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内在关系有专家指出,民族主义在本质上是和领土主权、国家独立、民族利益以及共同的历史、文化风俗等要素联系在一起的,今天的民族主义是伴随着全球化浪潮而兴起的一种思潮,就此而言,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兴起的确具有内在联系。首先,全球化为民族主义提供了一个自我认知、自我意识的中介。全球化把人类社会看成一个整体,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为每个民族的自我把握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外在参照系。其次,全球化从否定的方面,也可以说是从负面刺激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全球化背景下…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35)
民族主义作为近代产生的重要政治思想理论,不仅对西方,而且对我国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民族主义在唤醒民族意识、反抗民族压迫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作为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先生,其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堪称是我国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其民族主义先后经历了"排满"革命、"五族共和",最后到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是不断补充和发展的民族主义。他对于中华民族构建的思想,从最初狭隘的汉民族至中华民族,是不断补充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思潮。晚清时期,这一思潮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产生;而民国时期是这一思潮的发展与高涨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狂热的民族意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逐步倾向于推动维护民族利益行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彭传华  朱春珠 《学理论》2010,(21):98-99
王船山民族思想的近代性因素之一体现在其民族思想的种族民族主义的思想萌芽上。船山基于民族差别的思想,反对异族通婚,偏激地对待西学及西士,这些理性不足而激愤有余的民族思想,成为促生近代种族民族主义的思想酵母,近代排满革命利用的正是这种资源。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3)
在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普世世界、王朝国家和民族国家几个成长阶段。现在发生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冲突以及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摩擦,民族主义经常是这些冲突与摩擦的一部分。要理解诸如此类的冲突,我们就必须正确理解民族主义。本文在分析民族主义的概念基础上,疏理民族主义的发展脉络,用理性的眼光来评析民族主义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主流是健康的,但其中也出现了一种非理性的表现形式。民族排外主义就是当前中国非理性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文章重点分析民族排外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及其消极后果,并提出民族主义理性化建构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阳海音 《学理论》2010,(1):82-83
马尔库塞一方面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片面发展科技合理性所导致的种种危害,另一方面他又指出不能全盘抛弃科技理性,科技理性在计划和开发可用资源等方面,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他主张人们应该树立一种新理性观念。这种新理性是一种包含批判和否定精神的历史理性,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是科学理性和艺术理性的统一,是理性与感性、与幸福的统一。马尔库塞的上述思想对于我们思索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具有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非基督教运动中,不同党派、不同信仰的人们向基督教发起猛烈攻击,民族主义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信仰的人们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民族主义的影响。原因在于,20世纪初,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在中国人的心态中,除了向西方学习的心理外,还有不可磨灭的“救亡图存”的民族情结。如果说非基督教运动中存在着某种支配力量的话,那就是民族主义。本文将就民族主义在非基督教运动中的作用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他们承认民族、民族差别、民族认同意识与民族主义的存在,认为被压迫、被侵略民族、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民族主义运动与思想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部分;被压迫、被侵略民族、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与民族主义运动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步骤。但他们反对借"民族原则"、"民族自决权"行分裂进而侵略他国的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具有各种不同的涵义,但它总是包含着民族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特定概念。显然,它不仅仅是一种来自各种不同实践的民族主义,而且它与实践本身也有联系。因此,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就包含着独特的政治见解,这就是民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当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这个问题时,务必集中研究民族关系的阶级方面。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判断哪些解释是有科学根据的,哪些解释则可能是思想意识方面的错误概念或错觉。  相似文献   

11.
