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4年前的10月1日,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的时候,我正在厦门前线。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特大喜讯.极大鼓舞了为解放厦门浴血奋战的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第29军我所在部队的全体指战员,大家一遍又一遍地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开国大典实况广播。整个厦门前线沸腾了,指战员们沉浸在幸福之中。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刚刚成立,就首开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纪录。60年代,我地空导弹部队屡屡击落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RB-57D、U-2高空侦察机和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令国人振奋,世界注目。被称为“543部队”的这支军队就此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此后,地空导弹部队为捍卫领空,打击敌对势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总部给前线部队配发了几千台小型报话机,但部队缺少报话员。为了给前线部队送报话员,我亲历了上甘岭战役。这年夏秋之交,我志愿军集中了8个军,在180公里长的战线上对美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正面反击作战,消灭敌人2.7万人。美军不甘心失败,于1952年10月14日,发起了"金化攻势",攻击目标是五圣山下志愿军两个连据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高地下有一个小村庄叫上甘岭,这次战役就被称为上甘岭战役。  相似文献   

4.
湛庐山不仅是风景名胜区.而且还是我军防空要地。1963年湛庐山雷达站准确监测到从台湾起飞的国民党军1架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来犯.后被我防空部队击落。1975年春.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中将视察湛庐山雷达部队.亲自检查部队的战备训练和生活情况.为此.笔者走访了1975年1月时任茶平公社党委书记的伊世松同志。  相似文献   

5.
正我是江苏省无锡市惠山街道金马社区的一名社区干部。近日,在走访离退休干部时,我有幸结识了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离休干部包宗正老人。在包老简陋的住所里,他回忆了自己在抗美援朝期间的经历,讲述了深藏在心底多年的一些故事。"返部"与"归队"包老说,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要求部队紧急赶到30华里外的战斗前线。他们立即动身,连夜急行军赶路。时间紧迫,部队来不及休息,许多战士的脚底都磨出了血泡,但顽强的意志支撑着他们继续前行。由于行军过快,在到达前线后,首长发现有16名战士走丢了。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这16名战士被扣押在朝鲜人  相似文献   

6.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依靠空中优势进行大规模空袭,狂轰滥炸,我军航空兵和地面高炮部队组成的防空部队在武器数量极少、质量较差的不利条件下,以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给美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积累了丰富的防空经验,对信息化条件下的防空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解放初期,上海为亚洲第一大城市。它在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各方面,都显示着特别重要的地位。美蒋空军妄图轰炸上海、瘫痪上海,以轰动世界舆论,换取政治资本,影响美国政府,争取援助,立足台湾。这样,上海就成为亚洲战局的焦点。 陈毅说:“1949年5月27日我们解放了上海,但只解放了领土,还未解放领空,上海只能算是解放了一半。没有掌握制空权的大上海,遭到敌人的空袭是不能生存的。因此,快速完成防空基地的建设,创建华东空军,组建上海防空部队已是十万火急的作战任务。” 1950年2月4日,敌人舟山前线机场抢先修建完成,占据先机之利。蒋介石设立舟山空军前线司令部,在舟山机场集中了大批美蒋飞机,主要有:P—51战斗轰炸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防空部队是在国民党反动派对刚刚解放的上海地区进行轰炸破坏的紧急形势下组建的。这支部队一诞生,就肩负起粉碎国民党军对大上海的轰炸,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9.
谢燕 《世纪风采》2007,(12):18-20
1953年三四月间,我作为华东军区《人民前线》的一名记者,跟随张爱萍将军出差到福建海防前线部队去。张爱萍将军当时的职务是华东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军区司令员陈毅还担负着上海市的领导职务,不能经常坐镇军区驻地南京;副司令员粟裕又已调往北京,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因此,军区军事方面的工作,陈毅司令员便授权张爱萍处理。  相似文献   

10.
我是1946年10月从新四军华中军区司令部机要人员训练队结业后.被分配到苏中前线的7纵队司令部机要科担任机要员。1949年2月,按中央军委命令,我所在的部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29军。在29军这个英雄集体里,我经受了战斗的洗礼,得到了锻炼成长,也分享了亲人战地乐相聚的欢乐。  相似文献   

