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爱枫  张玲莉 《证据科学》2005,12(4):301-304
目的 探讨24h内脑梗死CT值的变化与梗死时间的关系以及CT表现。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于梗死后2、3、4、6、8、12、24h进行头颅CT冠状位扫描。观察CT图像,测量两侧大脑半球对称部位的CT值,并求出两者的差值。结果 线栓法大鼠脑梗死后最早于3h肉眼即可辨别梗死灶,其患侧CT值与健侧有显著性差异,且脑梗死健、患侧CT值的差值与时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血管栓塞引起的脑梗死最早于梗死发生后3h即可诊断,并可通过脑梗死两侧CT值的差值的计算来推断脑梗死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24h内实验性脑梗死CT值及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以间接推测脑梗死的发生时间。方法参照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梗死模型,在不同时相点进行头颅CT扫描,测量右侧脑梗死和左侧未梗死区脑组织的CT值并求出两侧的差值。同时用免疫组化检测脑内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6h组大鼠CT平扫均有明确的脑梗死灶,梗死与非梗死两侧脑组织CT值的差值与梗死时间呈直线正相关,GFAP表达与梗死时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血管栓塞引起的脑梗死最早于梗死发生后6h可以诊断,并可通过脑梗死与非梗死两侧CT值的差值计算及GFAP表达变化来推测脑梗死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c-fos基因表达的规律。方法采用Marmarou的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5min,30min,1h,3h,6h,12h,24h取脑组织,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打击后15min时,即可观察到c-fos基因的表达,1h后表达明显增加,3h达到高峰,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阳性反应细胞逐渐减少,24h可见少量表达。表达呈弥漫性,以皮层、脑干最为明显,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势一致。对照组未见阳性反应细胞。结论c-fos基因的表达规律可用于弥漫性脑损伤的早期鉴定及损伤经过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4.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c-fos基因表达的法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c-fos基因表达的规律。方法采用Marmarou的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5min,30min,1h,3h,6h,12h,24h取脑组织,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打击后15min时,即可观察到c-fos基因的表达,1h后表达明显增加,3h达到高峰,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阳性反应细胞逐渐减少,24h可见少量表达。表达呈弥漫性,以皮层、脑干最为明显,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势一致。对照组未见阳性反应细胞。结论c-fos基因的表达规律可用于弥漫性脑损伤的早期鉴定及损伤经过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5.
脊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后果严重的损伤。对脊柱损伤的正确判断,不仅是临床及时准确治疗的关键,亦是法医学损伤鉴定的重要依据。X线摄片和CT检查脊柱损伤各有所长,两者结合可提高法医学鉴定的准确性。本文收集了1994年至2006年我中心鉴定、复核的46例外伤性脊柱损伤者的影像资料。损伤累及胸2—腰3节段34例、累及颈椎6例、下腰段6例。53个椎体骨折,单个椎体骨折41例、多个5例。根据外伤形成机制以及X线平片和CT表现,结合文献资料[1]将其分为5型:(1)单纯屈曲压缩型14例,主要为屈曲压缩外力,前柱承受压力、后柱承受张力。X线平片表现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脑挫伤后HIF-1a蛋白表达的规律。方法参照Feeney,s法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2h,6h,12h,24h,2d,3d,5d,7d,14d取脑,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HIF-1a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偶见阳性反应细胞。损伤后2h,即可观察到HIF-1a蛋白表达,6h后表达明显增强,24h达高峰,随后阳性反应细胞逐渐减少,7d后仍可见少量表达,14d后恢复。表达呈弥漫性,以大脑皮层、海马、脑干最为明显,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a蛋白的表达规律可用于脑挫伤的鉴定及损伤经过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脑挫伤后HIF-1α蛋白表达的规律.方法 参照Feeney,s法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2h,6h,12h,24h,2d,3d,5d,7d,14d取脑,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偶见阳性反应细胞.损伤后2h,即可观察到HIF-1α蛋白表达,6h后表达明显增强,24h达高峰,随后阳性反应细胞逐渐减少,7d后仍可见少量表达,14d后恢复.表达呈弥漫性,以大脑皮层、海马、脑干最为明显,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a蛋白的表达规律可用于脑挫伤的鉴定及损伤经过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8.
