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夫妻一方将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的行为,司法实践中有的判决无效,将赠与财产全部返还或收缴归国家所有;有的判决有效,不必返还;有的判决部分无效,返还一半财产。婚外同居行为与赠与行为是两个独立的行为,应该考察赠与行为所附条件的正当性与否以及赠与财产在夫妻共同财产中所占的比重来决定赠与行为的效力,从而平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对于夫妻一方将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的行为,司法实践中有的判决无效,将赠与财产全部返还或收缴归国家所有;有的判决有效,不必返还;有的判决部分无效,返还一半财产。婚外同居行为与赠与行为是两个独立的行为,应该考察赠与行为所附条件的正当性与否以及赠与财产在夫妻共同财产中所占的比重来决定赠与行为的效力,从而平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微信平台中涉及到的著作权主体主要分为三类,即微信个人用户、微信公众用户与其他著作权人。"转载"或"转发"的行为主体主要分为两类,即微信个人用户与微信公众用户。根据著作权主体与转发或转载的行为主体的不同,微信平台中主要涉及六种著作权法律关系,即微信个人用户之间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微信个人用户与微信公众用户之间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微信公众用户之间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微信个人用户与非微信用户之间直接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微信公众用户与非微信用户之间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微信个人用户与非微信用户之间间接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实施"转载"或"转发"的行为主体不同,其转发或转载的行为的性质与目的亦不同,则其著作权保护的方式与方法也不相同。能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合理使用",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用网络教学平台模式对学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省两所高等职业院校护理系624名大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干预,其中一所高校采用通用网络平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为干预组,另一所高校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为对照组。干预前后采用超媒体学习情境下学业求助行为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业求助水平。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学业求助四个维度工具性求助-自助、工具性求助-他助、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得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工具性求助-自助干预组得分13.66±3.39分、对照组得分12.70±2.58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具性求助-他助干预组得分13.09±3.17分,对照组得分11.81±2.87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执行性求助及回避性求助得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用网络平台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工具性求助行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异化"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产品及劳动对劳动者奴役的现象,现代科技"异化"是对马克思"异化"观的引申和发展。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人的控制,甚至成为支配、统治人的异己力量。要消除网络技术的负效应,必须凸显科技的人文关怀,推动网络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强势发展为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法律规制难题。与域名有关的、与网络链接有关的、与软件攻击有关的各种新的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方式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眼球,暴露出理论研究不深入、针对性不足的问题。面对新问题、新挑战,需要从网络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本身出发,对其新特征、新表现形式进行分析,为完善网络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促进网络市场的健康运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网络行为失范带来的种种危害,必须加强政府对网络的管理和对主流文化的宣传,完善网络法规,强化法律的制约作用,加强技术防范措施,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多管齐下,以期收到治理实效。  相似文献   

8.
在民法上,“法律行为”向为建立法律关系之基础,亦为民法体系中之重要核心。中国大陆民法总则编建议稿有关“法律行为”之规定,亦为民法核心之一,且其规范之条文,系重要民法立法。而“法律行为”可谓已成为任何一种民法之基础。法律行为之存在,在某些情状下仍有可能衍生“无效”之问题。在我国台湾地区,法律行为之无效,系指按照法律之一定条件,对于已成立之法律行为进行评价后,所得之否定性结论。然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一百一十三条与现行制度,例如不当得利、物上请求权或第二百四十七条之给付不能、第九百七十九条之1订婚赠与物之返还等,规范上明显冲突。该民法第113条为大陆民法所无,故有就海峡两岸相关概念加以比较之必要。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涉及刑法中的“中立行为”.运用客观归责理论否认中立行为违法性的观点,割裂了构成要件和违法性的关系,混淆了“技术开发”和“技术运用”的行为属性.犯罪构成要件承担着禁止性评价的规范功能,行为对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符合性是刑法归责的依据.在主观要件认定中,行为反证和司法推定是判断网络技术犯罪主观故意的重要方法.在“快播案”中,快播公司及其责任人员滥用P2P技术,使公司内部服务器成为淫秽视频源,提供检索和播放服务,并通过文件碎片技术、虚置信息审查机制等方式逃避监管,符合《刑法》第363条规定的构成要件,应认定为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在网络技术滥用的法律应对中,应完善前置性的技术操作规程,衔接不同性质的法律责任,使法律在犯罪风险控制和互联网创新保护中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使人什1对赠与这种行为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并基本上将其列入道德范畴,在我国渊源流长的法学史上并无一席之地。即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也只有在(民法通则》中赠与行为才被视为一种法律现象,且仅仅是一种极其平常的法律现象,并  相似文献   

