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从四重维度解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社会观,即"社会是一个分化生成的历史演进程","社会是人的本质力量展现的场域","社会是生活整体结构性存在的关系范畴"以及"社会是以生产劳动的经济领域为基础的整体结构性解放",呈现马克思此时的"社会观"所蕴含的历史性、主体性、关系性特质和人类解放的价值立场;由此,从唯物辩证性批判思维、历史性思维和未来性思维以及结构性思维等视角启思其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和美好生活逐步生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审判独立是国家法治化的前提。司法审判与大众传媒之间存着支持、监督、对立的关系。二者在立场、运作机制和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大众传媒会对审判独立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必须对大众传媒的法制报道活动进行规范。本文借鉴西方各国的做法 ,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法治文化与法律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对公民具有规范性和约束性。法治文化与法律文化的生成路径、范围指代以及价值立场不同,前者具有内生性、滞后性和工具性,后者具有内在张力、规范性和价值指引性。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的当代传承,是社会先进文化。法治文化建设为法治建设步伐提速营造良好的文化基础,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思想观念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大众媒介对于社会具有维护秩序与稳定,适应社会变迁、社会动员以及让文化与价值得以持续的功能。以转型期社会现实为背景,我国当前体育新闻报道议题选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赛事报道发展迅速;娱乐化的体育报道议题比例上升;调查性、揭露性、监督式的议题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体育人物报道的议题呈现出报道对象、内容和主题多元化的特点;体育报道中的典型报道越来越少,议题选择呈现出"去中心化"的特点。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对于体育新闻传播议题特点的分析可以作为一个观察新闻媒体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客观联系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茅盾对于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呈现出男性立场与女性立场的对话。一方面,作者从女性立场出发,对女性心理、女性情感、女性意识进行了成功开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在性别意识上颠覆封建男权文化、建设现代人性价值观念的启蒙追求。另一方面,作家与生俱来的性别立场和视角使他的创作还残存着男权文化的遗迹。  相似文献   

6.
逃离与回归:乡土中国教育发展的两种精神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以鲁迅和沈从文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乡土中国与现代性的相遇时,传达各自不同的立场,一种是启蒙-改造型,一种是回归-保守型.不同立场意味着乡土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全然不同的价值位序.由于现实的危难,中国社会的历史选择乃是启蒙-改造型的社会发展路向,以致乡土中国与外援性的现代化之间的内在紧张问题被遮蔽.这直接导致当下置身现代化的过程中个体的内在精神资源的缺失.今天,在乡土价值在现代教育体系中阙如的背景下,沈从文的立场难能可贵.怎样面对乡土中国的悠远传统,深度阐发乡土社会的内在意蕴,并以此作为现代教育的精神基础,拓展当下教育的可能性,理应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早期意识形态批判的基本立场,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思潮以及实践活动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马克思在坚定人民立场的前提下,通过对封建专制制度以及资产阶级的哲学理念、宗教神学、经济思想和政治社会等各方面进行批判,从而不仅与唯心主义思辨哲学划清了界限,还从现实的人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建构了新的世界观,即唯物史观。马克思早期的意识形态概念尽管在后来的发展中实现了从特指的虚假意识向一般社会意识形式的转变,但其人民立场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社会实践中。因此,坚持马克思早期意识形态批判的人民立场及其在批判中建构新世界观的理念和方法,对新时代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保障新时代下人民的主体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的日常生活叙事思潮是社会思潮从终极理想世界向世俗社会下移和文化话语权转移的审美反映。它具有个人化的写作立场和对日常生活叙事空间进一步恢复的题材取向特征。在文本上,它具有自传性、卑琐性和客观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体制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管理体制,该体制对社会组织的引入及运作有着严重的制约和束缚,直接阻碍了社会组织社会服务职能的正常发挥。现行登记管理体制在本质上仍是政府本位的体制设计立场,对社会组织高度防范和管制,严重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民间表达性和自主治理性。因此,政府应改革旧有登记管理体制。同时也应加强社会组织自律机制建设和公众的社会监督机制建设,使社会组织获得良性成长,真正实现其自立性、自治性和自养性。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0,(8):89-90
吴向东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问题是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它的解答依赖于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本体论立场和方法论预设,思想史上存在着社会整体主义和个体原子主义两种不同的本体论立场和方法论预设,这两种对立的立场分享着同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蔡军 《理论月刊》2006,(9):99-102
刑法解释中一直存在主观主义、客观主义和折衷立场之争。其中,刑法解释的主观立场和折衷立场是以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性理解为理论基础;而刑法解释的客观主义立场是罪刑法定原则实质性理解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2.
方刚 《中国青年研究》2012,(6):92-95,62
中国目前高校性教育不仅缺失,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学校屈指可数,而且还传达着陈旧、错误的理念和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出版的《国际性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性教育应该基于性人权和社会性别平等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健康、科学、有效的性教育。高校性教育应该完成下面五个方面的更新:性教育内容与方法;性知识;性别观;情爱观;性道德观。  相似文献   

