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楚新 《前线》2013,(11):43-45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络持续稳步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7月17日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91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手机网民规模4.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4.1%。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1.7小时。互联网已全方位、多层次地介入了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产生着日益广泛的公共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熊进 《学习月刊》2013,(16):15-16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7月最新的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手机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3.
1996年下半年我国正式开放互联网经营业务,仅三年多时间,网络就已迅速延伸到寻常百姓家中。1999年一年时间,我国上网用户就从62万人猛增到890万人。有专家预测,到2005年,我国的上网用户将会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这样的速度,让我们高兴,令我们惊叹,但同时更让我们有强烈的危机感。如何在网络上占领党建阵地,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迫在眉睫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读者之声     
1996年下半年我国正式开放互联网经营业务,仅三年多时间,网络就已迅速延伸到寻常百姓家中。1999年一年时间,我国上网用户就从62万人猛增到890万人,有专家预测,到2005年,我国的上网用户将会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这样的速度,让我们高兴,令我们惊叹,但同时更让我们有强烈的危机感。如何在网络上占领党建阵地,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迫在眉睫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郭超 《奋斗》2002,(7):36-37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资料显示,1995年以前我国的上网用户几乎为零。1997年以来,我国的上网用户以年均近两倍的高速度递增。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1997年对国内上网用户进行的调查表明,当时上网的计算机有29.9万台,上网用户为62万。到2000年6月,国内上网的计算机已达650万台,上网用户多达1690万,其中各高校建设校园网络的速度尤为迅猛,到目前全国学术性计算机网络,即“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已有1000余所院、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网络舆论的发展状况 1969年11月21日,随着美国斯坦福大学一台电脑与千里之外的另一台电脑互相联通,互联网横空出世。1993年,互联网向全球公众开放。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1995年1月12日,中国第一家上网媒体《神州学人》网站开通,标志着中国网络媒体的诞生……在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召开的年会上,互联网被正式认可为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之后新兴的“第四媒体”。  相似文献   

7.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晓虹  张宇 《理论学刊》2005,(9):126-127
随着信息时代的日益发展,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网络、喜欢网络、依赖网络甚至迷恋网络。最新统计显示,我国互联网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4160万,上网用户已达9880万人,25岁以下青年占到51.7%,学生占32.4%。上网电脑之多,上网学生之众,都是前所未有的。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因此,发展网络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8.
自从2012年手机超过台式机成为中国网民上网的第一通道,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获得迅速提高.一方面,智能手机的普及降低了网络接入的门槛,同时提供了上网的便利性;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扩张,越来越丰富的服务涌入这个平台,互联网成为人们社会关系网络复制与放大的平台,同时也是生活方式的承载平台.这一特性,在新冠疫情期间被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陈瑶  吴永忠 《世纪桥》2011,(1):46-48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交往成为一种高效的交往方式。网络交往不仅呈现出虚拟化、符码化、平等化、超越化、全球化等新特征,同时带来了主体性退化和人文精神丧失等一系列新的异化现象。所以,现代交往需要借鉴各种交往关系理论,尤其是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论,发展马克思主义交往理性论,为建设理性的网络交往以及文明的和谐社会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06,(10):37-38
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CNIC)第一次向世界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时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为62万;到2005年7月21日,该中心第 16次发布同类报告时,我国互联网上网用户总数已猛增到1.03亿,居世界第二位。网络已深入到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互联网发展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思想观念也正日益深刻地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上网,已经不是什么希罕事;但是如何对待网络,却依然值得进一步思考。胡锦涛总书记的回答发人深省:“平时我上网,一是想看一看国内外新闻,二是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关心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这是总书记上网的重要目的,是对互联网价值的一种认可,同时也应该成为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概念1995年进入我国,开始在中国发展的初始阶段,最初的浪潮主要是普及了一些基本概念,并建成了一些基础设施。1997年,在政府和风险投资的推动下,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迎来了第二春,所谓“网络产业”开始成行成市。从2000年开始,电子商务、无线、宽带真正成为网络企业发展的核心和主题,中国迎来了互联网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从浪潮的宽  相似文献   

13.
周建国 《学习月刊》2009,(11):31-3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开始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于是.许多传统社会的互动方式逐渐被网络互动所代替.一种新的虚拟社会形式——网络社会——开始出现在人们生活里.反映到政治生活里。人们可以看到.网络已成为政府与网民之间互动的一种全新方式.网络成了官民沟通的重要工具和桥梁。网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官员也开始通过网络来倾听百姓的要求和呼声.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良性发展的态势。但是.网络在给国家政治生活带来这些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注意和亟待规范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年来一些影响较大的网络事件的分析.揭示网络监督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以期建立政府与网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网络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大学生是网络最大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受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必须研究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带来的各种影响,牢牢把握网上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权,运用网络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一、深刻认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产生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截止2004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接近9000万,占全球上网人数的9%以上,其中,在校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工具,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本文从分析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出发,指出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正、负影响并提出了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我国网民已达2.9亿人,互联网正从娱乐化向价值应用转变,同时成为社会表民情、畅民意、集民智的新的重要渠道。在我国,大范围、全社会开始网络问政应该是2008年,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的"网络监督年"、"网络问政年"。  相似文献   

17.
崔连晶 《新长征》2007,(5):62-63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人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但是,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在给人类带来灿烂未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积极有效地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摈弃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龚鹏  黄华 《党史文苑》2005,(3):60-6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工具,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本文从分析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出发,指出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正、负影响并提出了应时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是当今世界最为迅速的传播手段,各种消息一经上网,便迅速传遍世界各地。世界头号恐怖组织“基地”也看到了互联网这个快速有效的传播手段。在伊拉克,大部分恐怖事件,包括绑架外国人质、斩首等,无一不在互联网上率先公布。同时,它们的“高层”也会在一定的时间上网“露个面”。所有这些都可以证明,“基地”组织已经“移师”到了互联网这个新阵地,正在酝酿着新的“战争”。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网民人数呈现出加速度上升的势头。互联网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构筑了新世纪的一道亮丽的科技、化、教育景观,融人人们无法逃避的社会生活。互联网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它在广泛的积极作用的背后,也有使人精神堕落的巨大负作用,诸如计算机犯罪、危害信息安全、侵犯知识产权、计算机病毒、信息垃圾、信息污染、网络黑客、网络迷信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