翰签署的中  相似文献   

4.
出租王宫     
2012年让世界瞩目的奥运会在伦敦拉开帷幕。然而,就在奥运会前夕,把圣詹姆斯王宫租出去,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外公布的一项大胆计划.圣詹姆斯王宫是英国君主的正式王宫,它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在1530年下令开始建造的。在这所王宫里,曾生活过许多英国王室的历史人物,其中包括亨利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伊丽莎白一世等。  相似文献   

5.
正"巡回"是一个舶来法律词汇,但在我国法院的一些规范性文件中也比较常见,如基层人民法院大力推广的巡回审判或巡回法庭。近年来,有学者呼吁,为强化中央司法权威,统一法律适用,上级法院也有必要设立巡回法庭。那么,"巡回"到底是什么含义,又有何历史渊源呢?这得从其起源说起。最早的巡回法院,是英国为加强中央权威,宣示国王权力而设立的。在12世纪的英国,司法权被封建领主控制的法院分割,司法不公现象屡见不鲜,人民怨声载道,国王亨利二世试图通过法律改革改变这一局面,遂借鉴法兰克国王为加强王权、监督地方而设立的特派专员调查制度,把全国分为6个司法区,成立了6个由3名法官组成的小组,要求他们每年分赴各司法区进行审判,这也是"巡回"一词的由来。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历史上,国王最初治理国家的手段主要靠行政治理.到12世纪时,特别是在亨利二世时期,国王治理国家的手段发生了重大转变,行政治理手段向司法治理手段让位.亨利二世对行政令状进行了著名的司法化改革.行政令状的司法化促进了英国普通法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由于英国宪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结果,具有独特的不成文形式,因而判断它的起源不可能以某一完整成文法典的制定为标准,只能以宪法基本原则的确立为依据。本文认为.王权有限、法律至上原则可以确定为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是在英国古代法治传统和封建法两大母体中孕育而成的。在相当时期内,该原则一直隐藏于封建法权关系的外壳中.13世纪初,基于英国王权与贵族阶层间的特殊力量对比结构与斗争性质以及反约翰人民大起义及其胜利所提供的历史契机.这一原则实现了从封建法形态向近代宪法形态的转交.其结果是《大宪章》的订立。在此后两个世纪内,《大宪章》对于英国议会的产生和议会制度的形成、人权保障及法治的早期发展仍然功不可殁.所以,《大宪章》作为英国宪法起源的标志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8.
<正> 弹劾是由国家的专门机关对违法失职官吏采取揭发检举和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弹劾制度最早始于英国爱德华第三时代。议会为了限制王权,加强自己的统治,设立弹劾制度,下议院可对国务员的犯罪向上议院起诉,由上议院审判科罚。一三四二年爱德华三世在议会的压力下,颁布赦令,宣布贵族院有权控告和审判国王的高级官吏。一三八六年,平民院因财政大臣滥用职权,组成大陪审团向贵族院起诉,  相似文献   

9.
何勤华  王帅 《法律科学》2015,33(2):44-52
巡回审判制度起源于中世纪的英格兰,可分为总巡回审判(general eyre)和委任巡回审判(assize)两类。巡回审判的产生发展与英格兰在中世纪的政治传统和诺曼制度息息相关,诺曼征服使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王权和诺曼底封建制度相结合,国家治理模式体现出一种"个人王权"的特点。随着社会发展,在亨利一世时,个人王权开始向行政王权转变,总巡回法庭兴起,负担起原本主要由国王个人承担的国家治理功能,统揽地方治理工作。由于中央官僚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总巡回审的司法、财政、监察等职能慢慢被剥离出去,最终走向消亡。而专注于司法职能,更加灵活、专业的委任巡回审判则脱颖而出,一直延续到现代。巡回审判在英国具有原生性的特点,分析这一制度在英格兰的源起与发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价值所在,为我国巡回审判制度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法律的角度看,人民大会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享有选任领导人、立法等国家重要权力,但人民大会的权力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受到多重因素的限制.而由于人民大会制度发端于王政时期,于帝国时期影响力有所衰落,因此本文选择罗马共和国时期较为成熟的人民大会制度进行其权力限制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乔飞  范忠信 《时代法学》2009,7(2):23-29,44
古代以色列王权的行使受到法的制约。古代以色列的法包括摩西成文律法和不成文的先知命令。扫罗王违背法律导致王位被废。古代以色列法律对王权的制约通过制度完成,表现为组织形式上权力分立,权力运行中先知、祭司两种神职权力根据律法对王权进行制约以及百姓长老等地方势力根据律法对王权的制约。制约主体能够依法制约王权最终是由于法律在古代以色列具有至上权威,而法律的最高地位来源于希伯来一神信仰。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税收涉及到人民的基本财产权和自由权及国家的征税权,反映了人民与国家的基本关系。税收立宪通过制度设计限制政府的强制性征税权力,限制多数人的税收暴政,故其基本功能在于限制政府权力,保障纳税人的权利。本文从限制国家权力,建立有限政府角度出发,介绍了西方税收立宪理论和有限政府理论,论述了税收立宪与建立有限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浅论游侠     
游侠是特定历史下形成的一个特殊阶层,它以自己特有的行为方式及行为手段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威胁到王权.在王权的强有力规制下,游侠或者抵抗王权而最终灭亡,或者纳入核心权力体制风为权力体系的一员.  相似文献   

