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崖州何处在     
古崖州泛指海南,是蛮荒烟瘴之地, 是谪客逐臣闻之丧胆的“人间地狱”。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杨炎(公元727-781年)被贬崖州。他自度此番流放,关山万里,生还无望,悲愤之余,写下了一首五言绝句——《流崖州  相似文献   

2.
门庭若市     
〔邹忌不若徐公之美,而妻、妾、客皆以为美于徐公。〕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为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今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音基)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15,(1)
崖州首置于萧梁,中唐以前一直象征整个海南岛或统领岛上各州。史志上多因循清代方志之说,以为崖州乃大同年间因冼夫人之请、朝廷才首置之于儋耳。衡诸史料,其可信者有三,不可融通者有四。结合考辨冼夫人生年,在排比梁置崖州及其唯一属郡珠崖的时间设置和治所所在的诸说中,我们发现:梁初(511年)因宋齐之治设珠崖郡于徐闻;后约于532年废朱卢之上首置崖州于珠崖故地,但控驭无力;直到儋耳降附冯冼集团后的535年至546年间,正当盛年的冼夫人请朝廷移置崖州于儋耳,治义伦。终梁之世,朝廷不能实有其地,皆羁縻性质地依靠冯冼集团间接管理。清理这段历史地理问题,还有益于寻绎六朝隋唐时期海南如何从地方豪酋政治演进到儒家世界的郡县体制。  相似文献   

4.
海上鱼排     
游人到三亚,除了踏浪、潜水、晒太阳、听歌、看舞、赏风情,还可以有一乐乘鱼船踏访海上鱼排,与海上养鲍人一同喝酒、品 、观鱼乐。 花开无期处 崖州有“三珍” 三亚是中国最南端的城市,四季常青花开无期,景色迷人;阳光、沙滩、森林、动物、温泉、岩洞、风情、田园融为一体,未受任何污染,堪称世界一绝。 三亚还是一座历史名城,远在北宋,中央集权政府便在此设置崖州郡,辖地包括三亚、保亭、乐东等地,如今坐落崖城镇的崖州古城依然是这片地肥水美之地的骄傲;而最为古崖州人称道的贡品“三珍”,便是环绕崖州一万多平方公里海域之…  相似文献   

5.
百年窑墩     
王芯克 《浙江人大》2012,(12):72-73
2012年10月19日,一场以"品鉴窑乡文韵共创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江南窑文化节在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举行。在清代咸丰年间建造的古窑墩下,干窑人还原了一场源于千年的烧窑点火场景。干窑镇地处江、浙、沪交会处,是典型的江南小镇,史称"千窑之镇",是江南窑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地。据史料记载,干窑在唐代就开始生产砖瓦,  相似文献   

6.
石书军  孙博 《小康》2004,(2):76-76
一项制度最终能否称之为"好制度",关键要看它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能否在"制度"存续的时间内通过不断完善与时俱进,从而不间断地为民造福。让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干部异地任职"制度。事实上,早在封建王朝时期,为防止官员结党营私等弊害,就坚持地方首长的属籍回避制与三年一届任满轮换制度。唐朝制定了较完善的《回避条例》,不许官吏任"本郡州县及邻本郡县官"。起先提出"千里之内不为官",后又改为"五百里内不为官"、"千里内之不为官",还有"南人北官,北人南官"的规定。明朝把全国分为三个大区,"定南北变调用人"。  相似文献   

7.
五指山市赋     
何欣 《今日海南》2013,(3):44-45
崖州古郡,特区新府。地高势迥,东控西扼之所;阡贯陌通,南来北往之枢。佳木葱茏,四季恒绿,称海岛翡翠之城;瑞气氤氲,经年如春,号华夏养生之都。  相似文献   

8.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每当读到范仲淹这些千古不朽的诗文,多少仁人志士、莘莘学子无不慷慨激昂,拍案而起,无不为报国拯民而悲歌前往。你知道吗?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是在山东邹平成长起来的伟人,邹平的泉水和米粥养育  相似文献   

