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廉政名言     
至廉而威。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今译〕真正廉洁,方有权威可言。   或问“何以治国 ?”曰:“立政。”曰:“何以立政 ?”曰:“政之本,身也。身立则政立矣。”   汉 杨雄《杨子法言·先知篇》   〔今译〕有人问,“怎么样才能治理国家 ?”回答说:“建立各种政治制度。”又问“怎样建立政治制度呢 ?”回答说:“建立政治制度的根本在于执政者本身的表现,如果自己树立的榜样良好,那就是良好政治的开始。”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明 曹端《…  相似文献   

2.
《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书生在某个雨霁月明之夜邀“泉下诸友”共饮。众鬼来时,书生问他:“公等何故不轮回?”鬼说:“善根在者转生矣,恶贯盈者堕狱矣。我辈十三人,罪根未满,待轮回者四;业报沉沦,不得轮回者九也。”问:“何不忏悔求解脱?”曰:“忏悔须及未死时也,死后无着力处矣。”最后,鬼们畅饮而去,还不忘回头叮咛曰:“饿鬼得饫壶觞,无以报德,谨以一语奉赠,忏悔须及未死时也。”也许,这只是风流才子纪晓岚杜撰的一则寓言,他要借“鬼”话来告诫世人:要想忏悔,须抓住时机,当机立断,不然,错过时机,忏悔也就成了“马后炮…  相似文献   

3.
《孟子·梁惠王》篇对与民同乐的议论,是很有见地的。今天读起来,也还很有启发。先看看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孟子问:“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王回答:“不若与人。”孟子又问:“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齐宣王又回答:“不若与众”。接着,孟子形象地说明不与民同乐和与民同乐的得失利害。  相似文献   

4.
高福生 《新湘评论》2003,(11):48-48
《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书生在某个雨霁月明之夜邀“泉下诸友”共饮。众鬼来时,书生问他:“公等何故不轮回?”鬼说:“善根在者转生矣,恶贯盈者堕狱矣。我辈十三人,罪根未满,待轮回者四;业报沉沦,不得轮回者九也。”问:“何不忏悔求解脱?”日:“忏悔须及未死时也,死后无着力处矣。”最后,鬼们畅饮而去,还不忘回头叮咛曰:“饿鬼得饫壶觞,无以报德,谨以一语奉赠,忏悔须及未死时也。”  相似文献   

5.
刘建明 《实践》2013,(1):56
《论语·尧曰》中记载:子张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期,烽火连年,诸侯争雄。一日,齐桓公问管仲:“何事会害吾霸业?”管仲曰:“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用贤而不任,害霸………““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任贤难,原因有三: 一日疑而害任。有些人患有多疑症,贤能既用,疑心俱生。具体表现,一是不放心。所用之人,年纪尚轻,能否驾驭时局?所用之人,经验不足,能否轻舟泛波?所用之人,个性太强,能否息事宁人?——思前虑后,放心不下,难付重信。二是不放权。受权之  相似文献   

7.
《论语》“素以为绚”、“绘事后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尚儒 《理论学刊》2003,(4):139-141
一《论语·八佾》记载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曰 :‘礼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本章记述的是弟子子夏向孔子求教《诗经·卫风·硕人》中的几句诗的诗意及孔子的答复与感喟。《硕人》是卫人为赞美卫庄公的妻子庄姜而作 ,《论语》中所引部分正是描写庄姜的佳人贞淑 ,天生丽质。“巧笑倩兮”———《毛诗传》曰 :“倩 ,好口辅。”《毛诗正义》曰 :“以言巧笑之状 ,故知好口辅也。《左传》曰 :‘辅车相依。’服虔云 :‘辅 ,上颔车也 ,与牙相依。’则是牙…  相似文献   

8.
据《左传》记载: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鲁国聘问:“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乐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  相似文献   

