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行政论坛》2016,(6):83-87
现阶段中国农村社区并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多中心治理"格局,乡村精英之间的权力博弈、利益争夺与话语权竞争仍然存在,由此产生"团结建设村庄,分裂治理村庄"的悖论。拥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身份的"跨界精英"处于治理集团上层,只拥有某一种身份的"单一精英"则采取派系结盟的手段对抗跨界精英,这就造成乡村精英不同群体之间缺乏共识与信任,精英群体内部分裂是导致乡村治理"碎片化"的重要根源。全面深化农村治理体制改革,必须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共同体文化建设,在乡村精英层面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协同治理好经济新常态下农村社区面临的利益整合、权力重构、文化认同、社会和谐、生态治理等五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精英治理及其终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的社会治理现象一直表现为一种精英治理的状况.自然精英的治理属于人类最古老的治理;在整个农业社会的历史阶段基本上是由身份精英担负着社会治理的使命.在近代以来的工业社会中,自然精英与身份精英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技术专家群体担负起了社会治理的任务,他们属于技术精英.技术精英的出现是社会治理专门化、科学化和技术化的产物.技术精英是在官僚制组织结构中开展其社会治理活动的,他们治理社会的依据是一种系统化了的而又分门别类的规则体系.现在,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型过程中,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的界线正在消融,一种合作治理的局面正在出现,它将意味着人类最终结束精英治理的历史,只有这时,真正民主的社会才会到来.  相似文献   

3.
村庄精英权力结构研究是村庄治理秩序研究的基础。在不同时期,或同时期的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分化水平、村庄归属感和村级正式权力影响力等因素,对村庄的的村庄权力结构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将农村税费改革作为时间点进行划分,会形成不同的村庄权力结构类型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乡村精英:农村社会资本内生性增长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社会资本不足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瓶颈。而农村社区精英资源丰厚、能力较强,有志于增进社区利益。精英是农民组织化的凝结点,是社会规范的维护者,是现代观念的弘扬者和社会关系网络的连接者,是农村社会资本内在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5.
"三农"事业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扶持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明确清晰的思路,要开创"特区模式",找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宽广道路。  相似文献   

6.
乡村治理中的精英传播及其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旭峰 《理论探讨》2012,(4):159-163
传播学视野下的乡村治理,除了宏观层面上的大众传播与组织传播的探讨外,乡村社会中特有的底层干群关系及其人际沟通是经常被忽略的一种治理方式与沟通途径.本文从微观角度对乡村治理中体制内外的精英与农民之间沟通博弈与互动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正确理解和解释乡村精英在此互动过程中的角色、机制、规则与意义,将有利于突出和发挥乡村精英在乡村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国家整合农村社会的理想路径出发,本文以大学生村官为具体案例,通过对河南省鹤壁市农村100名大学生村官、100名村民和20名村干部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提出精英下乡概念,在重新检视现代国家整合农村社会路径选择的基础上,认为精英下乡是对现代国家整合农村社会的理想路径的现实实践,是对现代国家整合农村社会既有路径的转变。它存在发生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同时也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民精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转型时期我国乡村治理的结构变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农民精英”这一特殊群体的制度原因和社会背景及其与农村基层组织之间的冲突关系,提出改善乡村治理的关键在于客观认识、高度重视、理性对待农民精英,并从化解冲突、寻求合作入手,重塑国家权威、基层权威与民间权威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南宋乡村社会与当代中国的乡村社会发展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研究南宋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可以为当前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南宋乡村精英在国家的鼓励、个人利益驱动、社会文化道德教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事务,发挥着积极作用。南宋乡村治理经验的启示是,国家要采用相关鼓励和引导措施,要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并重视道德文化教育的作用,才能实现乡村社会多元主体在法律框架下对于乡村社会的良性治理。  相似文献   

10.
李清 《学理论》2012,(23):135-136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提议中国农村走庄园经济道路,什么是庄园经济?越南政府和学者至今仍然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到底中国目前的新农村经济建设能不能被称为"庄园经济"还有待考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农村经济建设和越南庄园经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庄园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模式和经营机制,也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国情,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村政治发展离不开原有的村治格局,学界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探讨,主要侧重与从价值观、制度层面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目前摆在眼前的主要问题不再是对基层民主建设的价值判断,而是解决如何进行层民主建设的问题。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方法因各地情况不一而有所差异,欠发达地区因其落后的经济文化基层民主建设更应因地制宜。本文从基层民主建设的方法出发。结合实地考察,对如何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志楠 《学理论》2012,(2):81-82
农村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却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我国农村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大力推进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曾羽霞  童圆 《学理论》2013,(15):169-171
大众文学与精英文学作为不同的价值类型,两者本无明确划分,力图将两者区分开来的行为其实是拥有权力话语的阶层站在一定的文化立场的发言。从表面来说,精英文学似乎总是引领和规范大众文学的,但究其实质,精英文学的目的始终是维护其话语权,对其他话语往往采取"遏制"和"修正"两种途径。大众文学尽管不以话语权为目的,但在传媒时代下,大众传媒加速了精英权力话语的消解,大众文学的兴盛和发展从本质上颠覆了精英文学的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14.
15.
刘辉 《行政论坛》2011,18(2):30-33
精英不仅意味着经过挑选的那些人,而且预示着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将治理权授予给那些经过挑选的人,并在权力体系或市场体系中予以中心化。在此逻辑下,大众在社会治理中处于失语状态,扮演着臣民或市民的角色,难以获得公共生活与公共行动的机会。政府变革的首要问题不是工具更新或政府升级,而是观念更新、视角转换,从传统的精英逻辑向公民视角转换。  相似文献   

16.
以数字经济助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数字经济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推动力。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创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弱化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从而助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政策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亟需新的发展动力、城乡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拉动等条件为数字经济助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农村网络覆盖率不高、物流配送系统和电子商务培训系统不完善、具有数字素养的人才不足等挑战。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优化农村物流配送、推动农业大数据建设、加强电子商务培训及完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等是数字经济助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7.
论新时期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激烈竞争的新时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其发展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政府推出政策制定法律为其提供良好的竞争条件。事实上,我国从建国后就有过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尝试,其中的经验教训至今仍然值得借鉴,另外农业发达国家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比较成熟,我们要与之直接竞争,更要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从短期来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可以转化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增加农民非农就业;从长期来看,基础设施的增加会使经济交易效率提高,从而扩大分工网络,促使农村经济内生增长。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基金是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和深化金融改革的两全之策。  相似文献   

19.
张铭 《理论参考》2009,(4):41-44
一、乡土精英治理模式的战略着眼点为了防止产生误解,我们首先有必要对"乡土精英治理模式"这个概念加以某种澄清。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所有现实中的人类社会治理多少都具有精英治理的色彩,包括我们现行的农村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在内。那么我们在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问题。只有通过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进军非农产业 ,发展民营经济 ,着力推进城镇化发展 ,加强技能培训等措施 ,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 ,增加农民收入 ,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