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肖华 《乡音》2011,(10):20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两次"改词"引起广泛关注。汪洋强调要变政协委员"建言献策"为"建言谋策",要从"依靠群众打天下"向"依靠群众治天下"转变。这虽是一家之言,但汪洋"改词"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入思考之后的执政理念之变。汪洋认为,他改"献"为"谋"是翻过字典的,因为"献"是"恭敬庄严地送给"的意思,感觉有"居高临下"之意,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  相似文献   

2.
郭象的独化说由"有"、"无"以及"玄冥"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郭象以"有物之域"来揭示"性分"是"独化"之"有"的方面,以"自得之场"来揭示"性极"是"独化"之"无"的方面,以"玄冥之境"来表征"独化"是"有"、"无"统一的圆融状态与精神境界。郭象的"独化"既是一种本体,又是一种精神境界,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命的存在和意义问题,实现"有"与"无"、"有为"与"无为"、"名教"与"自然"、"社会体制"与"个人自由"的统一,最终达至"独化于玄冥之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从人的历史生成过程中理解人的意义,这样的理解是一种"信仰"。觉"知"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怀"为人类福利而劳动"之"情",立"人类解放"之"意"——这是一种"知"、"情"、"意"相结合的"信仰"。基于人的生存实践来解读"信仰",这既立足个人的"感性"的生存体验,又阐明了人的历史生成性,同时又强调人的"类"的"继承性"。以历史的"类"的"继承性"和基于能动的实践生成性来对应所谓纯粹逻辑的或者直觉体悟的"先在性",无疑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个体"与"类"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内含着事物化与物化两个向度。一方面在"事物化"的层面看,价值概念构成了人对"事物"依赖性社会中"个人受抽象统治"的建构原则;另一方面从"物化"的意义上讲,价值往往被"非批判实证主义化"、"实体化"、"先验化"、"非实践化",从而使得仅具"历史正当性"的资产阶级价值获得"永恒信念"的外衣。如今,在社会现实中进行价值再造,不可能以"灵知主义"、"救赎"等观念来补救。我们需摆脱"观念批判"的套路转而植入政治经济学批判,方能真正理解"高位阶"的价值概念,同时必须在"人类感性活动"中辩证处理"低位阶"与"高位阶"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5.
尔轩 《两岸关系》2014,(8):28-30
<正>近日,民进党内再掀"冻独"话题,并引发与反"冻独"的激烈较量。为避免争议扩大,民进党全代会定调冷处理"冻独"与反"冻独"提案。虽然此次"冻独"未获成功,但"台独"党纲已越来越成为民进党的沉重包袱,值得民进党内政治菁英切实反省与务实思考。"冻独"与反"冻独"激烈较量民进党务实派发起"冻独"。6月19日,民进党前"立委"陈昭南、郭正亮、前"陆委会"副主委童振源、美丽岛电子报副董事长郭子嘉等人草拟提案要求冻结"已完成历  相似文献   

6.
元晋秋  ;赖慧婷 《传承》2010,(21):32-33
人们对于生态问题和"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诸多困惑,源于"人类中心主义"没有被明确。"人类中心主义"不同于"人类尺度"。"人类中心主义"包含双重趋向,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在于其对"物的尺度"的完全抛弃和人的自然属性方向的趋近,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肯定在于其对"人的尺度"的彰显和人的社会属性方向的趋近。  相似文献   

7.
作为"形而中"的审美文化史,我们的研究方法既不是单纯的逻辑演绎,也不是单纯的经验归纳,而是一种经验描述的方法。我们的审美文化史是要借助"审美思想史"和"审美器物史"的已有成果,在其预留的"箱体空间"之间进行运作。反过来,正是通过我们这种"形而中"的努力,才能把以往的"思想史"和"器物史"联系起来,以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美学史"。  相似文献   

8.
苏枫 《小康》2011,(4):49-52
"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我看着太阳都觉得很恍惚,觉得浑身软绵绵的,好像站在悬崖上,就快要跌下去了。"在城市白领工作之余喜爱混迹的一个网站,常常有人发起各种投票。在一个名为"80后、奔三、没房、没车……你都占哪个?"的投票页面里,胡然把自己的票投给了"80后""、没房""、没钱"、"没车"、"没异性"、"没关系"、"没背景"、"没人要"、"奔三"、"没结婚"、"没戏"。  相似文献   