9.
正诚信并非完全等同于我们生活得诚实、不撒谎,其内涵是非常丰富和深刻的。"诚"和"信"的本质都是真实,"诚"偏重于内心、态度、做人、动机,求的是自我的真实不虚;"信"偏重于表现、行为、做事、结果,求的是外在的真实可靠。中华民族一直把诚信视为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作为重要的政治道德来推崇。子贡向孔子询问治国理政之法,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曰:"去兵。"子贡进一步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来我省视察。当省领导汇报到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在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傅万才的领导下,生产和经营取得了丰硕成果时,朱副总理很感兴趣,问:“傅万才来了没有?”傅起身作答。朱副总理详细地询问了企业的产值、销售和质量情况,傅回答年产值3.3亿元、无库存销售、国优产品。朱副总理高兴地说:“这就对了,这样的企业一定要好好宣传!” 盛誉之后,傅万才再获殊荣,“七一”前夕,他又被吉林省委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表彰大会刚刚结束,  相似文献   

11.
寓言集锦     
·伐枝·昔有一人,植桃园内,有数枝出墙而花著其上.路人齐赞:“是好花!何处得来?”此人闻之,怒而詈桃曰:“汝欲越墙逞妍乎?吾必不许!”乃尽伐出墙之枝,插于园内,置酒独酌,谓枝曰:“汝尚得越矩乎?”酒未毕而枝已槁矣。  相似文献   

12.
管仲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治齐四十年,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齐国富强起来,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本文拟就管仲的治国思想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最近,某局一个副局长的贪污腐败行径败露,被上级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审讯人员问他:“你所在单位有纪委、监察室吗?”回答说有。又问:“对你的问题他们有没有向你提出过警告和批评呢?”回答说没有。再问该局纪委、监察室的人,回答竟是:“他是副局长,又分管我们纪检,‘县官不如现管’,如果向他提出警告和批  相似文献   

14.
东徙非良策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上文出自汉朝刘向的《说苑》。枭与鸠虽然生活在同一片林子里,但它们因叫声不同而处境迥异。鸠可能是颇受好评,而枭因声音嘶哑难听,又不能做点有益于社会的事,人们当然讨厌它。若不能改变声音,即使搬到东方去,东方的人们照样会厌恶它,这样就恶名远扬了。善良质朴的鸠为枭指出了一条生路:学习各种发音,把声音练得字正腔圆,婉转动听,人们自然会对枭另眼相看,宠爱有加,否则,“犹恶子之声”。看来…  相似文献   

15.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讲究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子的学生子贡向他"问政",即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个,先去哪一个呢?孔子说:去兵.即可以不要军队.子贡又追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呢?孔子回答:去食.即民以信为本,宁可去兵、去食,也不能去信.可见,孔子把"诚信"看做为人之本、立国之基.  相似文献   

16.
一日携儿散步,忽见一鼠过街,倏尔即逝。儿突发奇问:“见鼠过街,怎么办?”随口答曰:“人人喊打呗。”儿又问:“你一喊打,它就跑了;只喊不打,不是照样出来吗?”未料才上初一的儿子问得如此之深,竟语塞。回家后细思量,觉儿问颇有几分道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自然逃之夭夭。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出来,再喊打,再逃遁。久而久之,老鼠摸透了人的习性,“只是喊喊而已,却不真打”,便连逃也不会再逃,招摇过市,又有何妨!由此,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也很有喊喊而已的味道。  相似文献   

17.
孔子谓子夏曰:“商,汝知君之为君乎?”子夏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孔子曰:“商,汝知之矣!”《尸子》佚文(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期人,孔子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孔子对修辞的基本要求是“达”: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什么是“达”呢?达者,通也、畅也、晓也、彻也。所谓“辞达”就是要求言辞准确、清  相似文献   

19.
性格即智慧     
章睿齐 《求贤》2011,(5):28-28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相似文献   

20.
有人问曾做过泥瓦匠的前联邦德国总理舒尔茨:“做总理与做泥瓦匠有什么相同之处?”他回答说:“两者都必须是站在高处头不晕。”细思之,这句话对于我们领导干部的执政为官大有裨益。 一般来讲,领导干部身居“高处”,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所以求他办事的人也多。有些人别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