11.
1957年底,我从南京某炮校分配到厦门前线机械化炮兵师.这个师的炮兵团比一般的正规团规模大了一倍,配有"卡秋莎"、远程火炮……绝大部分指挥员都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是一支屡立战功的英雄部队.到部队后,我被安排在师政治部当干事兼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12.
1957年底,我从南京某炮校分配到厦门前线机械化炮兵师.这个师的炮兵团比一般的正规团规模大了一倍,配有"卡秋莎"、远程火炮……绝大部分指挥员都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是一支屡立战功的英雄部队.到部队后,我被安排在师政治部当干事兼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刀靶水”之战,执行邓小平命令雪夜送信1934年9月,我被调到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五团一营当营长。10月份,前线战斗打得很激烈,形势越来越紧张。部队从阵地上撤下来,集中在长胜县,每人发了一身黑棉衣和4颗马尾手榴弹。部队出发那天,红军大学调来了个营长叫邱会魁接替我,我又回团部当侦察参谋。刚到团部报到,部队便摸黑出发了。我带着侦察排走在前面。  相似文献   

14.
1938年3月1日,新四军二支队在龙岩白土(即今东肖)举行北上抗日誓师大会,高唱抗日战歌,奔赴苏皖抗日前线。根据支队司令部的决定,我所在的二支队第四团六连留下作为留守部队,保卫二支队留守处和二支队指战员的家属。  相似文献   

15.
邵玉奎 《前线》2008,(10):61-61
我是1998年到《前线》任总编辑的。 没到《前线》之前,我对这本刊物印象颇深的是杂文栏目。我知道,老《前线》开办的“三家村札记”杂文栏目,在读者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复刊后的新《前线》则开设了“燕山新话”杂文栏目,也深受读者欢迎。那时候,我偶尔应邀为“燕山新话”撰写一些文章。可以说,《前线》的杂文栏目,以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文章,使刊物显得生动活泼了许多。  相似文献   

16.
《军队党的生活》2012,(2):16-16
胡主席在视察我们部队时要求我们“把部队建设成防空作战的‘铁拳头”’。近些年来,我们师党委“一班人”认真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围绕锻造特别过硬的“铁拳头”这一目标,带领部队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他于1953年1月,上台后,继续推行前总统杜鲁门的“冷战”政策,叫嚷美军要在朝鲜平壤以北的峰腰部、西海岸肃川登陆作战,像1950年9月美军从仁川登陆夹击朝鲜人民军那样,夹击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粉碎美帝国主义的阴谋,我志愿军西线部队组成囤积备战运输指挥所,指挥汽车部队突击向前线部队运送弹药、粮食和副食品,做到~B在前后两面受敌的情况下,团能吹打三个月,师、丁能吃打半年以广的要求。当时我是宣传干事,被抽调到运输指挥所工作,几乎每天夜间随汽车往返在硝烟弥漫的运输战线上。…  相似文献   

18.
请接受我这个《前线》杂志老朋友的祝贺!我知道《前线》杂志,是在“文化大革命”拉开序幕之际。我同《前线》杂志的交往,则是1993年初我从上海社科院调到中宣部理论局工作之后。《前线》杂志恢复刊名以来的10年,也是我和《前线》杂志的友情不断加深的10年。10年间,我已从《前线》杂志的读者、作者,成为你们的老朋友。因此,在《前线》恢复刊名十周年之际,我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向《前线》杂志表示祝贺。值得指出的是,我们之间的友情是以党的理论事业为纽带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0年前,我们在贯彻落实十四大提出的“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9.
振国 《党史纵览》2007,(7):23-30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刚刚成立,就首开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纪录.60年代,我地空导弹部队屡屡击落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和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令国人振奋,世界注目.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80周年,空军地空导弹部队诞生50周年之际,笔者通过查找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走访部分当事人,写下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20.
回忆与祝愿     
我谨代表在座的扣年代末到m年代初在《前线》工作过的老同志,衷心祝贺《前线》恢复刊名5周年。我是1959年4月到《前线》工作的,1961年2月就离开了,时间不到两年。这两年,我还做了些别的事(如编教材),真正做编辑工作并不多。时间虽然不长,但在邓拓同志领导下,和编辑部肖远烈等老同志同心合作,学有长进,收获还是很大的。借此机会,我想简单地回忆一下邓拓同志在《前线》编辑工作中的领导思想和领导作风。它给予我的启发和教育是终生难忘的。在领导思想上,邓拓同志总是认真体会中央的精神,坚定地宣传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