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的老领导、上级领导因“贪”一个一个地“栽”了,他的大脑也曾被一个个行贿者、一个 个信封、一扎扎钞票刺得头昏脑胀,但他始终没能“金盆洗手”,请看这个——  相似文献   

2.
简宁 《民主与法制》2011,(14):21-23
“双面”区长闫永喜在官场里打拼了近三十年,也曾辉煌过。但他最终还是无法摆脱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罪名给他带来的法律制裁。蕾经被社会各界视为“奇人”的他。是怎样一步步地走向了“京城第一贪”?  相似文献   

3.
一位84岁的老人,将包括“三湘第一贪”蒋艳萍在内的20多个贪官拉下了马。他被老百姓称为无事不管的“太平洋警察”、“民间包青天”。  相似文献   

4.
11月13日,被人称之为“河北第一秘”的政治怪胎、特大经济罪犯李真在河北被执行了死刑。这位28岁就当上省领导秘书,在7年间跃升至正厅级领导干部的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应该说在官场上曾经是个成功者,但他把年轻得志当着骄傲的资本,目空一切,狂妄至极。虽然李真是因受贿、贪污罪被终审判处死刑的,可他的骄狂,是促使他心安理得、肆无忌惮沦为贪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粟坡县原县委书记、文山州民政局原局长赵仕永去年以贪污罪、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当时他的一句“我是温和腐败”雷倒众生,最近他又以“全国最贪县委书记”“头衔”成为媒体、网民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警营书法家     
在千年古城赣州,有一位颇有声誉的警营书法家,他便是被人们称为“儒警”的赣州市公安局政治处民警黄裕平。 黄裕平自幼钟爱书法,上至秦汉魏晋,下至唐宋明清诸帖,禀赋勤奋,在书法道路上越走越宽。至今,他已发表书法作品80余件、书法理论文章20余篇,30余次在国际国内书法大赛中获  相似文献   

7.
成功 《今日广西》2007,(13):72-74
海南亿万富豪孟克非,因举报“蛀虫”而被无辜判处4年有期徒刑,但是他坚称自己是“反腐英雄”。终于,在中央巡视组的强势介入下,冤案得以昭雪,他举报的涉贪官员、原海南省科技厅厅长刘须钦,因贪污、受贿、滥用职权三项指控,涉案金额达700余万元,站在了被告席上。  相似文献   

8.
2002年12月10日下午;马年暮冬。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看守所。 高墙内,一名面容憔悴的犯罪嫌疑人,戴着手铐和脚镣,在看守人员的注视下,步履缓慢地走进审讯室。他叫李荣福,不久前被于都县公安局民警从深圳抓获。 是他,亲手夺去了自己新婚妻子鲜活的生命,将“新郎”、“研究生”、“医生”这些温馨、高尚的字眼玷污得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9.
地处鄂西北的枣阳市是有名的“旱包子”,就在这个“旱包子”上有一位不平常的治水人,他就是枣阳市第四届人大代表李国栋。就是他,坚持建管并举,狠抓抗旱防汛,使枣阳水利工作在襄樊名列前茅,并跨入全省先进行列。11984年7月。李国栋从原武汉水电学院毕业后,被省委组织部选调分配到枣阳市鹿头镇工作,任副镇长。两年后,他调任市水利局副局长,他学的是水利专业,也热爱水利事业,为了尽快适应新的角色,他踏遍了枣阳的山山水水,几乎每处水利工地都留有他的足  相似文献   

10.
瓶装矿泉水充斥市场.现在再来谈论直饮山泉.恐怕要被嘲为“连趋时都不够格”。我不敢妄言眼下矿泉的种种优劣美恶;只想说,历史上记载的山泉.竟有贪廉之异。广东境内有被称作“贪泉”者.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云:“石门有泉.饮之辄使人贪,名曰贪泉。……贪泉一在连州之五溪水.与在石门者为二。”贪泉之名,由来已久.始于汉大夫陆贾.饮后贪财敛钱。晋代吴隐之有意饮之.而不易节操。《晋书·吴隐之传}):“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未至(广)州二十里.也名石门,有水曰贪泉…  相似文献   

11.
福州市原市委秘书长方长明,因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他在为自己辩解时说:“要是不入错行,不进入政界,我肯定会成为学术界的顶梁柱,我对金钱没有太多的兴趣。”当官从政果真像方长明所说的那么凶险可怕,以致把自己的政治生命都给毁了吗?未必如此。郑培民、孔繁森、任长霞、周国知……他们不但没有贪,而且做得非常出色,留下了一世美名;全国成千上万的从政者不但没有贪,而且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忘  相似文献   

