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当我看到"我与《中国民政》征文"时,感恩之情从心底涌出。这情感,不仅因为我是民政系统的一分子,也不仅因为《中国民政》刊发了我的文章,更多的是我在它浓浓墨香熏陶下,一次次加深了我对民政工作的认识和热情,不断提高了工作水平。我与《中国民政》接触有20年之久,但真正喜爱是近十多年的事。1998年9月的一天,我的一位朋友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拿着第9期《中国民政》去给一位退  相似文献   

2.
1990年,庄孔韶先生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看到了美国太平洋学会出版的《金翼,一部家族的编年史》(TheGoldenWing-AFamilyChronicle,byLinYueh-Hwa,Ph·D·,InternationalSecretariatInstituteofPacificRelations,1944,NewYork)最早的版本,该书是1940年林耀华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后留美陪伴患病妻子期间,根据对他家乡———福建省闽江流域黄村及所在县、乡、镇的生活经历,以及根据他本人在1936和1937年离开中国前最后两次田野工作写成的小说体著作,由太平洋学会会长腊斯克先生(B.Lasker)推荐并做序,1944年以《金翼,一部家族的编年史》为名在美国出版。1945年,何兰德先生(W·L·Holland)来华会晤林耀华教授,提议修订《金翼》。于是林耀华在1944年版的小说结尾之后,增加了理论分析一章(第21章,1944年版只有20章),并由英国社会人类学家费斯(R.Firth)撰写导言,于1947~1948年(1947年首版拖延至1948年面世)在伦敦出版,这一版的书名改为《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LinYueh-Hwa1947~1948TheGoldenWing,ASociologicalStudyofChineseFamilism,KeganPaul,Trench.Trubner&Co.,LTD.Lon-don.)。现在流行的中文译本有台湾桂冠图书公司的宋和译本《金翅,传统中国家庭的社会化过程》(1977年),以及北京和香港三联书店的庄孔韶、林宗成译本《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1989年,1991年)。这几种繁、简体字中译本均依据上述伦敦版。而在美国首次出版的《金翼,一部家族的编年史》一书从未翻译过中文,B·腊斯克先生早已去世,本刊现发表该书序言以飨读者。标题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黄埔军校七分校21期通信科毕业的学生。自《黄埔》杂志创刊后我便年年订阅从不间断,甚至有一年为了怕漏订前后订了两份。每次工作变动,多次搬家都认真爱护《黄埔》杂志,妥善保管,不使丢失或损坏。为什么我这样热爱《黄埔》杂志?因为我认为《黄埔》真实地体现了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这一宗旨,每篇文章都为我们提  相似文献   

4.
<正>路遥先生是我崇拜的两位中国现当代作家之一,我是通过电影《人生》"认识"路遥的,又通过路遥"认识"《平凡的世界》。我和《平凡的世界》结缘,说起来有些艰难曲折。1990年,中专刚刚毕业的我,正在像孙少平一样四处奔波找工作时,在柳州市新华书店门口地摊上买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减价处理)。我叫营业员找第二、第三部,无论她怎样翻箱倒柜,都找不到,多么遗憾呀!归来的班车上,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来读,三四个小时的路途上,我  相似文献   

5.
2014年10月,我漫步在台北南京东路上。我抬头一看,电线杆上并排挂着一黑一红两张海报,那黑色海报上的照片好熟悉。一看,那不就是傅聪吗?在傅聪头像的下方,写着"拥有萧邦灵魂的当代东方传奇"。在红色海报上,则写着"傅聪80大寿演奏会"。哦,岁月飞逝,这位当年的"青年钢琴家"都已经"望八"了!傅聪是著名翻译家傅雷的长子。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傅雷夫妇在"文革"中含冤离世的报告文学《傅雷之死》,美国《华侨日报》在转载时把标题改为《傅聪之父傅雷之死》,这表明在海外华人中,傅聪的名气比他的父亲傅雷更大。  相似文献   

6.
马明长 《乡音》2013,(6):50-50
我是2007年从中学教师岗位上进入盐山县政协办公室工作的。刚进政协,不知从何做起,求助办公室主任要点儿资料学习,他首先向我推荐了《乡音》,从这本杂志里面我了解了政协的职能,并且从"信息窗"里看到了各级政协的工作。当年《乡音》上开展"征文"活动,我用书信的方式给《乡音》写了一篇征文。没想到,不长时间我就收到了编辑的回信,看到那些鼓励的话语,我激动得热泪盈眶。信中告诉我稿件应该怎么修改,但是由于我的水平有限,最终没能写好那篇征文。至今我还保留着那封回信,经常翻阅,它就是我上进的动力,时刻提醒我,不  相似文献   

7.
<正>因为与《中国民政》的一次牵手,我成为一名光荣的民政人,使我对民政事业有了永恒的情愫,并在文字的园地里流连徜徉,创造辉煌。《中国民政》是我无声的师长、工作的"宝典"、展示的平台、前行的导航。1991年8月,我高考名落孙山,爱好书法的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大纵湖镇政府毛遂自荐,有幸被录用为党政办公室文字誊抄员。工作之余,我爱上了新闻写作,在搞好新闻宣传的同时,关注着农村的发展现  相似文献   

8.
看完《蜗居》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认为《蜗居》火起来的根本原因是它的"写实",它揭示了太多的黑幕、内幕和潜规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我反思的前提是"看完《蜗居》",而不是道听途说,不是看完新闻和评论之后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刘新元 《前进》2014,(7):46-46
<正>最近,党支部给我发了《面向未来的赶考》一书。这是一本由中共神池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印的学习资料,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读书的同时,我放弃了午休又到县电视台上专门观看了《面向未来的赶考》教育片,由此更加深了我对原书的理解。该书共30页,其主要内容是:考  相似文献   

