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前伴随着“休闲服”的叫卖,“休闲”一词开始走进中国公众的生活。如今人们对此已是耳熟能详,比如,休闲度假、休闲娱乐、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休闲山水等等。有人说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普遍休闲的社会。那么休闲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又有什么价值呢?  相似文献   

2.
以“80后”和“90后”为主体的“中坚青年”群体生长于改革开放后的伟大时代,面对与前辈群体相比更好的成长条件、时代赋予的机遇与重任,他们展现出了坚强心态、坚持行为以及更强的主观能动性,这构成了“中坚青年”的精神底色。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青年”要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不负韶华,用奋斗锻造属于自己的青春标识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休闲经济的发展及组织管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一个大众化的休闲时代正在到来,由此产生出全新的休闲产业和休闲经济概念。因而,有必要对休闲经济进行全面、系统、前瞻性的研究,关注政府、私营等多种服务组织的作用,以树立全新的“休闲观念”,开发多样的“休闲产品”,发展多元的“休闲经济”,制定适宜的“休闲政策”,全面提高“休闲质量”。  相似文献   

4.
郭芳 《小康》2007,(1):24-26
在舆论的喧嚣中,2006被“炒作”为休闲元年。休闲比任何以往一年都更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一年,人们把休闲当作一件认真的事。休闲产业前所未有地蓬勃发展。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游”,其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奢华旅游概念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跨文化”成了一种最具时代特点的文化语境和思维方式。对全球传播宏观语境给予全面、准确的审视,掌握全球传播语境下的价值格局和文化权力结构,成为破解中国文化与价值传播语境难题的关键。我们不仅需要把握复杂世界的价值和文化权力格局,也需要在理论上寻求突破,构建富有成效的中国价值传播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消费时代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消费、汽车消费、休闲消费、文化消费迅速发展推动下,以“四高”、“四化”为特征,以深刻改变人们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为结果的新消费时代正在形成,其支柱是网络经济、汽车经济、休闲经济,其标志是网络消费时代、汽车消费时代、休闲消费时代的来临。新消费时代是新经济时代的动力源,新兴消费领域的发展是消费增长主动力,消费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7.
休闲经济不“休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杰 《小康》2006,(1):21-22
“休闲经济”已越来越不能“等闲”视之,“休闲产业”和“休闲制造业”也就更不能“休闲”了。  相似文献   

8.
一、“休闲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保持内心的安宁”“休闲”是一个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多学科领域的术语。“人倚木而休”,表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等。“闲”同“娴”,表明思想的纯洁与宁静。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哲人那里,休闲总是与学习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美好的生活”,可以发展人的智慧、思想和良知。“休闲”,指的不仅仅是闲暇时间,也不仅是指“休闲活动”,更是指在休闲活动中人的闲适的“精神状态”。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休闲才是一切事物围绕的中心”,是科学和哲学的诞生地。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保持内心的安宁,“我们需要崇高的美德去工作,  相似文献   

9.
王惠 《北京观察》2006,(8):25-28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休闲已经不再是少数人所享有的“奢侈品”,它不但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且正掀起一股“休闲风暴”,引领我们进入休闲时代。  相似文献   