13.
《两岸关系》杂志是全国台办系统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在阐述我们对两岸关系及其热点问题的立场和主张的同时,及时报道关于两岸关系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新闻,反映台商心声,为台商服务,得到了广大台商的称赞,广东台商普遍反映这是一份他们爱看的刊物。  相似文献   

14.
《上海支部生活》2011,(3):54-54
日俄关于北方领土的争执成为近来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据新华社引用日本共同社报道称,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不久前在例行记者会上指责日本在北方领土问题上采取了“过激立场”,认为目前情况下进行领土谈判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工具性价值的过度强化带来了德育认识与理解上的种种误区,致使现实德育的低效。简单的、绝对的社会本位立场是工具性价值过度强化的根源。终极价值的介入会形成"个人——社会"本位立场,从而带来德育理念、内容与范式的根本性转变。工具性价值与终极价值的统一,是当今德育价值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也是德育实效性提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土地"和"婚姻"为两个观察点,考察苏区妇女运动中的"性别中的阶级"和"阶级中的性别",回答为什么苏区的妇女运动能够赢得劳动阶级青年妇女的支持。以国统区报纸中的两份报道、中共的工作文献、口述资料来展示中共、苏区青年妇女及中共反对者对于这场革命的不同态度。由此,从方法论角度说明言说者的"立场"如何影响了看待苏区妇女运动以及妇女的主体性。另外,本文想强调正视阶级性并以劳动妇女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最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方法论的扩展,关涉到心理科学的发展方向、科学观、理论和方法论的建构。社会建构论立场的心理学方法论将心理视为语言的社会建构,语言的建构使心理学从实证主义范式向建构主义范式转换、个体主义向集体主义转换、价值无涉向价值涉入转换、主客二分思维向主客超越转换。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解构与重构,也使社会建构论立场的心理学有可能消解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矛盾和对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土地”和“婚姻”为两个观察点,考察苏区妇女运动中的“性别中的阶级”和“阶级中的性别”,回答为什么苏区的妇女运动能够赢得劳动阶级青年妇女的支持。以国统区报纸中的两份报道、中共的工作文献、口述资料来展示中共、苏区青年妇女及中共反对者对于这场革命的不同态度。由此,从方法论角度说明言说者的“立场”如何影响了看待苏区妇女运动以及妇女的主体性。另外,本文想强调正视阶级性并以劳动妇女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最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9.
徐纬光 《前沿》2013,(4):30-33
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有着明确的价值立场。关键在于,这一价值立场对于他的整个认知活动的展开,具有根本的建构性意义。而内在于这一价值取向与政治认知之间的裂隙,也构成为托克维尔政治思想中的根本难题。  相似文献   

20.
刘红 《两岸关系》2014,(3):58-59
正长期以来,台湾南部县市的"政治认同"问题一直是两岸高度关注的议题。对此,既要看到台湾南部"政治认同"的倾向性和特殊性,也要看到其参与两岸交流的迫切性和积极性。关于台湾"南北差别"与"南北趋同"的关系两岸交流30多年来,两岸相互间的资讯和了解越来越多,同样也逐渐形成了对台湾南部社会政治态度、立场和"国家认同"的看法。从舆情报道和交流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