10.
储瑞耕 《乡音》2013,(12):45-46
天下有许多事情,分开看往往看不清其中真正的内涵和价值;而集中起来看,则可以看到异彩纷呈精华多,姹紫嫣红满园春,许多规律性的东西也随之显现出来了。案头有两本《记录》,一是"人物卷",一是"纪事卷",总字数40余万,系《乡音》杂志纪念创刊25周年的丛书。我翻阅了其中的许多篇章,立时有一种看到河北火热以往的感觉,立时有一种各式人物、场景再现的感觉。总之,一股强大的历史温度油然而生。我本人是《乡音》杂志的老朋友了。1988年4月,李文珊同志当选为第六届河北省政协主席,我作为《河北日报》记者和评论员,负责对他进行专访,他向我透露了办《燕赵乡音》(创办几年后改名为《乡音》)的思想,我亲眼见到杂志的开办,甚至参与了其中的一些具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正>光阴荏苒,伴随着我国民政事业的发展进步,《中国民政》杂志走过了60载风雨历程。为了纪念《中国民政》办刊60年,特举办"我与中国民政"征文活动。如果您曾为《中国民政》奋斗过,如果您曾被《中国民政》感动过,如果您曾受《中国民政》影响过,或者您长期关注、关心《中国民政》,我们期待您惠寄稿件,讲述故事、抒发情感、表达期望、提出建议……活动时间2014年5月1日—2014年8月31日活动主题"你我同行,让我们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11)
正看到台湾《文讯》第376期(2017-2月号)的下期专题预告,得知编辑部准备以《秋水》为专题,"为读者揭开秋水记忆的面纱"。作为《秋水》在大陆的诗友群中的一员,我25年前就"入伙"《秋水》家族。我长期隔岸关注《秋水》,与《秋水》、与涂静怡大姐,以及秋水同仁曾经有过亲密的交往,这些美好的记忆都牢牢地刻印在头脑中。于是,就有了借这个机会梳理一番的  相似文献   

13.
<正>屈指数来,我与《人大建设》杂志结识已有七个年头。七年来,《人大建设》伴我学习、成长、进步,让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写作新手逐步成长为人大新闻写作的能手。近年,我先后在《人大建设》、《南阳人大》、《南阳日报》等各级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300余篇。从最初发表的寥寥几行的简讯信息到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新闻通讯,从边角"豆腐块"到大篇幅稿件,见证了我从事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成长进步,让我品尝到从事新闻写作的成功与快乐。在  相似文献   

14.
<正>少时读中国古典诗词,有宋一代某尼的《悟道诗》使我眼睛一亮。记得那时,这首诗立意之奥妙令我回味无穷,构思之巧妙令我击节叹赏。它在我的脑海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至大约40年后,当我为《世界哲学家丛书》撰写《彭加勒》一书第三章"探究数学王国的根底"时,曾把该诗作为题记诗记录在案:  相似文献   

15.
《江苏政协》是全省各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自己的刊物。到镇江市政协工作以后,我与《江苏政协》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我思考政协工作的时候,总会翻一翻《江苏政协》,认真阅读,细细品味,常常从中得到启发。我认为《江苏政协》在全省政协工作中发挥了几个"好"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前段时间,《百鸟朝凤》出品人方励"跪求排片"事件引发热议。无论是"良心一跪"也好,是"道德绑架"也罢,"跪票房"已然成为一种拉动票房的有效招数。在我看来,像《百鸟朝凤》这样的好电影,如果遇到的都是我这样的观众,根本不用跪求,早就满世界找着去抢看了。但对于另一拨人来说,即便因"跪求"之故踏进影院,却并未产生"幸亏没错过"的惊喜。我身边的80、  相似文献   

17.
<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在我国曾是风行一时的"红色经典"。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我在这本书里讲的完全是自己的生平"。在书中,保尔出生于穷苦家庭,当过司炉工,在哥哥阿尔青的影响下参加红军,在战场上受重伤;复员后参加过"契卡"工作,担任地区共青  相似文献   

18.
正(长江文艺出版社"一本"品牌)出版者: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6月ISBN:978-7-5702-0948-4上榜理由:一个敏感女性的成长教育,十四个让人为之一颤的情感故事。成长就是一部分自我死去,一部分自我真正激活的感觉,写给不再年少,依然用少女的锐利打量人世的你。这是作家草白的随笔集,包括《写作者》《少女》《幻想家》《失踪者》《浪子》等14篇,以"我"身边亲人、朋友的命运变化为描写对象,共同组成"我"的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7,(29)
<正>这不是我第一次翻开《瓦尔登湖》。早在一年前我已试图啃掉这本"经典之作",当时纯粹是为着提升所谓"格调"而读书,心浮气躁,根本读不下去。时隔一年,看到推荐书目上《瓦尔登湖》四个字,我犹豫再三,决定重新来过。《瓦尔登湖》本身就带着浓浓的哲学气息,我确实难以字字句句彻底解读。但整体来看,这就是梭罗事无巨细地记载他在一个湖边盖房子的流水账,只不过他一边盖着房子,一边思考人生。因此,在翻开第一章的时候,我就知道不能以我以往读书的  相似文献   

20.
<正>《欢度百岁》一书正式出版发行了。在该书的具体编写过程中,我们对长寿地区和百岁老人进行走访调研,认真研读了"江苏百岁老人风采"征文的所有文章,在网络和报刊杂志上查阅关于百岁老人的相关资料,还赴广西巴马长寿村巴盘屯实地考察。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