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四句,应解读为“上德不德,是因其有德;下德不失德,是因其无德”。“德”字被用于同人事相关的场合,其通义为“心有所得”。是以“道”还是以“德”为伦理标准,这是“上德”与“下德”的分际所在。区分“上德”与“下德”是为“圣人之治”提供理论依据,其伦理意义在于倡导朴实之“德”,反对虚伪之“德”。“上德”之朴实,是因其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公平之德;“下德”之虚伪,是因意有所偏,行有所弃,不能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不公平之德。倡扬公平之德是老子伦理观之主要特色。能履行公平之德,方是“上善”。“上善”是“上德”在实践中的体现。“上善若水”是“上德”的实践原则,它要求:(1)像水之善利万物那样善待一切人;(2)像柔弱的水那样不与万物相争;(3)像善于居下的水那样谦卑。  相似文献   

2.
《老子》“上德若谷”命题中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其中引申出的“无弃人”、“无弃物”,“自知者明”,“报怨以德”,“宠辱不惊”等美德,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人生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康永恒 《党建》2014,(9):32-32
孙源庆者,是为大连金州一普通给水工也。十二年如一日,践行誓念:“尽己所能、奉献爱心,不计报酬、服务社会。”是时,参办爱心驿站,追求价值人生,、举义务服务之帜,立维修便民之范。更始矜眷患疾,助困资学;顾怀孤寡,睦邻理家。老子曰:“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夫之品犹如谷川,上仗高山之气象,下蕴流水之情怀。嗟乎,善者美也,美哉义工!  相似文献   

4.
蔡星天 《奋斗》2012,(7):61-61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对于“德”之功效,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光有过精辟论述: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相似文献   

5.
传统中国乃伦理社会,儒家伦理思想占统治地位,“德”、“札”遂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石。“德”、“礼”不仅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依据,而且法律的内容也大多关乎“德”、“礼”。“德”、“礼”的这种主导地位,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一定的阶段性。这种“德”、“礼”主导下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仍然从正反两个方面发挥着其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0,(14):62-62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德与才,如同干部素质的两根“支柱”,互为依托,缺一不可。相比而言,才不够,可以学;德不行,很难补。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多有佐证。纵观近年来落马的陈绍基、王华元、黄松有、许宗衡、郑少东等一批高官,都可谓能力不凡,但也都是在德上出了问题、栽了跟头。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2,(16):123-124
不讲交情,懒得寒暄;不收礼物,只要银子。这种直截了当的表态,既反映了郑板桥之“怪”、之“狂”的真性情,也是他对虚伪、腐败的丑恶世风的蔑视和反叛。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21):34-34
加强道德建设,是保持思想纯洁的题中应有之义。一直以来,我们党对党员、干部德的建设始终高度重视,对领导干部的评价标准也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近年来,中央对干部“德”的约束之弦逐步增强,而且会越绷越紧。  相似文献   

9.
唐双宁 《党课》2013,(16):64-65
为官行政,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体应有“十德”:一为信仰之德。人可以有不同信仰,但不可没有信仰。实际上人人皆有信仰,没有其他信仰就信钱,这就出来了地沟油、毒奶粉。作为领导干部,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这个信仰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相似文献   

10.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水有“七善”,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七善”,基本概括了一个有作为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细加分析,在当今时代,这“七善”也应是支部书记开展好支部工作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11.
殷辂 《理论文萃》2004,(6):52-55
周易《革》之上六日:“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此爻意义深远,最能代表目前改革的状况。改而不止,革而不变,改革之大忌也;革而不从道,变而不应时,改革之大患也。纵观二十年改革,改革初期,人心被极左思想弄得极其疲惫,世风虚伪,人心思变,改制是顺天应人之举。  相似文献   

12.
王斌 《党的建设》2011,(11):44-44
金塔县坚持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根据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分类细化干部“德”的考察标准,创新干部“德”的考察方法。一是干部“述德”。领导干部在年终述职大会上向全体干部职工和“两代表一委员”全面陈述自己“德”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造反派骂他是“政治扒手”,康生斥责他“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江青诬他为“右派黑格尔”……在那样的政治压力下,他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不惊慌失措,冷静、乐观地对待一切,充分显示出一个哲学家型的领导干部的风范。  相似文献   

14.
“为政之道,首在用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这重要那重要,端正选人用人风气最重要。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  相似文献   

15.
庄子哲学中“天”所表征的“自然”之义,可从“无为之德”与“有为之道”两个方面进行理解,而非仅代表一纯粹静态、客观的自然状态、自然本性或自然法则。首先,“自然”作为庄子赋予“天”的一种内在德性,是理解“人德”的意义基础,并为人之行为提供了价值依据。其次,“天”的“自然义”还体现在人经过“虚其心”的修养工夫,能够全然顺应万物的自然之理而动,它指涉了实践历程中人最终达成的主客交融、自然而然的行为化境。  相似文献   

16.
庄子哲学中“天”所表征的“自然”之义,可从“无为之德”与“有为之道”两个方面进行理解,而非仅代表一纯粹静态、客观的自然状态、自然本性或自然法则。首先,“自然”作为庄子赋予“天”的一种内在德性,是理解“人德”的意义基础,并为人之行为提供了价值依据。其次,“天”的“自然义”还体现在人经过“虚其心”的修养工夫,能够全然顺应万物的自然之理而动,它指涉了实践历程中人最终达成的主客交融、自然而然的行为化境。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在有些地方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究其主要原因除“知人不能善任”外,还在于难以做到“知人善免”,使干部“出口”不畅、“进口”不宽。从当前对干部德才素质要求来看,“下”的干部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不能履行现职岗位职责、德才平庸者;二是超过任职时限、不宜再任者;三是政绩平平、竞争实力不强者;四是专业知识不宽或不对口、岗位不适者;五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屡教不改者;六是党性观念淡薄、廉洁自律不严、形象不佳者。然而现实中,对这些不胜…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人人有责,为官者更要讲“官德”。官之有德,德隆民安,国则兴也;官之无德,祸起民怨,国则伤矣。   讲“官德”,须讲勤正为民之德。为国为民,官之责;尽职尽责,官之德。如若在其位不谋其政,任职而不为民,掌权却不从公,浑浑噩噩做懒官,碌碌无为当庸官,迟早会官坐不稳,以垮台告终。   讲“官德”,更须讲廉洁奉公之德。“黄金非为主,道德鬼神钦”“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为官者,要淡泊于名利,要守得住寂寞,不戚戚于清贫,不汲汲于富贵。时时克己奉公,毕生疏于谋身。如是也,官有威,民有信,政也通之,令…  相似文献   

19.
“穿本色衣。”这是龙清秀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真挚而朴实的语言,不仅道出了一位女共产党员的心声,同时也是这名优秀公务员廉洁一生的生动写照。听来不禁催人泪下。穿本色衣、住本色房、吃本色饭,说白了其实都只是一种形式,龙清秀在物质上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其意图并不是像某些人那样,刻意标榜自己“身无长物”,以期为自己博得一个好名声,她只不过是在时刻约束自己,提醒自己做一个“本色”的人,当一名“本色”的干部。龙清秀有一句名言:“人格,比生命还重要。”在病床上,她对前来看望的同志说:“鲜花我收下,钱,你们拿回去,不…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2,(9):19-20
正确修德。易经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资治通鉴中说:“德者,才之率也。”德有治腐之能,率众之力。党员干部的德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是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人品修养在为官从政中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