14.
陈晓枫  苏艾平 《法学评论》2007,25(5):133-142
中世纪英国的封建政治直接生成了英国的宪政思想和体制,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探其缘由的契约原因论、非契约原因论等主张,莫衷一是。设若从契约的特征出发,探求封建契约的财产对价原因,归纳其精神理路,仍然有研究必要。除契约外,客观规则的沿用,使得各种保护自由、财产以及限制王权的法律和惯例,能在贵族与国王的斗争中实际地发生作用。延至中世纪晚期,英国已经形成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平衡的宪政结构,从而铺就了通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正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激烈的政治及社会变革,在受到赞扬的同时,也因革命期间出现的一些暴力行为而被后人诟病。虽然革命爆发在路易十六执政时期,但实际上,革命的背景和原因乃是前几任国王早已造成。路易十四执政期是欧洲君主专制的典型和榜样。在他执政期间,把国王的权力发展到了顶峰,公然宣布"朕即国家",拒绝召开王国三级会议,把国家税收的一半用于建造宫室……1715年8月,路易十四病死时,他留给路易十五的是一个国库濒临破产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圣经》记载的以色列王国的政治权力分为三部分:王权、祭司权与先知权;权力之间有制约关系,特别是王权受到祭司、先知权力的制约;各权力主体在律法之下行使权力,政治模式体现为法律之治与神权之治,以色列王国是主权在神的"宪政"国家。  相似文献   

17.
早期英格兰国王司法管辖权的扩张是我们进一步了解早期英格兰国王法院体系建立、法律职业阶层兴起乃至普通法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将早期英格兰国王司法管辖权的扩张首先放进中世纪封建主义的框架进行分析,得出其"分散性"、"多元性"的根源所在。进而通过对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诺曼王朝时期和亨利二世时期的历史描述,具体指明国王司法管辖权扩张的理论基础、具体措施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明源头“原始法治”的思想基因、宗教限制王权的权力制约传统、市民社会对政治国家权力的制约、理性文化对法律思维的铸造、法学的诞生以及西方思想家对法治观念的系统化总结和发展性阐释等多元文化因素,共同塑造了西方法治。“教权与王权”、“社会与国家”等权力分立观,构成了西方法治发展的内在文化主线。西方法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长期的法治实践中逐步成长、并通过不断吸取教训并自我矫正、日益完善的。  相似文献   

19.
被诅咒的行当莎士比亚的剧作描写了当时社会的众多人物形象,从国王到平民,从富豪到乞丐,却只有一个跑龙套的律师角色(《亨利六世》上部)。而在他的很多剧作台词里却有很多嘲讽挖苦律师  相似文献   

20.
国王的命令     
300多年前,英国曾发生了一个著名的“船税案”。1634年,为了筹措海军军饷,查理一世未经国会同意在全英格兰征收“船税”,白金汉郡的乡绅约翰·汉普顿认为国王的命令是违法的,率先拒付船税。1637年,“汉普顿拒付船税案”被提交给财务署审理。在法庭上,国王的律师声称“权力即是法律”,意即国王有权,可以为所欲为,他的命令就是法律;而汉普顿的律师则认为“法律就是权力”,即没有法律就没有权力。汉普顿先生因抵制国王征税权对公民财产权的侵犯而成为英格兰历史上令人瞩目的英雄,而查理一世的一意孤行,终于引发了英国革命,最终把他自己送上了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