11.
区分夫妻财产制契约、夫妻一般财产约定和夫妻间赠与是认定夫妻间赠与中赠与人是否享有撤销权的前提。夫妻间赠与行为具有无偿性但不具有身份附随性。夫妻间赠与行为统一适用《合同法》的规定,赠与人享有任意撤销权和法定撤销权。夫妻间赠与中赠与人享有任意撤销权合乎赠与合同的本质属性,合乎婚姻家庭法的伦理内涵和法律体系内部的协调性和和谐性。在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与赠与人近亲属的人身权利和严重侵犯赠与人的财产权利或者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法定的夫妻扶养义务而不履行或者受赠人不履行约定义务的情形下,赠与人有权利行使法定撤销权。  相似文献   

12.
网络"挂马"行为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高效便捷的特性,进而提高了利用木马进行网络犯罪的运作效率。这种"愿者上钩"的犯罪手段日趋成为威胁整个互联网"网络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这种威胁主要体现在可能带来严重后续犯罪的危险性上。其本质上可以称之为一种"网络危险行为"。而在如此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面前,我国刑事立法的打击力度尚需加强。因此,将网络"挂马"这一单一行为入罪无疑具有必要性,另外,基于我国目前互联网发展的现状,这种入罪的措施也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微信已经成为我国网络交际的第一平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它也成为了不法分子违法犯罪的工具。通过"微信集赞"、招纳"代理商"等形式,不法分子层级销售假药劣药,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给行政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带来了新的难题。针对此状况,我国的法律规范应该与时俱进,加强网络销售假药劣药的规制;公安机关要剖析新型营销模式,创新打击策略;各部门相互配合,强化网络药品监管执法协作机制;网上网下积极联动,群防群治,切实维护老百姓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侵犯他人隐私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显现,特别是伴随着论坛、博客、微博的迅速发展,给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隐私权法律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它不仅要能对传统的侵害隐私行为予以禁止,还要求对网络空间中产生的新的侵害隐私的行为加以制约.  相似文献   

15.
法律行为是德国民法的核心概念,法国民法并无该概念,我国民法以德国法为模本,法律行为亦是我国民法中的基本概念。实际上该概念并无特别的法理意义,逻辑上的瑕疵也十分严重,我国在民法典的制定中,应彻底放弃这一概念。对私法自治精神的准确表达是"造法行为",现行法律行为概念所表达的其实也是这一含义,以法律行为作为概念名称显然是用词不当。意思行为是造法行为,事实行为是适法行为,两个概念对法律规范自然行为的本质过程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性质上,法律行为亦非法律事实,而是法律规范。将法律行为作为法律事实,法律是对自然行为的规范这一基本的法学思维模式,造成了逻辑上一系列的错位和混乱。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下,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工具之一,因此承载着个人隐私保护的重任。微信好友、第三方网络服务提供商都有可能成为侵权主体,微信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机制包括: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完善微信隐私管理规则等。  相似文献   

17.
免检法律关系本质上是行政法律关系,免检行为作为免检制度的核心,理论上只能是质量行政主体在行政裁量范围内就某类产品在一定期限内免于质量监督抽查的内部行政行为,不能也不应被异化为既颁发免检证书又推广免检标志的外部行政行为。鉴于免检法律关系双方基于利益驱动已将免检制度异化,行政法学理论不应支持推行所谓免检制度,而应探索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免复检制度。  相似文献   

18.
法律行为的概念作为近代民法理论最为辉煌的成就,对我国民事理论研究与立法实践都有着深刻影响。然而由于人们对法律行为概念莫衷一是,内部分类错综复杂,给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带来不便。对此,文章尝试对民法中的行为进行重新分类,以民事行为作为总概念,重构民事行为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区分和认定刑事侦查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仍然是当前审理公安行政案件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论观点,实践中各地的认识和做法也不一致.文章简要分析了学术上区分和认定刑事侦查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同理论观点,提出了异化刑事侦查行为概念、特征,探讨了构筑异化刑事侦查行为理论的价值取向,建立了异化刑事侦查行为的逻辑起点,明确了异化刑事侦查行为范围,指出了异化刑事侦查行为理论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以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区分和认定刑事侦查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20.
造血干细胞捐献本质上是附条件的赠与合同和第三人利益合同。造血干细胞捐献不单单是一种公益行为,它还会在多方当事人之间形成各种法律关系。志愿者尽管基于身体权可以撤销赠与,但由此造成患者的损害应由志愿者承担。我国应加快造血干细胞捐献方面的专门立法,通过法律对失衡的利益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