亢登峰  刘雁军  王英元 《证据科学》2007,14(1):76-78,68
目的 探讨大鼠脑挫伤后HIF-1α蛋白表达的规律.方法 参照Feeney,s法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2h,6h,12h,24h,2d,3d,5d,7d,14d取脑,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偶见阳性反应细胞.损伤后2h,即可观察到HIF-1α蛋白表达,6h后表达明显增强,24h达高峰,随后阳性反应细胞逐渐减少,7d后仍可见少量表达,14d后恢复.表达呈弥漫性,以大脑皮层、海马、脑干最为明显,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a蛋白的表达规律可用于脑挫伤的鉴定及损伤经过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脑震荡后c-jun mRNA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55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脑震荡组(0min、15min、30min、60min、3h、6h、12h、24h、48h、96h)和对照组,用原位杂交法观察大鼠脑震荡后各时间点,大脑皮质、脑干和丘脑神经元c-jun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对照组大鼠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均可见c-jun mRNA的弱阳性表达。脑震荡组大鼠损伤后15min神经细胞观察到c-jun mRNA阳性表达,随损伤后经过时间的延长阳性表达逐渐增强;30min时c-jun mRNA阳性反应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至96h时回落至对照组水平。结论 c-jun mRNA表达水平可成为诊断脑震荡和推断伤后经过时间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Fang WH  Wang DL  Wang F 《法医学杂志》2006,22(5):333-334,F0004
目的探讨癌基因c-myc的表达与脑震荡性损伤的关系。方法6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脑震荡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脑震荡后不同时间段脑内c-myc蛋白表达的规律。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c-myc蛋白的表达;脑震荡组损伤后20min可在神经细胞内观察到c-myc蛋白的表达,随着损伤后经过时间的延长,c-myc蛋白阳性细胞数及阳性表达范围逐渐扩大,损伤后8h表达达高峰,随后阳性细胞数和表达范围逐渐缩小。结论c-myc原癌基因的检测可能成为诊断脑震荡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脑梗死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外伤性脑梗死的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与脑挫伤的鉴别。方法 从81例重型颅脑损伤中选出15例符合继发性出血坏死标准的脑标本,另选15例脑挫伤标本作对照,两者均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分别作冠状、矢状及水平切面,用肉眼与光镜观察。结果 外伤性脑梗死常见于5个部位,即基底节(3例)、扣带回(2例)、对称性枕部楔叶回(2例)、枕颞外侧回(6例,5例合并有中脑桥脑出血)和枕回(2例);梗死均不在直接受力点或其对冲点,范围明确局限,呈楔形或类楔形,且与脑疲密切相关。镜下见梗死区高度淤血、出血及坏死;水肿,并有白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反应。大脑各叶的梗死,严重者累及全皮层与蛛网膜下腔,未见软脑膜破裂;神经细胞缺氧或缺血性病变明显。脑挫伤的案例,见受力点或对冲部位的皮质及皮质下髓质处出血,挫伤处脑回顶部的软脑膜多破裂,挫伤的脑组织可有挫烂。结论 外伤性脑梗死在法医学上习惯称为继发性出血坏死;它是由于脑疝和水肿压迫颅内血管而形成。外伤性脑梗死和脑挫伤,根据其与脑疝的关系、病变部位、软脑膜是否完整,以及其它组织学改变,二者不难鉴别。  相似文献   

12.
Shi EL 《法医学杂志》2006,22(4):295-296,298
通过对近5年来55例外伤性脑梗塞法医学鉴定案例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特点、发病机制、以及法医学损伤程度鉴定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颅脑外伤与梗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心肌ER表达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心肌雌激素受体(ER)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雄性大鼠120只,分为正常组、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不同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常规HE染色,用免疫组化SP法和显微图像分析对ER表达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观察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ER的表达随着时间逐渐增多,手术后12h内增高不明显,24h开始增多明显,4~9d增多更为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可能通过增加ER的表达,发挥对心脏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位性窒息对脑血管损伤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体位性窒息对脑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 家兔20只,致其中10只体位性窒息,另10只断颈处死进行对照。用兔抗人白蛋白抗体和兔抗人(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抗体进行LSAB免疫组化法显色。结果抗人白蛋白抗体及抗人vWW、检测均显示出阳性;对照组显示不明显。秩和检验显示,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体位性窒息时,呼吸障碍所引起的缺氧,可损害脑血管的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15.
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法医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e K  Lu JP  Zhu XJ  Wang ZY 《法医学杂志》2006,22(5):381-384
心源性猝死在成人猝死的死因中占首位,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猝死的主要机制之一,由于早期心肌梗死发生突然,且可在短时间内死亡,肉眼和镜下都缺乏典型的形态学改变,一直都是法医实践中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多年来心肌梗死的研究成果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及局限,展望新的临床指标在法医工作中的可行性,期望提高死后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普通CT和X线在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普通CT与X线3种检查法,评价它们在骨折法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6例受检者(已接受其他影像学检查)行MSCT薄层扫描并行SSD,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和MPR处理。统计分析MSCT、CT常规与X线检查在各部位骨折中的诊断正确率和漏、误诊率并行χ2检验。结果鼻骨、肋骨、四肢及关节、眶骨、颅骨骨折MSCT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普通CT或X线(P〈0.01)。MSCT与普通CT对脊柱骨折的诊断正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SCT、普通CT与X线的总体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9.45%、70.27%和59.17%。常规CT、X线与MSCT诊断结果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MSCT对骨折的显示更准确,可作为法医鉴定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大鼠缺O_2高CO_2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缺O2高CO2性脑损伤的形态变化。方法缺O2高CO2大鼠模型,应用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变化。结果脑神经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及细胞凋亡。结论缺O2高CO2性脑损伤的形态变化,可为法医病理诊断提供一项新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脑挫伤后caspase-3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大鼠在不同程度及不同时间脑挫伤后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 对48例实验性脑挫伤大鼠的脑组织进行检验,同时以10例非脑挫伤的脑组织做对照。结果 伤后1h,caspase-3即有表达;24~48h达高峰,2周时仍有阳性细胞存在。阳性细胞多集中于挫伤区及周围带皮质和脑实质内海马区;不同程度脑挫伤组之间于伤后1h,12h,24h,72h,1周和2周caspase-3表达有差异。结论 不同程度脑损伤后caspase-3表达量不同;在脑损伤后caspase-3的表达有时间变化规律,对探讨脑挫伤后二次损害原因和研究脑挫伤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