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居民身份证是记载公民个人基本信息的证件,是我国法定证明公民身份的证件。由于记载的个人信息不完善,实践中容易出现冒用身份证的情况,公安机关难以据此准确识别公民的身份,警务工作的开展步步维艰。将指纹信息等能够精确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写入居民身份证,一方面能够大大减少伪造、冒用身份证的机率,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另一方面,为公安机关的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避免因对象身份不明而致警务活动停滞不前或者错误追究他人法律责任的情况。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核并公布了新的居民身份证法。新居民身份证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居民身份证上登记个人指纹信息,这给公安机关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此次修订。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已到了令人怵目惊心的地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须举全社会之力.根据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作案特点、社会危害和当前公安机关查处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预防与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需要从完善国家立法、增强防范意识、加强政府监管、加大查处力度四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3.
"警务流程再造"是指公安机关根据"流程再造"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公安工作的特点,对处理警务的步骤、程序和方法等作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显著提高公安工作水平,使公安机关尽快适应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打击违法犯罪与服务公众的需要。公安机关要以"流程再造"理论为指导,并结合警务工作的具体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流程再造理论,保障警务创新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盗"三车"违法犯罪活动一直是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出问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影响了辖区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公安机关应当通过提升办案质量、完善治安行政管理模式、加强执法保障等途径,努力形成以公安机关为主牵头、多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打击与防范盗"三车"违法犯罪活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海量信息和数据挖掘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带来诸多便利,也给公安机关户籍制度改革带来了难得的好机遇。运用大数据简化优化户籍管理制度,必须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和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大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归纳、预测、运用等功能,在全面深化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中,走好大数据主导户籍管理服务之路,简化优化户籍管理,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行政管理能力,让群众在户籍管理改革中获得更多实惠。  相似文献   

6.
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在执行追捕逃犯、侦查案件、巡逻执勤、维护公共场所治安秩序、现场调查等职务活动中,经出示表明自己人民警察身份的工作证件,即可以对行迹可疑、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进行盘问、检查。这种新的职权运用适当,会有力的打击和预防违法犯罪。运用不当,则会伤害群众,影响公安机关的  相似文献   

7.
公安机关是捍卫人民民主专政、捍卫国家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工具,为了完成这一神圣使命,公安机关必须建立一支特别能战斗的警察队伍.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公安机关的门户网站和"两微一端"等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工作效率,也为其赢得了公众信任和普遍赞誉。但是,面对扑面而来的互联网浪潮和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到来,公安机关在借助互联网平台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方面还存在着服务覆盖面窄、深度服务融合不够、部分警务信息资源共享难、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必须更新服务理念,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优化公安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完善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体制机制,加强人才支撑队伍建设,尽快构建一种真正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深入发展和有助于激发人民警察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行政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9.
利用软件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设计开发"散装汽油销售实名登记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应用,为公安追逃、打击违法犯罪,掌控重点人员活动轨迹开辟了新的源头,为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情报研判、人员轨迹查询等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该系统还可以结合公安大数据平台开展十个方面的深度应用,为公安机关"打、防、管、控"工作提供了较大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虹膜识别技术是当下最具稳定性和准确性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之一,对于公安机关开展公安工作、打击违法犯罪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身份识别技术在公安侦查工作中的应用特点,结合传统虹膜识别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基于DenseNet网络对现有虹膜识别算法做出改进,提出改进的虹膜身份信息识别平台建设方案.通过比对分析改进后虹膜识别算法与现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传统认识上通常是将吸毒者看作是病人或罪犯。针对吸毒者的生理病态和心理病态采取生理戒毒或心理戒毒加以救助。针对吸毒者危害社会安全和违法犯罪特点采取劳教戒毒和社会帮教加以救助。但是传统做法恰恰忽略了吸毒者首先应当作为公民这一社会身份。作为公民的吸毒者应当享有社会政策中赋予每一个公民的相关社会救助权利,主要包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和社会服务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在检察院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公安机关在"双录"的应用情况存在着明显差距。为了在公安机关侦查讯问中推行"双录",应完善法律对"双录"的规定,引导公众正确区分正常讯问和非法讯问,提高侦查人员的审讯素质,改变侦查讯问人员对"双录"的错误观念,对重点案件实施"双录"。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发展为公安机关开展工作开辟了新的路径,现代网络形成的新事物--"人肉搜索"以其强大的功能和潜力,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话题.正确、科学地理解、分析和合理运用"人肉搜索"机制,对提升公安机关信息收集工作效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安政务双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机关的政务微博、微信运用虽然一直走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前列,但面对"互联网+"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发展趋势,很多公安机关的政务双微运行却还一直停留在"+互联网"的模式上,双微协同中还存在着定位不清、互动不充分、突发事件应对上的共振效果不佳、服务"官僚化"等问题。从"互联网+"的发展实践看,需要各级公安机关以用户至上、社会化参与、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政务服务等为原则,借力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技术、双微及其O2O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各地公安机关的智慧,以提升其运用政务双微服务社会治安治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公安机关开展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应当明确以什么为根本原则来指导公安工作的问题。要明确这一问题,就要了解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以下简称公安民警)的任务。《人民警察法》第2条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公安民警的任务有三项:一是维护国家安全:二是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三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受案、立案工作是公安机关打击惩处违法犯罪的初始环节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自公安部推动完善受立案制度至今,各地公安机关有案不接、不录、不受,受案不查、立案不实、立而不侦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立足于深化公安改革的大背景,尝试挖掘公安机关受立案工作不规范的根源,从而梳理并查找受立案制度改革落实过程中的关键点和薄弱点,探寻公安机关受立案制度改革的破局之路。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人违法犯罪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犯罪现象,由于艾滋病自身的特点,使得公安机关对这一群体违法行为的一般预防、治理、关押等法律处理面临一系列问题,"捉放曹"现象并不鲜见,已经成为基层公安机关的执法难点。公安机关应认真总结艾滋病人违法犯罪法律处置的实践经验,借鉴其他地区的有益做法,探索行之有效的艾滋病人违法犯罪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背景下的违法犯罪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形势的变化会直接导致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变化,社会成员个体的身份和角色会相应地进行调整和重构,原有的相对平衡机制被打破后新的平衡机制无法立即建立起来,社会成员个体的行为出现失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现象。在对城镇化背景下违法犯罪现象进行学理分析的基础之上,探索了公安机关应对这一形势的总方针并提出若干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受案、立案工作是公安机关打击惩处违法犯罪的初始环节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自公安部推动完善受立案制度至今,各地公安机关有案不接、不录、不受,受案不查、立案不实、立而不侦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立足于深化公安改革的大背景,尝试挖掘公安机关受立案工作不规范的根源,从而梳理并查找受立案制度改革落实过程中的关键点和薄弱点,探寻公安机关受立案制度改革的破局之路。  相似文献   

20.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条确立了保护隐私的原则,在治安管理中公安机关应当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不受侵扰。但是实践中,少数公安机关仍然将被处罚人的个人信息公开曝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争议。争议的焦点正是治安管理权与公民隐私权的冲突。公安机关在违法信息的公开中,应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的平衡为途径,通过建立和完善违法信息公开听证制度与违法信息查询的期限制度来对违法信息的使用及保护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