作为未来30年乃至更长时期内中共各方面发展的行动纲领,十九大报告将对中国未来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如何才能够做到完整而非支离、全面而非片面、深刻非浅显地解读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呢?唯有从三个维度即感性维度、理性维度和灵性维度出发去阅读,才能够做到全面完整而深刻地把握报告精神。第一个维度即感性维度。感性是美而充满生命的。十九大报告中,数字是感性的,近景素描是感性的,语言表达是感性的,要达成的目标是感性的,尤其是它要诉说的、服务的对象即人民也是被视为感性的。第二个维度即理性维度。理性是深刻而洞察的。一个伟大的事业,一定是合乎理性的。理性就是要用深刻的道理去说服人。理性诉诸历史、概念、思维、逻辑,具有深刻性、持久性特征。第三个维度就是灵性维度。仅仅从感性层面、理性层面来阅读十九大报告,仍然难以通透而不能究达天人之意。任何一个伟大事业的背后,一定有着伟大的精神支撑着、推动着。我们必须从更高的高度来理解报告所蕴藏的深邃的内在价值倡导,而这无疑是属于灵性的。总之,十九大报告,是一篇具有感性力量、理性力量和灵性力量的鸿篇巨制,也必须从感性、理性和灵性等三个维度去通读。  相似文献   

12.
保持健康心态弥足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论坛》2010,(4):64-64
心态,不仅决定一个人当下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还决定人生、决定命运。健康心态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内心体验。不健康的心态则是心理平衡机制失调的结果,既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因此,我们要下力气治理心态污染、祛除不健康的心态。目前有以下几种不健康的心态需要警惕和治理。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7)
"寻根"是一种民族意识的觉醒,从审美中找寻历史的因子,是一种文化想象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自我投射和显影。20世纪的中国文学,是一个由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的过程,也是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撞击中,探寻民族理想、形成民族意识,并最终确立民族身份认同的过程。以传统文明为参照反思现代文明的得失,在全球化到来之际寻找民族传统之根,弘扬民族文化,重构民族精神。当知识分子把"寻根"作为社会变革时期内心激荡的精神家园时,文学的"寻根"也被赋予了长久"在路上"的特质。寻根文学既接续传统,又面向未来,它已内化为一个文明大国的话语表述和价值体系,彰显着中华文明与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现代化特征突出地体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接轨上,中国文化现代化自鸦片战争直至五四运动,一直存在着贬斥传统文化,过于崇尚西方文化的心态.而牟宗三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客观冷静直面本质的心态,即文化现代化建设应当坚持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在文化现代化建设中起到的核心和支撑作用,同时批判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在立足自身基础上开出创新的形态和内涵.牟宗三提出要从道德理性中"自我坎陷"出民主与科学的文化现代化形态,这是其积极意义所在.但同时也因其"道德理性本位主义"的特点,使之理论呈现出局限性和不足.但无论是其理论的积极贡献,还是局限不足,都为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发生在二十年前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天,我们以理性的精神,平和的心态,重新审视这一历史性事件,越发感到她对于我们民族披荆斩棘,艰难地摆脱沉重的思想羁绊,勇敢地跨进新的历史时期,迎来中华民族千年文明史上最辉煌的二十年大发展,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一次革命性的思想启蒙运动,是实现新时期历史性转折的理论先导。发表在1978年5月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一篇文章,论述了一个在现代人看来几乎近于哲学常识的问题,在当时却引…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的成就举世瞩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高度赞誉.但是,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目前仍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种种挑战.所以,实施国家形象战略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理性对待中国国家形象的错位;二是把提高民族凝聚力作为实施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的重要基础,中国国家形象应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价值理念;三是实施中国国家形象战略应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反映了他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总体认识及其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原则。就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根源,发展历程作了论述,并力求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作出客观的评价,最后对当代民族主义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国民心态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时期普遍呈现的一种认识倾向、情感倾向和行为倾向的“集合”,是国民对现实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之“总和”。国民心态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反映,既与社会发展状况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又受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世界,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水平和程度。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     
《团结》2011,(4):21
简言之,即指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8,(12)
民族意识与公民意识都是社会意识的不同表现,对于二者的概念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从概念分析入手,从实际情况出发,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比的方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异同,简单阐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理性地处理"民族意识"与"公民意识"关系。从而,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