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7月1日零时,我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史册的一件大事。回归后的香港社会将有哪些“不变”与“变”呢?这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实际上,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早已对此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九七”回归后香港社会的“不变”针对有些人担心香港回归后政策会变,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和国家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九七”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社会制度不变。他明确地说:“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  相似文献   

2.
卜锐  郎艳林 《当代贵州》2014,(35):20-21
今年以来,贵州省逐步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变"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什么是"先照后证"?哪些人将从这项改革制度中受益?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对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自199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根据中央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九七回归后.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这是指香港社会基本格局不变.但九七回归,毕竟是一个根本性转变,主权归属的改变必然引起由此而来的一系列变化,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种“变”,只要有利于香港繁荣稳定和发展,不损害香港人的利益,这种“变”是值得欢迎的.我们要沉着应“变”.迎接这历史转变时刻的来临.为此,本文对九七回归后香港社会的变化作点探讨.一、九七主权回归,这是香港社会最大“变”,由此将引起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不变"的思想作为"一国两制"构想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时提出并完善的。他的"五十年不变"思想主要传递了四个层面的信息:"五十年不变"的承诺是可信的,"不变"的时间至少是五十年,"不变"并非绝对不变,"不变"是内地和香港两个方面的不变。准确把握邓小平"五十年不变"思想的内涵对我们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香港回归十年,尽管在经济发展方面遭遇到产业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以及金融风暴和非典型肺炎袭击等天灾人祸的严重挑战,但是,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求一国之大同,存两制之大异"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在"一国"与"两制"、"变"与"不变"的反复磨合中,不仅通过了能不能继续保持长期稳定和繁荣的初步考验,而且,"香港明天更好"的愿景已经在现实中呈现,"率先垂范"的"一国两制"之"香港模式"在探索中逐步成型、成熟。  相似文献   

6.
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以后,如何使香港进一步稳定繁荣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其实,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都已清楚地告诉人们,“一国两制”是一项战略决策,是香港稳定繁荣的根本保证,坚持“一国两制”长期不变,香港必将进一步稳定和繁荣。一、“一国两制”是一项战略决策早在1987年4月,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香港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政策50年不变,50年以后也不变。这就是说,“一国两制”是一项战略决策,决不是权宜之计,必须坚持长期不变。香港回归祖国后,坚持“一国两制”长期不变,是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邓…  相似文献   

7.
香港回归后三个问题的解释1.我国收回香港后如何确保其繁荣和稳定?我国收回香港以后,将实行一系列特殊政策,以保证其繁荣和稳定。这些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在50年内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财政独立,其财政收入全部...  相似文献   

8.
阅史观澜     
《湘潮》2017,(7)
正重要言论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世所公认的成就,彰显出"一国两制"强大的生命力。20年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习近平6月26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成就展时的讲话  相似文献   

9.
《党建》2008,(12)
转眼改革开放已经30年,要观察人们生活的变化,莫如看看市场上商品的时尚之变。1993年7月5日的《精品购物指南》,有这样一条消息:《京城"大哥大"供不应求》。"大哥大"是什么?现在20多岁的人大都没有见过,它就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月1日,我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怀抱,将开始它发展史上的新纪元,香港与内地经贸关系也将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本文试对这些新特点及新疆与香港经济合作的新思路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香港回归后与内地经贸关系的新特点(一)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性质将根本改变。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香港实行“港人治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原有的法律基本不变,香港的自由港及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信息中心地位不变。但是香港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香港是祖国一个特别行政区,是…  相似文献   

11.
香港回归后     
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保持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回归后,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香港的外交事务和防务。香港特别行政1\依据基本法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香港居民依法李有各项权利和自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将循序渐进地发展运会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遭_香港用旧脑。将继续保持自由港的地位,继续发挥国际金融、贸备航“中心的作用。继臻同会留料地份及有关国际组织发展经济文化关系。盼有同家和地区在香港…  相似文献   

12.
正香港回归之前,英国为了"庄严、体面撤退",事前向中方提出,希望中国领导人在交接仪式的讲话中不要讲英国占领香港的历史。中方从实现香港平稳过渡的大局出发,做到了这点。因此,在中英两国举办的香港交接仪式上,江泽民在讲话中,正面地讲述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没有提及当年英国侵略中国的历史,体现了泱泱大国的风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7,(7)
正斗转星移,岁月如梭。香港迎来了回归祖国20周年的日子。2017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这篇大气磅礴的讲话,直面问题,重申了"一国两制"初心,强调了落实"一国两制"初心的方式,以及"一国两制"初心所要达到的目标,为未来"一国两制"在香港全面准确落实作出了极为重要的指引。那么,何为"一国两制"初心?就是"一国两制"从  相似文献   

14.
97年7月1日香港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大事。那么,香港回归后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这是大陆和香港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对此问题作一探讨很有必要。 一、香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13年8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解放军报社并发表重要讲话;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3家中央新闻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后,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8.19"到"2.19",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有哪些思想是一以贯之?又有哪些要点是与时俱进?就让"学习笔记"小组在对比分析中告诉你这其中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16.
香港回归,一洗百年耻辱。中国向世界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信心,向世界证明了今天的中国不再是任人欺辱的"东方睡狮",而是一个日益崛起并将不断强大的中国。"弱国无外交",中国能够顺利收回香港,说千道万最终只能落在"实力"这两个字上。这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85页)中国的近代史是以不幸为开端的。乾隆以后,中华帝…  相似文献   

17.
正近两年来,"拉布"、"政改争吵"、"占中"等新闻不断缠绕香港,许多人都在问,曾以"繁荣"、"开放"、"民主"形象示人的香港到底怎么了?香港路在何方?6月10日,国务院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这是香港回归17年来,中央政府首次发布针对"一国两制"的白皮书,详细阐述有关制度安排,强调北京对香港享有"全面管治权"。有学者分析,香港正在发生变化,一些人变得日益极端。白皮书的出台,意味着中央要用更为多元的手段扼阻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斗转星移,时光如梭。转眼,香港回归祖国已经十年。这十年,香港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留下了串串闪光的足迹。"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巨大优势,使香港经济有了令人瞩目的增长;"港人治  相似文献   

19.
<正>东方明珠栉风沐雨,活力之都光彩夺目。回到祖国怀抱20年的香港,再次聚集全世界的目光。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国两制"下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市民拥有更多权利和自由的香港。时值普天同庆香港回归20年之际,让我们穿越时空,激情回望20年前那一个个精彩的相关历史瞬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及联合声明的签署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邓小平会谈。  相似文献   

20.
周居霞  特木尔 《实践》2008,(7):26-27
卓资。曾以敢为人先、勇于改革、思想解放而闻名。到如今二三十年过去了。卓资人在想什么、做什么?卓资的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造访了卓资县。卓资的确变了。走进卓资.记者已找不到20多年前的那个小镇,宽阔的马路、林立的楼房、繁荣的市场.代替了原来狭窄的街道、低矮的民房。县委县政府也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