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星座与爱情--对校园"星座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座文化”是一种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相当流行的文化现象。本文拟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分析“星座文化”流行的原因——校园“星座文化”自身、大学生个体和大学生群体,指出校园“星座文化”既有正功能又有负功能,并最终会由流行文化转变成“平民”文化。  相似文献   

2.
邹晓莹  万铀能 《前沿》2012,(20):116-118
当今大学生,经常会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和有悖于我国传统孝道文化方面的事情.从当代大学生“孝文化”缺失的现状出发,从了解传统“孝文化”的内涵入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为“孝文化”注入当今的新元素,就提高大学生“孝文化”素养,以及如何加强大学生“孝文化”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当前,影响和制约当代大学生接受文化存在着十大主要矛盾:大学生培养目的的要求与其阅读取向;大学生文化选择与文化自觉;大学生个体文化困惑的自助与他助;大学生知“道”与体“道”;学校文化教育内容的设计与遵循文化习得规律;大学生文化教育的高要求与教师的文化素养;大学校园文化与社会大众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大学生的文化高需求与文化供给不足以及民族文化危机与国家文化安全战略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必须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加强国家文化安全立法;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实施“读经典名著”计划;系统开设文化教育课程;举办人文知识讲座等措施切实增强大学生接受文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是新世纪的“文化新人类”。大学校园既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又是他们心理成长的摇篮。部分大学生由于人格异常而导致自杀现象在大学校园时有发生。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这一“文化新人类”的健康人格,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明显的功利化倾向,这是历史上功利主义文化的再现与蔓延。“知识改变命运”观念使大学生学习目的急功近利,成为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催化剂”,现行教育体制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生就业难、高校培养方式与评价标准的导向偏差等矛盾和问题成为价值取向功利化的“温床”。功利主义文化的再现与蔓延阻碍了大学生对于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影响社会主流文化,应该高度警惕功利主义思潮导致的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6.
《时事报告》2009,(1):F0004-F0004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是一个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综合性门户网站,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现代性干一体,以服务全国广大大学生为宗旨,通过发展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引领学生走向成才之路。以“弘扬先进文化、服务大学生活、塑造大学生人格、引导大学生成才”为己任,全力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努力提供各种有益于大学生的网络服务.  相似文献   

7.
侯羿君 《前沿》2013,(19):44-46
科学精神是人类实践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品格,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态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求“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这就需要将弘扬科学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弘扬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文化,培养科学意识,可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软实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今日上海》2014,(9):27-29
令年7月21日,由上海华文教育基金会、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组织的“2014优秀华裔大学生文化参访团”,邀请68名来自哈佛、剑桥、伯克利、台湾、上交、同济等世界名校的大学生,分三路在沪访问。其中一路22名大学生走进长宁区新泾镇的“周浦撷阳文化休闲长廊”,观赏一幅百米长卷壁画“新泾镇镇史图”。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你好。近年来,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热。确实,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知识型“村官”,但大学生“村官”目前的现状却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0.
大众流行文化以其特有的娱乐意义与意识形态意义影响着“80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由于其实践功能的二重性,它对“80后”大学生的影响也表现出积极、消极两个方面。面对大众流行文化消极影响,我们应该对此加强整饬,做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文化时代已经到来,新的时代给予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机会走进社会.大学生通过参与“中国好声音”这样的选秀节目,在能够实现自我理想的同时,个人的发展空间也逐渐从过去局限在校园里的“小社会”、“小圈子”,向如今的“大社会”领域转变.这不仅能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张扬自己的个性,更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性,为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时事报告》2005,(4):29-36
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年轻人和在校大学生中越来越流行,而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则越来越不受青年人的青睐,在情人节这天,许多在校大学生甚至不惜花费半个月的生活费去买一束昂贵的玫瑰。情人节为什么越来越火爆?情人节文化现象说明了什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追求一种怎样的文化价值观?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来关注。为此,我们邀请几位教授、记者和大学生代表,就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文化教育现状的六大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静菊 《理论月刊》2007,(7):176-178
近年来,由于文化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也由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加强和重视,我国高校当代大学生文化教育的状况得到了一些改进,但是依然面临着六个方面的困境:民族文化认同感弱化与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困境、主流意识形态淡化与多元思想流行的困境、高雅文化缺失与通俗文化泛滥的困境、文化习得片面与文化教育失衡的困境、科技与人文分割与对立的困境、价值取向知“道”与体“道”脱节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互动平台     
不如送“村官”上大学编辑同志:你好。近年来,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热。确实,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知识型“村官”,但大学生“村官”目前的现状却并不乐观。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江苏省阜宁64名大学生回乡当“村官”。结果,几年后就有33人离职。为留住大学生“村官”,遇到同样情况的太原市委组织部可谓良心用苦。10月16日。山西太原市委组织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一份文件,给正在农村任职的大学生们一个“定心丸”,他们只要好好工作,以后的工作问题组织上会妥善安排。然而,在笔者看来,与其如此费尽苦心,倒不如送“村官”上大学。  相似文献   

15.
如今,大学校园里已出现了一道新的风景线: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潮”正风起云涌。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潮”,社会各界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潮”,从根本上来说,折射的是一种当代大学生主动寻找与社会结合的契机,积极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青年文化潮流,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不管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怎样的状态,任何时代的青年都会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恩格斯说:“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21世纪的大学生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成为了青年群体中最早的清醒者和行动者。…  相似文献   

16.
李忠红  王贺 《理论月刊》2010,(2):177-179
儒学文化温良敦厚、敬畏生命,崇尚“生生大德”,亲人而爱物,关爱一切生灵,形成了鲜明的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敬畏生命”伦理关怀。这种关怀体现了先哲们的生命智慧,同时赋予了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浓郁的终极关怀价值,因此,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要与儒学“敬畏生命”思想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力量的扩张和生命神圣理念的张扬能够有机融合.真正实现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17.
新视点     
上海交大的一位教授近日呼吁,理科大学生必须加强人文修养,而文科大学生必须学点自然科学知识,加强文理交融,防止出现大学生“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实际上类似的呼吁已经不少。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以为,有知识就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是文化人。实际上,知识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有了知识并不等于就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近些年来,我们都认识到并开始崇尚“知识有用”却在有意无意中冷落了绵长而深厚、不大可能产生现实利益的文化,这不能不发人深思。知识层次的提高并不同时意味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比如,某些人恰恰因为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寝室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寝室,是大学生们的“家”,寝室是大学生休息、娱乐、社交、业余学习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寝室里度过的。这个由相同人数组成的临时小集体形成了一种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氛围——大学生寝室文化。大学生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塑造大学生的性格以及人生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的形成起着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热点”是指一定时期内,大学生共同关心、议论的问题或是大学生中流行的带有普遍性的行为倾向。其产生、发展、流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是社会主义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与大学生自我选择的双重选择的产物,与社会思潮、大学生群体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大学校园“热点”,对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入党热:可贵的政治热情 近年来,大学生党员比例有了提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比例也有大幅度提高。据国家教委统计,迄止1996年9月30日,全国普通高校学生党员比例为2.3%,其中毕业班党员达  相似文献   

20.
代浩云 《人民论坛》2014,(4):152-154
当代大学生“愤青”现象是新时期自我认知以及自我期待与社会现实冲突严重、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的大学生,通过自我的发泄方式表达对现实不满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表现为“愤世嫉俗”、“牢骚满腹”、“盲目跟风”等类型.“愤青”现象的产生有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主客观原因,应理性看待,并建设畅通渠道,回应其合理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