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农村信贷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主要投入物之一。从“一五”开始,印度政府为了加速农村发展,“消灭贫困,实现社会公正”,在继续增加农业计划投资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村信贷的政策,不断扩大农村信贷机构和增加信贷额,并在实施过程中制定措施,加强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拟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印度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决定整个经济发展的进程和速度。农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950—51年度为58.91%,1960—61年度下降到53.57%,1970—71年度继续下降为46.56%,1980—81年度占39.32%,1986—87年度占36%左右。虽然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印度历届政府重视发展农业,尤其1966年开展绿色革命以后,一些重要农作物的产量有  相似文献   

3.
1987—88年度由于百年以来的大旱,印度农业生产下降6%,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降为2%左右,是八十年代以来最低的一年。今年由于西南季风按时到达并带来充足的雨水,农业大丰收,到1989年3月结束的印度1988—89财政年度经济情况良好,经济增长速度是八十年代以来最高的一年。印度政府正采取措施,克服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一、1988—89年度经济情况良好印度1988—89财政年度国民经济发展形势良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丰收在握,粮食、油料全面增产自1983—84年度农业丰收、粮食增产后的四年间,印度农业生产排徊不前,粮食产量再  相似文献   

4.
印度有近60万个村庄,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6%,69%的人以农业为生。七十年代初农业收入占国民收入的50%以上,八十年代中期仍占40%,农产品出口约占全印出口价值的35%。因此,农村发展一直受到独立后印度历届政府的重视,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执行不同的农村发展计划。研究印度农村发展计划,如同研究印度农业经济一样对研究印度政治、经济现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印度农村发展战略及其转变、印度农村发展的具体内容及成就和印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前景等作一粗略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1985—86年度是印度“七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在许多方面具有过渡特征的一年。总的看来,在拉·甘地新政府的领导下,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印度经济是沿着好的方向在发展。德诺姆·巴特森最近指出:“分折家们说,甘地执政头两年的主要成就是振兴了经济,通过放松对企业和贸易的限制鼓励了投资。去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的目标。”《印度时报》说:“税收、信贷和贸易政策的大大放宽是政府的一项最大成就。”美国著名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一直是印度国民经济的最重要部门。目前,印度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仍占27.66%,全国人口的73%生活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棉麻纺织、制糖、制茶等)在全部工业产值中占的比重仍然偏高,农业的丰歉直接影响这些工业的发展;同时,印度农业还提供了大量出口商品,对其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国际收支状况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印度农业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是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90年代以来,以纳拉辛哈·拉奥总理为首的印度政府,在特定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条件下,开始进行全面的经济改革,以期逐步摒弃几十年来一直实行的行政控制与许可证模式的外贸和工业管理体制,提高经济效益,使一切经济活动以市场为主导,把印度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7.
煤炭在印度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重要的作用。它是印度第一能源,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的40%以上。在1973年世界石油价格暴涨后,作为印度工业“脊柱”的煤炭的重要性增加,因此印度政府特别重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煤炭生产有较大的发展,1986年的产量占世界第七位.煤炭储量也不断增加,美、苏、中在世界煤炭总的可能储量中分别约占40%、31%和18%,印度占11%。据称,1986年底印度煤炭探明储量为5000亿吨,为过去的最高估计1487亿吨的近三倍。印度发展煤炭工业的政策措施有: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前半期,亦即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次大陆统治的最后四、五十年间,印度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从1900—01年度到1945—46年度的45年间,印度实际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1.2%,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仅为0.3%,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仅为2%;而从1950—51年度到1980—81年度的30年间,上述三个增长率依次为3.5%、2.8%和5.7%。后30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前45年年均增长率的2.9倍、9.3倍和2倍。应该说,同独立前相比,  相似文献   

9.
孟加拉国在“二五"计划(1980—81到1984—85年度)期间,虽然反复遭到自然灾害的侵袭,而经济发展仍取得比较显著的进步,计划期内年平均增长率为4%,粮食生产量平均增长3.5%,工业门类明显增加,尤其是近两年平均增长率超过6%,除黄麻、茶叶之外的传统出口商品,年均出口量增长20%。 1984—85年度是“二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又是“三五”计划的基期年,1985—86年度  相似文献   

10.
1984—85年度是印度经济计划发展中两个五年计划的一个分水岭:是印度“六五”计划最后的一年,是衔接“七五”计划的一年。拉·甘地为首的新政府在国会里以压倒的多数取胜而组成。全面的客观的科学地评价印度这个财政年度的经济情况,比通常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印度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村工业化孙瑶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5%以上。巨大的人口压力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得印度农村面临着严重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40多年的有计划的发展使印度经济有了显著的进步,然而...  相似文献   