10.
老年休闲与社会工作都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议题。只有理解好老年休闲的内涵,才能更好地把握老年休闲与社会工作的关系。社会工作对老年休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利于老年人增权,建立信任关系,更有利于满足老年人需求,实现老年人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信息编码方式的颠覆性改变为标志,经济社会经历了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的转变。“玩劳动”作为一种新的劳动形态出现,再次掀起了学界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过时的探讨。实质上,从单一空间维度去分析“玩劳动”难以真正厘清其物质属性和生产质性。随着数字经济新形态的发展,“玩劳动”不仅符合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同时还具有空间二重性。即在现实物理空间和虚拟数字空间二元空间视角下,“玩劳动”在现实物理空间中表现为休闲、娱乐等活动,在虚拟数字空间中进行着生产劳动。这种空间二重性的产生是数据商品化、数字平台资料化以及经济空间数字化重构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数字资本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榨取和占有“玩工”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进一步加剧了价值剥削、劳动控制和社会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2.
<正>秉承机关事务工作“服务”的根本属性,将学雷锋志愿服务与机关事务工作有机融合,在巩固深化多领域、深层次大服务格局中不断赋予机关事务新的时代内涵“3·5”惊蛰始,阳春万象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弘扬雷锋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举办第39届学雷锋志愿服务一条街活动,让雷锋精神在广电系统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13.
休闲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始终,不同时代人们对休闲的理解与展示随着社会物质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在西方休闲观的历史演变中,从古希腊时代倍受崇尚与颂扬,到中世纪在最高信仰上帝面前保持的谦卑与抑制,再到近现代遭到劳动至上观念的否定与抵制,最后在休闲产业化时代重新得到重视与大力发展,休闲在不同时代的价值地位几经起伏。本文着重探讨西方休闲观的历史流变及其背后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4.
戚寿余 《群众》2013,(11):18-19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正从“读文时代”、“读图时代”迈入“读屏时代”。由双屏(电视、电脑)到三屏(电视、电脑、平板电脑),再到四屏(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人们在“娱乐屏”、“工作屏”、“生活屏”之间不停地切换。多屏时代改变了舆论生态,也改变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传统格局。直面“屏时代”的挑战,我们需要大力强化阵地意识,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态度把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站在宪政的立场观之,“工会维权观”在基本内涵、价值目标、维权理念、维权机制、工作格局等各个内在层面上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体制息息相通,体现了宪政的基本精神,顺应了宪政发展的时代潮流。要贯彻落实好“工会维权观”,要求广大工会工作者应当学习宪法知识,增强宪政意识。  相似文献   

16.
休闲研究:理论溯源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杰  汪继福 《求索》2007,(10):47-49
休闲是具有类本质的人的一种存在状态,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关键。休闲问题更深刻的价值体现在于它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准和人类生存的真正目标。休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时间理论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和当前我国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休闲问题的研究上。欧美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研究成果。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休闲理论,正确借鉴欧美国家的研究成果,将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长清  侯熠徽 《求索》2014,(1):51-54
休闲既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休养,具有给人与自然减压与放假的生态价值。我们在庆幸社会的进步让休闲大众化之梦终将成为现实之时,同时也发现休闲存在着被虚化、异化、去生态化的种种现代窘境,给自然造成了或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与损伤。吸取本原意义上的休闲智慧,弘扬其重“休”尚“养”的精神气质,去除休闲弊端,需要注重转变传统观念;制定科学的休闲规划,指导并规约休闲行为;实现文化式休闲,提升休闲品味;加强休闲教育,启迪休闲智慧。  相似文献   

18.
要弘扬汉正街文化,让汉正街的“街魂”永存,就应当突破过去“单纯办商贸市场”的思维框框,“跳出商贸做商贸”,从构建汉正街现代商贸文化新格局的角度出发,大力发展汉正街的旅游文化设施,充分挖掘汉正街的历史文化蕴涵,保存并修复历史遗存,营造大量的旅游休闲和文化娱乐的空间,使得汉正街从目前的行路难、店铺多、街道窄、娱乐空间少、休闲场地少、配套设施差的格局中突破出来,变商贸密集区为商贸旅游休闲区。  相似文献   

19.
刘瑞 《思想战线》2023,49(1):165-172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课程”工具理性与“思政”价值理性的二元对立使“育才”与“育人”呈现脱节状态,影响着“课程思政”工作目标的实现。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旨在打破“育才”与“育人”的壁垒局面,汇聚成立德树人的整体合力。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以强化政治引领,增进价值认同为根本;以落实主体责任,完善育人格局为抓手;以创新协作机制,促进协同发展为动力;以统筹各类资源,落实激励保障为依托,科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同赋能、立德树人工程的圈层效应,全面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论休闲的和谐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需求赋予休闲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休闲的价值构成必然反映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休闲的人本价值反映和促进了人与自身和谐,发展休闲的人本价值必须做到休而不闲、休而不俗;体闲的社会价值反映和促进了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休闲的社会价值必须做到休而有序,休而不乱;休闲的生态价值反映和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休闲的生态价值必须做到休而有道,体而有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