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今年,盘县马依镇螳螂村党支部瞄准全村270户贫困户"精准扶贫",采取"1+2"模式(即1户贫困户喂养2只种兔)在不到12个月的时间让270户"贫困户"变成"小康户"!"贫困户"缘何"一夜暴富"?原来,螳螂村"贫困户"喂养的兔子繁育能力极强,每只种兔一年至少可以生产50只兔子,通过"兔子生兔子"的产业链,一年内可以出栏400只肉兔,按照订单式150元/只计算,一年可创收60000元。"最多到2016年11月,我们就可以让270户贫困户脱贫奔小康,下一步,党  相似文献   

2.
<正>"汽车的后备厢塞满了被褥、炊具、餐具、洗漱用具、粮油和一部笔记本电脑,我和李志宇驱车行驶100公里到达了义县高台子镇柳河沟村……清理出村部西侧一个放置杂物的房间,用两个破旧的长板床合并成一铺大炕,铺上褥子,摆放好锅碗瓢盆,用毛巾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抓起‘柳河沟村贫困户登记表’就开车进屯走访贫困户。"这是刘伟在《驻村日记》里记下的2016年7月4日这天的情形。这一天,拉开了他扶贫生活的帷幕。  相似文献   

3.
正"山为锦屏何须画,水作琴声不用弦。"这是古人留给习水的动人诗句。走进习水,让人感受到的是一幅红绿相间的旅游画卷。绿的是自然生态景观。中国丹霞谷、中国杉王、飞鸽子、天鹅池、长嵌沟、清溪沟、漏仓沟、铜灌口等8大绿色生态景区,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一批批"避暑移民"和"养生移民"。走山路、采野菜、赏山花、摘野果、饮山泉、唱山歌,游客流连其间,乐而忘返。  相似文献   

4.
正"自打加入村里的养羊合作社,俺们坐在家里也能分钱,特别感谢村党支部!"唠起脱贫经历,65岁的王珍脸上"乐开了花"。王珍是新宾满族自治县旺清门镇蜂蜜沟村村民,因长期患病失去劳动能力,仅靠亲属贴补和政府临时救助金维持生计。事实上,王珍家的情况在蜂蜜沟村并非个例,全村共292户、129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51户、384人,是省级贫困村。"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蜂蜜沟村党支部书记林凤武说。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以脱贫攻坚为主业,  相似文献   

5.
正走进剑河县柳川镇,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连接各个村寨,一座座靓丽的民居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熠熠生辉。广场宽阔、街道整洁、河水清澈……俨然一幅秀美的"美丽乡村"农家画卷。"柳川的大变化源于一场‘清洁风暴’。"柳川镇保洁员杨秀英说,现在乡村变美了,干活轻松了。杨秀英一家是柳川镇公俄村的贫困户,家里老人生病,常年需要人照顾,夫妻俩不能出远门,生活拮据。  相似文献   

6.
正我叫李红冈,是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驻锦州市义县稍户营子镇五台沟村工作队队长兼村第一书记。2014年7月驻村以来,我们坚持以加强党建为引领,以精准脱贫为目标,以产业扶贫为渠道,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使五台沟村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2015年底,全村204户贫困户中,有98户已经脱贫。其余106户贫困户也都做到了  相似文献   

7.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扶贫开发,随着扶贫开发的持续推进,特别是精准扶贫提出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在扶贫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贫困户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一批贫困户在现行标准下"脱贫摘帽"。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最终是要走向致富路,要考虑贫困户"脱贫摘帽"后的可持续生计发展问题。当前,实现贫困户"脱贫摘帽"是脱贫攻坚过程中的阶段性胜利,扶贫的最终目的在于让贫困群体实现可持续的脱贫,把稳定的生计作为"脱贫摘帽"的最终目标,为"脱贫摘帽"的贫困户寻找可持续生计发展,让脱贫不返贫,推动持久脱贫,在"脱贫摘帽"的基础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8.
正张家口市赤城县张四沟村位于雕鹗镇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总控面积19331亩,现有耕地面积991亩,人均耕地2.2亩,退耕还林面积1590亩。全村178户,437人;常住人口132户,29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289人。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97元,实现整村脱贫出列。一名好书记带领村民致富。张四沟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崔永富2012  相似文献   