9.
在技术即无家可归的年代,海德格尔经验的是非诗意的居住,他因此期待还乡,期待诗意地居住于语言的家园中。海德格尔"诗意的居住"的思想显现于其晚期的语言思想中:语言不仅道说而且沉默;在对语言的倾听中形成了诗与思的对话;能死者接受天地人神语言四元所给予的尺度,从而能够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海德格尔"诗意的居住"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帮助我们思考当代的环境问题,促使我们建筑当代的家园。  相似文献   

10.
正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  相似文献   

11.
<正>【原文】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办也。人性有  相似文献   

12.
李自强 《今日浙江》2014,(19):62-62
正《隋书·经籍志》所辑《汉武故事》记载:有一回,汉武帝乘车在宫中巡游,驾临管理车辇的郎署衙门时,碰见一位职位卑微的老郎官。只见他尨眉皓发,汉武帝忍不住问他:"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老翁回答说:"臣姓颜名驷,江都人氏。以文帝时为郎。"武帝又问:"何其老而不遇也?"颜驷答道:"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方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武帝感其言,擢拜颜驷为会稽都尉(郡军事长官)。  相似文献   

13.
身为正职的知府刘琬看见身为副职的同知吴献臣监视他,就故意不办公,干脆和他相对而坐,忿忿地说:"看你有能耐闲坐到什么时候!"吴献臣也不甘示弱,悠哉悠哉地捉一只虱子放在桌上,在虱子周围吐一圈唾沫,然后直视刘知府道:"看你这家伙能走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4.
在许多领养中国儿童的美国家庭当中,只要一提起"中国萌芽"网,大家就像谈起自己的朋友一样,感到熟悉而亲切。正如中国那旬俗语所说:"千里之缘一线牵"。王晓宁和她的"中国萌芽"网,就像一位真诚的"红线女",用一条无形的红丝线,牵起了许多与中国和中国文化有缘之手。  相似文献   

15.
鲲鹏乘风起     
2000多年前,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站在新世纪的起点,回首浙江由“资源小省”向“经济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8)
正傅园慧一句"洪荒之力"使得伊人成了网红,也使得"洪荒"成为热词。中国旧时最为流行的儿童启蒙读物"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里的《千字文》,其第一节乃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的注家曰:"洪,大也;荒,草昧也。扬子云:洪荒之世。言天地开辟之初,其时则草昧也。"民国文书尤其是民国电报文书和快邮代电文书常用"千字文代年"。  相似文献   

17.
<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我读过最气势磅礴的一首现代诗,出自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之手。每当读来朗朗上口之时,我总会迫不及待地在宣纸上工整地写下《七律·长征》。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单位组织30多名共产党员到寻甸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以缅怀历史,提高党性,牢记使命。  相似文献   

18.
瑜伽:静止的飞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 《小康》2004,(12):72-73
《射雕英雄传》 中"西毒"欧阳锋的 绝世武功"蛤蟆功" 原来就是瑜伽的一 种变形,其威力也真 令人叹为观止。今 天,在各个健身房广 为传播的极其简单 化的瑜伽理念,于瑜 伽之真精神真面目, 相去不知千里万里  相似文献   

19.
马军 《传承》2010,(19):36-37
米芾是北宋时期的书法大家。苏东坡赞叹其书"风墙阵马,沉着痛快"。黄山谷褒誉其书"快剑斫阵,强弩千里"。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  相似文献   

20.
世纪家园     
家园,百年凝固的华章饶蓓家,按《说文解字》是一间房子加一只猪。这是远古家业社会的理想,也足以看出住、食(衣、食、住、行)自古以来在家中的份量。世界上最费解的字眼除了“家”,当然还有“园”,有家无园、有园无家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家园。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人,诗意地安居。诗意的家园就是我们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地方。一个多世纪以前,印第安酋长西雅图苍凉的声音,依然回荡在茫茫家园上空:视大地的每一方土地为圣洁。在我们的记忆里,在我们的生命里,每一根晶亮的松板,每一片沙滩,每一撮幽林里的气息,每一种引人入胜、鸣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