12.
科技与印度农村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一、何为印度农村发展印度自独立后非常重视农村发展,制定了乡村建设计划、农村综合发展计划等政策性计划。随着这些有关农村发展计划的执行,“农村发展”这个概念也就逐步清晰起来。农村发展不单是指农业的发展,农产品产量的增加,而是牵涉到农林牧副渔业、乡村工业等经济...  相似文献   

13.
印度农业持续发展的经验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基本状况经过50年的努力,印度已从过去吃粮靠进口变成今日粮食基本自给并略有出口的国家.近几年来印度大米出口都有增加.1991—92年度大米出口额为75.52亿卢比(1美元=24.96卢比),到1995—96年度即增至457亿卢比(1美元=34卢比).5年间增长6倍.据印度农业专家分析,1998年若风调雨顺,将创大米出口新记录.除大米以外,印度的小麦、棉花、蔬菜和花卉等出口量也很可观.这些创汇农产品在印度经济发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印度政府还通过财政和技术上的扶持,着重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饮料、皮革制品、纺织、服装等加工业,使一些农产品不再是以初级原料形式出口,而是经过深加工以后,成为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形式出口,从而扩大了出口产品的范围,增强了国际竞争的能力.农业的稳步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  相似文献   

14.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缓慢,印度全国超过半数的人口至今仍然居住在农村。虽然近年来印度的城市化进程有所加快,但由于发展不均衡,已经对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的农村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印度选择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使得数以百万计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印度的农村正在变得日益空荡,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印度政府必须加大对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加就业机会,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特别是贫民区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1987年印度遇到了百年罕见的特大干旱和部分地区的洪水之患,加之政局不稳,给1987—88年度印度的经济蒙上了阴影。农业收成大幅度减产,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减慢。1987—88年度国民收入预计只能以1—1.5%的速度增长,人均收入仅比上年度增长0.9%。但是,与1979—80年度旱灾年国民收入下降4.7%、价格上涨17—18%相比还不算太糟。下面谈谈1987—88年度的经济得失及1988—89年度经济展望。  相似文献   

16.
巴基斯坦是一个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包括林、牧、渔业)产值(按1959—60年度不变价格计算)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虽然从1949—50年度的53.2%下降为1990—91年度的25.6%,但它仍是比例最高的一个生产部门。1990—91年度时,全国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51%的劳动力以农业为生。1989—90年度时,农业原材料出口占当年全巴出口总值的20%,而农产品(如棉纱、纺织品、皮革制品、地毯等)的出  相似文献   

17.
印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1981年总人口为68,381万,仅次于我国,占世界人口15.53%;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21人,约高于我国一倍;农村人口占76.27%,城镇人口占23.73%;人口增长率是相当高的,如1971—81年的十年中人口增长了24.75%,城镇更高为43.1%;100万以上人口的大都市,由9座增加到12座;人口的地理分布是极其不均匀的,恒河一旁遮普平原占全印总面积的13.8%,人口却占33.3%,达227.4百万。印度人口所具有的增长迅速,分布不均和城镇人口增长快的特点,也反映在一些农业为主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印度财政部长S·B·恰范于今年2月底分别在印度人民院和联邦院作了印度1989—90年度财政预算的报告。报告的中心内容是减轻贫困,发展经济和增加就业机会。在农业方面,在强调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和降低谷物借贷利率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对农村企业的重视。财政部长恰范在报告中宣布了一项在全国120个落后县实施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职业计划”,旨在增加农业人口的就业机会,争取实现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每个家庭提供至少一个就业机会。预计在本财政年度内,农村发展、社会福利、粮食生产和衣料生产的总开支为937.4亿卢比。在工业方面,通过放开对水泥和铝的生产、供应和价格的限制、增加出口来刺激工业的  相似文献   

19.
农业在阿根廷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阿根廷全国人口二千六百三十九万(1978年),农村人口约占20%。1976年农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12.7%。1978—1979农业年度,十五种主要粮油作物的播种面积为二千万公顷,总产量三千一百九十七万吨。  相似文献   

20.
印度1995—1996年度财政预算杨文武在每一财政年度(即从每年4月1日起至下年3月31日止)印度政府的财政预算是政府计划下一财政年度收支的一种政策措施。通过预算收入,集中财源,预算支出实现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而90年代的印度正处在经济政策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