9.
陈予欢 《黄埔》2011,(5):36-39
刘峙(1892—1971)是"黄埔嫡系"著名军事将领,在民国时期曾经声名显赫,威震军界,被称誉为军界高层"不倒翁"和"福将"。他的军政生涯起源于黄埔军校,在"黄埔嫡系"八大金刚之中位居前列,身居高位权重一时,是蒋介石最为信任和倚重的"中央军"高级将领之一。其毕生维系"黄埔系",总以"黄埔嫡系"为荣耀,晚年以"黄埔老将"自居,坚决反对"台独",主张中华民族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唯物主义",这几乎是理论学术界的"共识"。可是,最近有的学者却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新唯物主义"简单地"命名"为"辩证唯物主义",这种所谓的"命名"无非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是极其片面的。事实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三块",而恰恰是同一事物(即"新唯物主义")的三个不同方面,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水乳交融、互涵互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谁也离不开谁,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足取的。"新唯物主义"之为"新唯物主义",乃在于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三位一体"。脱离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科学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支撑""滋养"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假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1.
史果  徐云 《浙江人大》2012,(4):60-61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了总则。这是宪法有规定以来,我国部门法第一次有了人权规定。与修改前相比,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条款从225条增加到290条,分为"总则"、"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审判"、"执行"、"特别程序"以及"附则"。这部被法律界称为"小宪法"的刑诉法在"大修"后,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孔子思想之所以具有持久不衰的生命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思想是一个"一以贯之"的完备的思想体系。对于"一以贯之"的具体所指,孔子未作正面解答,而曾子释之曰"忠恕而已矣"。"贯"为贯通、贯穿之意;"之"指孔子之道。"吾道一以贯之"的意思是:"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对于人伦道德的关切、成就"仁德"的追求是孔学,也是整个儒学的基本精神和出发点、落脚点,孔子之道"一以贯之"当作"成德以贯之"理解,而"忠恕"只是力行的工夫,达仁的方法,难以概"仁道"之全。  相似文献   

13.
正《桂海论丛》于1985年创刊,是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广西行政学院主管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现为双月刊,单月20日出版,大16开版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连续荣获"广西十佳社会科学期刊"、"广西优秀期刊""广西十强期刊"等殊荣,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辟有:"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党建研究"、"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公共管理研究"、"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历史研究"、"决策咨询研究"、"文化与教育"等栏目。本刊欢迎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术前沿和理论热点、研究改革开放中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稿件;尤其欢迎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成果论文投寄本刊。本刊不收版面费,来稿一经采用,即按文章的质量情况支付稿酬,优质稿件,稿酬从优。  相似文献   

14.
转折词"就是"由表确认的"就是"发展来的,经历了"确认强调限定范围转折"的发展历程。在发展过程中,进入"S,就是P"构式是关键的一步,当构式中S与P构成相悖的语义关系时,便与转折的原型语义特征([+差异性])相吻合,"就是"便获得了转折关联功能。同类的"即是"、"便是"表转折的功能很罕见,可能是因为明以后"即"、"便"被"就"取代,功能未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5.
祝福祖国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北京市在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实施花卉环境布置工程。花坛摆放时间将从中秋节前持续到党的十八大会议闭幕之后。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的巨大花坛亮相,有庆贺、祝福之意,其直径为50米,花坛中心主体花蓝直径达到11米,顶高为15米,以红黄两色为主,气势宏大。另长安街沿线从建国门至复兴门布置了以"辉煌成就"为主题的9处立体花坛,分别是"幸福生活"、"生态文明"、"光辉历程"、"蒸蒸日上"、"绿色发展"、"九天揽月"、"民族团结"、"节能减排"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散木 《同舟共进》2008,(7):43-46
暑天,看了蒋泥的新著《老舍之谜》(中国书店2007年版)。新文学史上"鲁郭茅巴老曹"六位大师之一,老舍,他有怎样的"谜"呢?蒋泥共列出"出生"、"出道"、"情爱"、"创作"、"离乱"、"个性"、"地位"、"自杀"8个"谜"。至于穿插在8个"谜"中的数十个"问",也大致概括了老舍的一生与创作。  相似文献   

17.
夏学銮 《人民论坛》2012,(27):74-75
新"24孝"是利用旧"24孝"的话语形式,构建新型"孝道"文化的一种尝试,但是不要因此把许多子女置于"不孝"的尴尬境地新"24孝"行动标准出台以后,招来许多议论。大部分意见是说"标准"较高难以实现之类,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是"孝"为何  相似文献   

18.
熊树文 《创造》2013,(7):100-101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者乐石。"若说"乐石",我推崇的当属昆明白鱼口云南省交通休养院石文化博物院的"三希堂"奇石珍品了。"三稀堂",是石博院的专题精品展区。据说,名受乾隆皇帝的御书房"三希堂"启示,只是他们将"希"变为"稀",意在说藏品稀有、稀奇、稀罕。展区设有"寻根堂"、"佛缘堂"、"百鸟堂"、"观鱼堂"、"文宝堂"。是否"三稀"?你不妨随记者一道走走看看,再下结论不迟。不过日前,听说一位韩国女士参观后,很是兴奋。她说:"韩国也玩石。石有质、形、弦、色与呈像和意境六美。但这里的神妙,可能是独到的。"  相似文献   

19.
詹贤武 《新东方》2004,(12):27-33
"诚信"一词的产生,孕育于商朝晚期至春秋时期,形成于战国时期。现代汉语语境中的"诚信"基本含义是"诚实守信",这与古代的"诚信"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中国古代的文字使用,以单音词居多,因而"诚"与"信"最初是单独使用的。由于"诚"与"信"的意义和使用有许多相同相通之处,因此后来逐渐结合,形成了双音词"诚信"。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精神之一。  相似文献   

20.
《浙江人大》2012,(8):63
认识不到"权利维稳"的重要,一些官员就会走进"权力维稳"的认知误区。有些官员提到"维稳"时,就认为为了完成任务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某些人将"维稳"与"可以采取非法手段"联系起来。误读"稳定压倒一切",错误地理解为就是"可以凌驾于一切之上,包括法律"。在一个公众信仰和尊崇法治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