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2,(20):28-29
生态移民是宁夏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生态移民,解决中南部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问题,进而使生态得到修复。生态移民后如何对迁出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彭阳县小岔乡卷槽村整体生态移民后为生态环境建设创出了一条新路,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回顾宁夏生态移民的开发历程,从移民满意度、移民生活水平评价、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展现生态移民建设成效,深入分析移民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以期进一步推动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半月大事     
《共产党人》2012,(10):17
正■宁夏完成第一批移民安置投资28亿搬迁5万人5月11日召开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截至目前,第一批开工的75个安置区已经建设完成,累计完成投资28.61亿元,建成移民住房2.46万套,搬迁定居移民5.05万人,今年计划搬迁移民7万人。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  相似文献   

4.
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中南部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对促进宁夏加快扶贫攻坚,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实现民生改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目前存在的自然条件恶劣,土地人口容量严重超限,解决贫困问题难度大、移民劳动力资本与现实的需求差距大、文化融合难、缩小发展差距难度大等问题,应该加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围绕《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2013-2020年)》目标实现,疏理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与保护的迫切性和艰巨性,探索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的生态恢复与保护,实现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及完善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2012,(14):58-59
正红寺堡区位居宁夏中部,为吴忠市所辖区,是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1236工程)的主战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1998年开发建设,2009年正式设区,行政区域面积2767平方公里,辖2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61个行政村、2个城镇社区。经十余年艰苦创业,累计开发整理水浇地50万亩,异地搬迁安置宁夏南部山区8县移民20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十余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扶贫政策扶持下,红寺堡区20万移民沐浴党的阳光,艰苦创业,实现了"荒漠变绿洲、沙丘起高楼"的伟大壮  相似文献   

7.
<正>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开发方式的一次重大调整和创新,对于加快和谐富裕新宁夏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生态移民是中央领导高度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关注和深切关怀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宁视察时,对宁夏生态移民作出了  相似文献   

8.
宁夏中南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贫困地区,大部分处于生态脆弱、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生存的地区.宁夏实施中南部地区的生态移民工程,是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是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移民区存在的诸多社会管理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移民的发展.加强生态移民的社会管理工作,是保证生态移民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是解决移民群体社会矛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2,(Z1):57-58
正宁夏中南部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实施扶贫的另一种方式——生态移民。30多年来,宁夏中南部山区近50万人通过生态移民与劳务移民,走出大山,改变了命运,生活今非昔比。但是以前的生态移民不同于十二五时期的生态移民。从2011年起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规模大、起点高。在五  相似文献   

10.
红寺堡是宁夏最年轻的市辖区,也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区,十余年的移民开发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重要发展机遇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改善文化民生,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切实加强文化建设,积极发挥文化投入的"乘数效益",做强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经济的文化含量,大力增强文化的经济功能,推动发展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已经成  相似文献   

11.
生态移民作为宁夏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不仅要使移民脱贫致富,更要使其权益在移民安置过程中得以充分保障.面对宁夏生态移民安置的现状,做好移民生活水平保障;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建立生态移民参与和申诉制度;建立政府权威与民间社会运作体系的互动;加强移民立法,完善生态移民权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红寺堡区是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历经14年移民开发,为"十二五"生态移民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多年来,红寺堡区大力弘扬"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的精神,把最好的地段划拨给移民居住,为移民建保温房、低碳房,不增加移民负担。在"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上出实招,建立宁夏黄河善谷核心区,成为慈善事业的发祥地,以善引商,以情引商,招善天下,惠及移民,让移民能挣钱,有事做,红寺堡区生态移民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宁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移民频繁的地区。自1949年以来,就有过两次大的人口迁移:一是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时期,国家调动大批回汉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宁夏工作,同时一批企业和事业单位成建制地迁到宁夏。二是宁夏中南部地区农民的由政府组织、或自发迁徙到区内平原川区及外省区(以新疆为最多),总人数超过100万。自1980年以来,宁夏先后组织吊庄移民、扶贫扬黄工程移民、生态移民3大移民工程。这部分移民统称为"政  相似文献   

14.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3,(14):39-40
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始于上世纪80年代,通过政府组织和自发移民两种形式,从南部山区移民搬迁60万人,有力地减轻了南部山区的人口压力。本文以彭阳县交岔乡卷槽村生态移民后生态修复的主要做法为切入点,分析了生态移民后生态修复对宁夏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半月大事     
《共产党人》2011,(14):28
<正>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通过评审7月6日,宁夏生态移民土地整治项目领导小组在银川召开《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经国土资源部和宁夏9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评审,一致同意通过该规划及报告。据了解,开展生态移民土地整治项目,目的是保证生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项目着眼于大幅度  相似文献   

16.
六盘山区位于宁夏中南部,是传统意义上的西海固地区,是宁夏8个贫困县(区)的总称,面积占全区的56.2%,堪称宁夏的"半壁江山",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的52%,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是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也是宁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自1983年宁夏组织实施吊庄移民以来,成功地将山区特困户逐步搬迁  相似文献   

17.
许芬 《共产党人》2012,(8):43-45
正生态移民是在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情况下提出的,是一种以政府主导为主,重建生态、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而发生的人口迁移和经济社会系统重建的活动。它是破解区域生态和生存矛盾、实现双赢的战略抉择。2011年,宁夏启动实施"十二五"时期最大的民生工程——中南部  相似文献   

18.
<正>在西部大开发中,宁夏南部山区困难群众生态移民的生活过得好不好?是否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牵挂。在自治区新一轮生态移民、劳务移民重大战略部署即将实施之际,本刊记者来到宁夏最早的移民吊庄——隆湖开发区采访。隆湖开发区是1983年设立的隆  相似文献   

19.
<正>记者:宁夏中南部35万生态移民工作是宁夏"十二五"期间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怎样才能按照总书记"把群众当亲人"的要求,全面做好生态移民工作?吴占东:"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总书记这些话十分感人。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工  相似文献   

20.
生态移民是"十二五"期间宁夏区域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考虑问题,以生态移民的经济性增长为出发点,将经济和文化结合起来还没有得到普遍的关注,生态移民的文化适应性问题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要注重对移民传统文化的保护,帮助他们解决移民过程中的各种文化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