9.
如今,走进宁县湘乐乡方寨、樊湾,春荣乡昔沟等村,到处是一派火热的繁忙景象——建大棚、改危房、整修村道……"双联"行动开展以来,168个省市县帮扶单位的4211名干部与宁县156个贫困村8550户贫困户"结亲",共同谱写了一曲惠民新篇章. 培育产业助增收.宁县把指导帮助发展富民产业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最有效途径,全力支持贫困户发展富民产业.各帮扶单位组织干部捐赠各类农用物资290万元,出动劳力2.3万人次,解决了贫困群众资金和劳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在村里有多少贫困户?目前情况怎么样?""我们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86人,主要是因病、因残造成的。"……调研事先不打招呼、不定路线,随机抽取一个镇、一个村,并随机走访贫困户家庭,随后召开现场座谈会。近年来,福建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传承"四下基层"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1.
正荔波县桑园面积达3.56万亩,覆盖贫困户4525户18100人,2017年全县养蚕1.68万张,鲜茧总产量69.384万公斤,总产值3192万元,有近90%的贫困户因参与桑蚕产业而脱贫。种桑就养蚕,有蚕就种桑。截至今年5月,荔波县新增桑园面积2.06万亩,累计达3.56万亩,覆盖农户8927户35708人,其中贫困户4525户18100人,有近90%的贫困户因参与桑蚕产业而脱贫,"蚕宝宝"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宝宝"。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8月,锦州市义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三变"改革。作为这次改革实践的"排头兵",稍户营子镇通过打好"6+4"组合拳,形成了一系列有益经验。"6"即六项机制。一是"三变"改革与精准扶贫挂钩机制。优先盘活贫困户耕地、房屋等资源,实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销号与"三变"改革衔接挂钩。二是产业带动机制。依托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3.
“老狼沟,老狼沟,兔子走,老鹰飞,种地十年九不收,嫁女还得搭条牛。”这是桦甸市八道河子镇老狼沟村十几年前的真实写照。那时的老狼沟是出了名的穷村,不足百户的村子光棍汉就达38人。 1988年,老狼沟村被列为松辽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695个村中的一个。经过几年开发,如今的老狼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人均年收入超千元,80%的村民住上了砖瓦房,光棍汉娶上了媳妇,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昔日的穷山沟如今变成了鱼米乡,有人描绘今日老狼沟是“山上牛羊叫,库里鱼蛙欢,库下米粮川,两坡花果山。”  相似文献   

14.
<正>"这样的奖品真是太接地气了。"听说自己被奖励一头西门塔尔肉牛,贫困户李建平笑得合不拢嘴。2018年12月21日,在丰镇市"脱贫之星"表彰暨社会扶贫爱心捐赠大会上,包括李建平在内的90名"脱贫之星"受到表彰。过去,李建平和妻子常年外出打工,做过泥瓦工,当过服务员,一年在外,苦没少吃,生活却捉襟见肘。2015年,李建平回到土堡村,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贫困户不同的是,当时的李建平穷得叮当响,无房、无地、无资金,就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全靠在亲戚家里  相似文献   

15.
<正>从江县丙妹镇尧等村村支部抓住"十户一体"发展契机,紧紧围绕从江县"1+N"致富抱团发展模式,以楠竹作为致富"金种子",成立以村支部为引领的尧等村楠竹专业合作社和楠竹加工厂,探索"村支部+合作社+加工厂+贫困户"模式,利用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村干部自筹30万元,并利用全村84户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启动建设了楠竹加工厂。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建设,加工厂近期将正式投产。  相似文献   

16.
正铜仁高新区积极探索产业促就业的扶贫新模式,着重解决产业发展、贫困户创业就业两大关键难题,有效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寒冬时节,走进铜仁高新区"858"易地搬迁扶贫小区,在龙称和的新家里,一家5口正围着火炉吃午饭,其乐融融。龙称和原来是铜仁高新区大兴  相似文献   

17.
<正>紫云自治县紧扣脱贫攻坚工作大局,结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际,充分发挥"文军"优势,凝心聚力助推脱贫攻坚,向贫困堡垒发起总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异的工作实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一是访一次贫困农户。围绕全县脱贫攻坚总体部署,组织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帮扶干部全面启动脱贫攻坚大调研大排查大走访专项行动。到贫困户家吃一顿家常饭,通过自备食材加工或向贫困户支付生活费等方式,利用共餐时间,宣传扶贫政  相似文献   

18.
正在脱贫攻坚战中,一封由贫困户童明雨为扶贫干部写下的感谢信一夜间刷爆了赤峰市民的朋友圈,大家纷纷为信中被感谢的主角"点赞"。信中的主角就是赤峰市脱贫攻坚推进组驻林西县大井镇工作队队长兰晓娟。在大井镇,说起兰晓娟,除了她的"官方身份"外,村民们更愿意把她看作是"娘家人",因为只要是对村民和贫困户有帮助的事,她总是尽全力去做。东风村贫困户童明雨患有脑溢血,多年无人照顾让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刚开始,他对扶贫干部的到来一直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全国上下都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第一书记与贫困户上下一心,立志打好脱贫攻坚战,是脱贫攻坚的"领路人",贫困户是脱贫攻坚"受益人"。第一书记来自机关,经济条件更优越,生活水平更优厚,而贫困户却身处边远的农村,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落后,所以第一书记和贫困户站的角度不同,看问题的想法也就完全不同。因此,脱贫攻坚更需要第一书记"换位思考"。第一书记要身临其境,当好"身边人"。为加快贫困村脱贫的步伐,各地都选派了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他们就是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20.
正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农舍、郁郁葱葱的茶园、勤劳纯朴的村民……走进瓮安县猴场镇青池村,一幅美丽乡村的画面映入眼帘。每天清晨,茶农陈邦祥都会去茶园里转转,看看茶树的长势。2020年茶园的产业路修通了,在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下,他期待今年茶叶有个好收成。"600亩茶园与龙头企业贵州味道茶叶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解决资金、技术、销路的同时,有效带动当地群众日均就业35人次,带动126户茶农实现增收、46户贫困户就业。"青池村党总支书记邱兴吉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