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雪玉 《理论建设》2023,(2):106-112
历史虚无主义话语试图以柔性化的手段对唯物史观的论证逻辑、阶级主体和研究方法发起挑战,然而唯物史观话语自创立起就直指这类虚无主义话语内在的等级偏见、抽象逻辑和扩张本性的弊病。为了使历史话语叙事适应新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文章以历史话语现实成因的揭橥、论证对象的纠偏和传播路径的阻断为讨论重点,在唯物史观视域下对现存的历史虚无主义话语进行批判和纠治。  相似文献   

2.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公开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凸显了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决态度,为学习党史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本遵循。坚持唯物史观,在把握历史规律中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历史观所涉及的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柱石,是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对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唯物史观审视下,历史虚无主义清晰地暴露出其反历史、反科学的唯心史观本质.广大国史工作者必须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4.
舒涛 《世纪桥》2024,(1):42-44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当今社会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由以往我们所熟知的传统历史虚无主义转变成为具有“软性”特点的历史虚无主义。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和颠覆历史,冲击主流价值观,破坏舆论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因此,应认清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新的表现形式及本质,增强辨识能力,防范其危害;强化理论学习,坚持唯物史观,筑牢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防线;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5.
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两种截然对立的历史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滋生和蔓延,直接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去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不仅具有意识形态理论意义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是维护好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紧迫任务。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利用唯物史观的阶级分析法、科学革命观和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去澄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性危害;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必须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学术实践话语、媒体监管机制等方面着手,不断研究和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异常活跃、值得高度警惕的错误社会思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论调的批判,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包涵坚持唯物史观,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史观本质;坚持整体性历史观,反对割裂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坚持人民史观,反对英雄史观;坚持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批判和抵制"全盘西化";坚持挖掘历史价值,反对"历史虚无论"等五个方面。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有理有力地批判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7.
历史虚无主义利用人们历史观的认识误区,反诬马克思主义为"历史虚无主义"。这反映了当前贯彻唯物史观方面存在不足:对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的表述不够均衡,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有所淡化,以及思想理论界"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坚决捍卫唯物史观,要推动思想理论教育内容全面均衡,还原唯物史观全貌;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深刻剖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消除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需要我们拿起唯物史观这一武器对其进行批判。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具有客观性,不能任意解构和虚无化;唯物史观科学地解答了人类历史之谜,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对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唯物史观申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的创造过程中,英雄人物和普通个人都有着独立的作用,他们的意志形成了历史的合力。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7,(7)
正唯物史观是迄今为止对人类社会进行认识的唯一科学的历史观。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历史认识理论体系,在科学地认识人类历史,推翻和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推进世界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在今天新的形势下,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党在思想战线上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是向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尤为突出的是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历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7,(6)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借否定和歪曲中国历史、否定和歪曲中国共产党党史,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把历史变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的旗号,按照自己的政治诉求,随意歪曲历史事实,颠覆科学的历史结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现阶段,坚持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颠覆性评价,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冲突、信仰缺失。究其原因,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内容迎合了大学生的求新心理,传播渠道符合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历史认识的复杂性增添了大学生正确进行历史评价的难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欠佳是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重要因素。对此,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树立唯物史观指导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揭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错误实质,利用各种平台进行党史国史教育建立正面防线,增加社会实践环节培养爱国爱党的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12.
历史虚无主义来自于后现代史学思潮,但当下具有特定的含义,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之所以猖獗,在于具有历史、现实、方法论和逻辑等方面的原因。为了制止历史虚无主义,需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坚持对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的学习,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9,(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中历史虚无主义影响较突出,表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在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有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干扰,必须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意识,加强唯物史观的宣传和运用,提高全体民众自觉认知的水平和能力,筑牢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屏障。  相似文献   

14.
问:梁教授,您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向您请教一些问题.您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在这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不久前您主编的《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引起了史学界、理论界的重视.它以丰富的史料和充分的说理,从不同方面深入剖析了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对于引导广大读者认识这一思潮的危害,维护和坚持唯物史观,是很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历史虚无主义是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和颠倒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  相似文献   

15.
王炳长 《党课》2014,(17):46-50
教学对象: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帮助学员正确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走出思维误区,树立起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教学形式:讲解+讨论。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21,(6)
正观往事,知兴替,以自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实事求是地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党通过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让广大党员干部鼓足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就能够自觉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  相似文献   

17.
坚持正确党史观,正确看待党的历史,对于把握党的百年光辉历程、辉煌业绩和宝贵经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此,习近平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这为党史学习研究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本遵循。针对如何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践行正确党史观,从坚持政治性、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张甲秀 《前线》2022,(1):40-42
历史虚无主义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我国后历经多次演变,从个体人物、历史结论、某个历史时期、某一方针政策、发展道路等方面入手,对历史进行选择性虚无化。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对策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广泛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强化舆论监管,不给历史虚无主义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公开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把握党史发展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立场观点方法,凸显了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决态度,为学习党史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噪音、杂音仍不时响起。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历史虚无主义,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么,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就是最大的历史虚无主义,因为它们是脱离实际和无法实现的。还有人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是史学领域的一个流派,是研究工作的一种“理论创新”和“范式转换”,是一些学者的“一家之言”。我们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就要针对诸如此类的观点,搞清楚历史虚无主义是怎样掩人耳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