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荣志 《新重庆》2007,(10):10-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社会活力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引擎。激发社会活力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在新的改革和发展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增强构建和谐重庆的发展活力.充分激发全市人民群众构建和谐重庆的创造活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社会活力不断增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新世纪新阶段,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增强社会活力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的根本标志之一。充满活力的社会的标志社会活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一个没有活力的社会是没有生命力与停滞的社会。缺乏了生机和活力,整个社会一潭死水、死气沉沉,这不是我们要追求的和谐社会。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4.
郭新民 《湖湘论坛》2009,22(4):70-71,120
充满活力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企业活力是企业开拓进取、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企业发展和前进的力量源泉。但是,企业活力的形成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来自于社会机制与企业管理层及企业员工的协调配合和有效运作;来自于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和改革社会与企业协调运行的体制机制,营造蓬勃向上的发展氛围。构建和谐企业,激发企业活力,一要大办弘扬推进改革发展的开拓创新精神,为激发企业活力充实内核;二要牢固树立与构建和谐企业相适应的劳动观念,为激发企业活力提供支撑;三要切实增强现代法治条件下的平等意识,为激发企业活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创造促进和谐,和谐增强活力。理想社会的构建并不是遥不可及,值得我们倾力。和谐社会是相对于不和谐社会之状况而言的。从矛盾学说来看,“和谐”总是相对的,“不和谐”却是绝对的。虽然构建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一个延续着的社会却难以避免许多不和谐因素。为此,人们努力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使社会日益变得和谐起来,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的生存发展质量。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创造活力担当极其重要的任务。创造活力激发人的勇气和智慧今天,我们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如何破解,需要  相似文献   

6.
陈东平 《政策》2005,(8):36-36,3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紧密联系的。和谐社会一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增强创造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加强和改进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就必须努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一、充分认识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从根本上说,社会的创造力来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先进生产力是由具有先进素质的人创造出来的。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同时又是先进生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部队实际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就必须把调动广大官兵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工作抓紧抓好,切实解决影响基层活力生成和发挥的问题和矛盾,努力营造催生基层活力的环境和条件,真正以基层活力的充分激发促进军营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社会活力问题,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论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衡量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一个非常重要的新提法,也是今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致力的方向。“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顺和之意。在“和谐社会”中,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其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从而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社会出现了某些失序与失控。因此,我们当前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注重适度控制和社会整合。加强社会控制是活力社会的内在要求,加强社会整合是活力社会秩序重建的逻辑必然。只有增强社会活力,才能建设活力社会、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屈宏 《大连干部学刊》2007,23(12):22-24
建设和谐城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与核心.而和谐城市文化建设则为构建和谐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大连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排头兵,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和谐城市文化,为和谐大连的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和谐城市文化的发展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其中还有诸多问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钟利贵 《现代领导》2007,(10):16-16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共建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因此.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必须增强共同建设的动力.促进社会的长久和谐。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把充满活力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对建设理想社会的深刻认识与洞察,既是对我国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和谐社会不是一个静态社会,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和谐社会不是一个平均主义社会;和谐社会不是一个只涉及人与人关系的社会,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廖逊 《新东方》2006,(10):1-1
活力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题中之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看上去似乎很清楚,深究起来却并不简单。因为,活力来自必要的差异,从选择职业的差异、生产质量的差异、成本效益的差异,一直到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必然要产生的差异,可以说,没有差异就没有激励,没有激励就没有活力,而差异又往往产生某些不和谐。我们面临的困难在于:如何在不损害活力的同时促进和谐,又如何以和谐增进活力。其实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并不复杂,任何一个独立面对市场风险的经济活动当事人,哪怕一个在个体饭店打工的伙计,都应该知道假如不容忍大师傅挣5000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然而仅就和谐社会本身而言,它只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状态,不是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相并列的一种社会形态,更不是只有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独有的状态。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在追求一种和谐安宁的状态,这符合任何一个执政党(包括资产阶级执政党)的价值追求,同样也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追求和谐状态方面,世界各国采取的措施可谓五花八门,但在以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社会和谐方面却是不约而同,甚至是惊人的相似。在这方面,新加坡堪称典型的代表,我们分析其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它必须以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在中国,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的美好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不断增强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创造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提出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一项长期方针在全党明确下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把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拒绝"问题青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缘起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事关每个人的全民事业。和谐社会的和谐可以分解为:个人和谐、家庭和谐、区域和谐。同理,构建和谐社会也可以理解为:个人和谐、家庭和谐、区域和谐的累积成长过程。如果个体或局部不能实现和谐,那么很难会出现整体的社会和谐,这可以被视为一种常识。因此,当代社会离不开当代青年,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青年。然而遗憾的是,现代的社会生活催生了不少的问题青年,而这类问题青年又诱发了一些社会不和谐,正是这种不和谐,在加重着家庭负担,滋生着社会隐患,简言之,和谐社会不欢迎问题青年。问题青年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