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余超文 《桂海论丛》2011,27(4):66-7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基于以往以政府主导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提出的科学命题和重大战略方针,而以往地方政府官员围绕GDP所展开的晋升竞争是导致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传统治理模式和不科学的晋升考核体系下,对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出现了偏差,使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付出了高昂代价。发挥对地方政府官员的强激励效应,加快建立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科学的晋升考核体系、调整和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权、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机制、构建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推动的制度创新,对自身而言就是要形成更加高效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以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通过自身的行政体制改革,提供更加有效的产权安排和激励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合理界定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边界,降低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通过对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效率,降低行政管理的运行成本,并在地方政府治理变革中寻找到效益递增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财政分权可以激励地方政府之间的适度竞争,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但如果财政分权不合理,地方政府之间就会产生过度竞争  相似文献   

4.
府际竞争中地方政府行为失范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失范极大地阻碍了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形成了所谓的“行政区经济”,减少了地区间分工带来的收益,降低了全社会整体效率,这些弊端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被清醒认识。需要强调的是:相互间的竞争仍是促进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这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保证,否则就出现无序竞争,转变为阻力。造成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紊乱的原因牵涉到中国地方政府治理中的财政转移、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和绩效奖惩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通过对分权化后地方政府利益结构与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的剖析,揭示它们对府际竞争中行为失范的重要影响,并探讨今后相关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债务的效应及形成机制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政府债务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换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地方政府债务包括地方政府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中央政府将国债部分收入转贷给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为企业担保等形成的隐性债务等。地方政府债务的迅速膨胀已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这种债务的形成和扩张既有显性的正式预算制度的制约,也有非正式预算制度、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和地方政府债务动态发展机制等因素的拉动。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制度变量。我国经济转型期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既有合理的一面,又有投资行为异化的一面。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异化主要与经济转型期政府主导型经济、财政分权体制、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约束、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以及政治晋升竞赛等密切相关。因此,规范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就要依据地方政府职能确定地方政府投资权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地方政府财力,科学设置地方政府的政绩考评体系以及建立规范有序的地方政府间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7.
方燕 《人民论坛》2014,(9):63-65
政府间税收竞争是经济市场化和财政分权化的产物,反之,税收竞争也对经济体制和财政运行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政府间税收竞争存在的问题引致了我国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的众多新问题与新矛盾。构建良性税收竞争策略应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利益关系,依法稳定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8.
传统理论研究地区经济差距变动主要是围绕资本、技术、空间因素进行讨论,运用地方政府竞争理论深入分析大国体制转轨进程中区域差异,是理论创新的一种尝试。地方政府竞争存在的基础与地方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职能分不开,目前的研究从竞争性政府、机构竞争、财税竞争和制度竞争多个层面展开,涉及的财政分权和制度变革对中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运用地方政府竞争理论深化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研究,需要深入探讨政府竞争作用于区域经济变动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9.
政府间税收竞争是经济市场化和财政分权化的产物,反之,税收竞争也对经济体制和财政运行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政府间税收竞争存在的问题引致了我国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的众多新问题与新矛盾。构建良性税收竞争策略应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利益关系,依法稳定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0.
赵祥 《岭南学刊》2015,(1):5-10
具有经济人理性的地方政府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追求自身控制权收益最大化,从而引发激烈的政府间经济竞争,导致地方政府过度关注本地经济规模扩张,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大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度。我国地方政府经济竞争的具体方式包括提供税费与政策优惠、改善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和地方市场保护三种。为了减轻地方政府经济竞争的不利影响,有必要通过法治化途径,在改进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加大政府和官员信息公开力度,加强政府监督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有效地治理。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xplains why rural enterprises prosper in the post-Mao reform era.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in rural China under economic reforms are conducive to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because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is alleviated in two dimensions. First, the interests of local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enterprises overlap. Prompted by the fiscal pressures on local governments as a result of the fiscal reforms, particularly the 1994 tax-assignment reform, local governments are eager to promote local industrial growth. Apart from absorbing rural surplus labour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provision of communal welfare to local residents, rural enterprises provide local governments with tax and non-tax revenues to finance their expenditure obligations. In return, local governments provide preferential aid to their enterprises in the form of tax and credit privileges. Second,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is abated by a closer effort-and-reward link for the various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operation of rural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政府购买服务得以迅速发展。作为公共服务社会化的一种方式,政府购买可以有效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热情过高、制度不完善、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要从理性审视绩效、加强制度建设和加大财政投入等几个方面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对内地方保护与对外开放合作是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的两个显著特征。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说明,晋升激励结构是决定中国地方政府在对内和对外行为选择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的条件下,中央政府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晋升锦标激励机制,导致地方政府实施地方保护和分割市场行为。而由于在对外合作中不存在晋升竞争的影响,使得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本文还进一步揭示了地方政府对内竞争与对外合作的动机、表现、后果,以及两种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地方政府的创新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这一空间维度审视地方政府创新实践及其对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在当前中央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背后,存在一轮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地方政府创新实践,这些地方实践各有特色,并经过相互竞争和学习,在管理目的、理念、主体等方面形成一些共同取向。对创新的动力进行分析发现,各地的创新探索既非社会需求自下而上的压力驱动,亦非源自中央自上而下的指示和动员,而是地方党政领导思想解放、主动创新的结果。本文认为地方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中央层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具体而言有三种机制,即改革预期包围、改革意志传递和改革备选政策供给。  相似文献   

15.
王征 《中国发展》2014,(5):27-31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必然会造成区域之间的产业政策趋同。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该文提出化解问题的办法应当靠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强化地方政府的责、权、利边界,引导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政策中体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的地方政府学习:动因、模式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地方政府开展了广泛的、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虽然地方政府学习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但是地方政府学习的动因、模式和效果等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面临的制度环境、政治体制、竞争压力是学习的首要原因,上级政府、科研机构等思想库、其他地区的实践、本地的试验是地方政府的主要学习源,环境的相似性、学习能力与偏好、政策项目特征等是影响地方政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通过学习提高了政府绩效,却也造成了负面的社会效果,需要通过改革和多种激励措施推动地方政府学习、提高地方政府学习能力,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地方政府学习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作为地方政府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的地方立法由于各地方利益间的相互冲突而不能进行立法合作,致使区域经济各地方间存在恶性竞争等不利现象,使区域一体化迟迟难以实现。博弈论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以长三角经济区域为例,将博弈论引入我国经济区域内地方间立法,可以建立创设性立法构架,指导其协作性立法。  相似文献   

18.
示范作为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我国被普遍使用,示范村则是新农村建设中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西北地区某县示范村建设实际情况的个案调研,从政府利益内在性的角度,比较分析了中西方公共政策执行与公共资源分配的方式。本文认为,公众对行政官员没有形成有效的制约,部分地方官员为了产生有显示度的政绩成果,将各种政府项目相对集中地投入到少数示范村,是导致公共政策执行的示范方式失效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Jun Ma 《当代中国》1995,4(10):3-22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impact of decentralization on China's market system. It is argued that as the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relaxed its control over the economy through decentralization, local governments turned many of the transferred powers to restrict market competi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an umbrella legislation of Interregional Commerce be enacted and a Fair Trade Commission be created to ensure that government policies at all levels be pro‐competition. As an institutional prerequisite, the government organizational reform should be extended to more sectors of the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