12.
<正> 大贪背后有“大师”,不问苍生问鬼神。近4年来,被湖南省纪委、省检察院查处的厅级领导干部身后,大都有“大师”的身影。他们或求“大师”指点升官捷径,或求菩萨保佑逢凶化吉。(据7月14日《中国青年报》) 从来财迷心窍,一向权令智昏。迷信,是大贪们精神世界的“高位截瘫”;迷信,是大贪们钱权领域的“路径依赖”。湖南那个名叫李会刚的副厅级高官,因一“大师”预言他至少能官至副省级,就扛了149万元奔京城去购买官位;而已是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的唐见奎,因一小庙和尚“算准”了他升迁的几件鸟事,就从省财政拨出200万元专款,为那小庙修了条水泥大路。这种烂事其实也不是湖南独有,此前就有报  相似文献   

13.
朱元璋乃明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深受百姓拥戴和称颂,成为一代清明君主,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勇于并善于治贪倡廉。现撮其要者如下:其一,抓要害,正“上梁”。治国之道,重在治吏,官吏不廉,国家必乱。朱元璋深谙此道。他认为,治贪倡廉的关键在于先正“上梁”,因为大官不廉,小官自然贪婪,这叫上梁不正下梁必歪;反之,大官不贪,小官自然清廉,这叫源清而流必洁。因此,大官要做小官的表率,京官要做外官的楷模。于是,朱元璋在治贪倡廉上,  相似文献   

14.
剥地皮     
昔有一官甚贪,任满归家,见家属中多了一个老头,问他是何人?老头答道:“我是某县土地公。”复问何故至此,老头说:“那地方上地皮都被你剥将来,教我如何不随来!”——清·石成金:《笑得好》二集透过这则笑话,贪官之贪,如见肝肺矣。贪官有大有小,一般说来,与权力成正比。手中所操生杀予夺之权越大,贪污的钱财便越多,谓予不信,试看明代的大宦官刘瑾、魏忠贤,清代的权奸和,从他们家抄来的现金、古董、珍宝  相似文献   

15.
在寻甸县企业负责人中,唯有“云南国能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国能,既当选过昆明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又连续当选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人们说他“连选连任,当之无愧。”这还得从他救国企、搞改制、抓发展、负责任说起。  相似文献   

16.
整治“庸懒散贪”,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说它老,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把执政喻为进京“赶考”。他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说它新,“庸懒散贪”已是新形势下的官场“四害”。对海南而言,已成为有损党政机关形象,阻碍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拦路虎,非整治不可。整治“庸懒散贪”,必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善于对官员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导有方。唐太宗不反对官员“爱财”,但反对他们爱财过度成为贪财。他告诫官员,站得正,才能立得稳。如果有贪欲,倒霉的就不仅是贪者个人:主贪丧国,臣贪亡身。“贪者败类”,贪者一人,会贻害很多人。从大处讲,会殃及一国;从小处而言,会殃及家庭、家族。唐太宗又善于把对官员进行反贪教育与严格执行唐律结合起来,有效地遏止了官员腐败之风。  相似文献   

18.
涉嫌贪挪近亿元,当庭屡称“记不清”——曾任银河证券北京望京西园营业部总经理的杨彦明,因涉嫌贪污挪用公款出庭受审。“被指控贪污、挪用公款8400余万元”,案发后两次试图自杀的他,为了设立虚拟账户提取现金,曾购买了2000多个身份证!  相似文献   

19.
<正> 温州市鹿城区公安局原局长王天义据说是“雅贪”,最喜欢收藏书画、古董了,在被称为:“04”的暗室里摆了满满一屋子。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他受贿索贿的“道具”,大量的不义之财就是通过书画、古董的“买卖”敛取的。因数量特别巨大,他被称为“浙江第一贪”。就是这个巨贪,接受审判了,却还处处狡辩,最可笑的是,站在被告席上,仍然摆出一副领导干部的模样,动不动地“我同意”、“研究研究”、“情况属实”之类官场套话,俨然是在作领导指示。在法庭上有类似官样的,不至王天义一个,这大概可以说是“习惯成自然”了。  相似文献   

20.
信用是金     
温州市鹿城区公安局原局长王天义据说是“雅贪”,最喜欢收藏书画、古董了,在被称为:“04”的暗室里摆了满满一屋子。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他受贿索贿的“道具”,大量的不义之财就是通过书画、古董的“买卖”敛取的。因数量特别巨大,他被称为“浙江第一贪”。就是这个巨贪,接受审判了,却还处处狡辩,最可笑的是,站在被告席上,仍然摆出一副领导干部的模样,动不动地“我同意”、“研究研究”、“情况属实”之类官场套话,俨然是在作领导指示。在法庭上有类似官样的,不至王天义一个,这大概可以说是“习惯成自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