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诉讼法关于目击辨认制度各方面的规定比较粗疏、操作性差,尤其是被辨认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权利的缺失以及难以得到充分的、有效的保障。学习、借鉴域外两大法系尤其是英美两国的相关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诉讼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侦讯技术水平等因素,弥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相关法律这方面的不足,以求达到目击辨认程序中控辩双方的大体平衡。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法关于目击辨认制度各方面的规定比较粗疏、操作性差.尤其是被辨认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权利的缺失以及难以得到充分的、有效的保障。可借鉴域外两大法系尤其是英美两国的相关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诉讼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侦讯技术水平等因素,弥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相关法律这方面的不足.以求达到目击辨认程序中控辩双方的大体平衡。  相似文献   

3.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之下进行。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为了消除辨认过程中执行人员对辨认人的暗示性影响,应由侦查人员之外的其他人员主持辨认过程。英、美等国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确立了辨认中的双盲规则,较好地保证了辨认结果的准确性。中国的辨认制度应当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根据,修改由侦查人员主持辨认程序的规定,确立辨认程序中的双盲规则。  相似文献   

4.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之下进行。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为了消除辨认过程中执行人员对辨认人的暗示性影响,应由侦查人员之外的其他人员主持辨认过程。英、美等国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确立了辨认中的双盲规则,较好地保证了辨认结果的准确性。中国的辨认制度应当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根据,修改由侦查人员主持辨认程序的规定,确立辨认程序中的双盲规则。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刑事诉讼实践中,通过与心理学研究之间的密切互动,形成了一个对辨认组织、执行规范,辨认结果使用规范为一体的错误辨认风险司法防范措施体系,较好地防止了错误辨认结果被采纳从而酿成错案的风险。2012年修正后的中国刑事诉讼法首次将辨认笔录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予以规定,但本法对于辨认的组织、执行、辨认笔录的质证等缺乏相应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辨认准备、执行的规定不仅简略、粗糙,而且相互冲突。从提高辨认结果可靠性的角度考虑,可以借鉴新泽西州目击证人辨认规则与实践变迁的历史和经验,吸收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进一步完善中国刑事诉讼中的辨认规则。  相似文献   

6.
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结果可信性的因素包括估计者变量和系统变量。侦查人员对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结果可信性因素的认知程度与辨认过程的组织、辨认结果运用紧密相关。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对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结果可信性的相关因素缺乏必要的认知,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减少错误辨认的发生和对错误辨认结果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辨认是侦查部门应用频率较高的侦查措施之一,其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如何,将直接影响其在侦查破案活动中作用的发挥。因此要求辨认的组织者--侦查人员必须明晰可能对辨认结果产生消极影响的各方面因素,以便正确评断辨认活动的合法性和辨认结果的可靠性及证据意义。  相似文献   

8.
刑事辨认是发现案件线索、确认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辨认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辨认结论客观性的高低。目前,我国的刑事辨认在司法实践上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辨认结论客观性缺失,甚至案件的错审错判。究其原因,在于辨认的成本溢于收益、证据地位缺乏定论以及监督制衡欠缺。为此,应建立辩方权利保障体系、规定办案人员辨认回避制度和辨认人心理描述制度,并加强辨认方法的理论研究,以完善我国的刑事辨认程序。  相似文献   

9.
目击证人对犯罪嫌疑人辨认的结果可以作为定案的重要依据,但目击证人的错误陈述又是案件错判的最常见原因,因此提高目击证人辨认的准确性有利于惩罚犯罪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通过探测奖励方式、预警呈现时刻对目击证人错误记忆影响,结果表明:(1)预警呈现时刻主效应显著,即预警提示可以降低错误记忆;(2)奖励方式主效应不显著,即奖励方式对错误记忆的产生没有明显作用;(3)项目类型主效应非常显著,即实验成功引发了DRM范式的错误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10.
侦查错误理论要求侦查主体在侦查过程中正确、全面、发展地诠释和抑制对科学侦查有负面导向的侦查主体致错因素、侦查客体致错因素、侦查方法致错因素和相关人致错因素。侦查主体未能形成正确的侦查错误意识,不明确侦查错误的表现形式和缺乏探求侦查错误成因的勇气是很难在侦查错误预防上大有所为的。所以,运用侦查学基础知识,准确界定侦查错误概念,明确侦查错误表现形式,探求侦查错误原因,进行侦查错误预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刑事辨认是侦查实践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侦查行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已明确赋予辨认笔录以法定证据地位,然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却没有规定辨认制度,现有的相关规定简陋粗疏,无法对侦查实践进行指导与约束。在司法实践中,刑事辨认亦存在着侦查人员操作混乱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完善辨认制度的程序规则和排除侦查人员非法获取的辨认结论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刑事辨认是发现案件线索、确认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辨认手段、辨认结论能否发挥作用,取决其客观性之高低。目前我国的刑事辨认在立法上和实践上存在着制度建构粗陋、辨认成本溢于收益、证据地位模糊、权利保障欠缺及监督制约失衡等问题,导致辨认欠客观问题产生。因此,应从增设辨认方法规则、设置证据运用规则、建立辨认权利保障体系及网络化辨认陪衬者数据库等路径着手,推进辨认欠客观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辨认目的的实现与侦查人员的促进工作密切相关.侦查人员的促进工作又是以对辨认者心理的分析掌握为基础的.思维、记忆、情绪、动机等方面常存在影响辨认的因素,此外还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据此,辨认的促进工作主要有创造有利于辨认的客观条件,帮助辨认人充分地感知辨认客体,使辨认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消除不良作证动机和防止辨认人陷入思维误区等.  相似文献   

14.
目击证人证言的可信度是长期诉讼程序研究中的焦点问题,其可信度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审判结果。目击证人的感觉、目击证人的知觉、目击证人的记忆和司法人员的认识是影响目击证人证言可信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防范目击证人对作案人的指认错误,是避免冤假错案的产生的途径之一。辨认程序在指认证据的形成初期发挥防范作用.但是这一程序在启动、主持人员的组成和有关作案人特征的询问等方面存在缺陷。事后对非法目击证人证言的审查机制可以弥补上述不足。但是它本身也并非完美无缺。侦查阶段难以排除非法目击证人证言,法院阶段审查时,如果是由外界因素导致指认错误,也难以排除非法目击证人证言。在完善指认证据的形成程序方面.应当肯定有关司法解释的积极意义并予以遵守,同时针对主持人员和询问的缺陷进行变革。而完善指认证据的审查程序,需要落实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增加对目击证人外界影响的询问和完善证人出庭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发挥参政党的民主监督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联系我国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实际,首先,从民主监督的理论研究,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思想认识,民主监督的保障机制以及法律支持等几个方面,指出了参政党民主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切实加强参政党民主监督的理论研究工作,党政领导提高对民主监督重要性的认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革认识。  相似文献   

17.
刑法中的事实错误作为刑法错误论中最为重要的错误类别,在刑法理论上有特殊地位。解决好事实错误问题,进而深入到整个错误论领域中进行研究,无论对于学术还是实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治安行政案件辨认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行政案件常用的一种调查取证方法。当前,治安行政案件辨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观上证据意识不够强、客观上辨认条件有限、程序上辨认规则难以落实、辨认笔录记录的内容不科学。治安行政案件辨认程序主要应当做好辨认准备、辨认实施、辨认笔录、辨认结果审查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要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质量,严格依法进行辨认,杜绝违法辨认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内曾连续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统治四年之久,使党和中国革命事业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抚今追昔,痛定思痛。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对当年“左”倾错误连续产生之原因做一分析,从中记取教训,对于彻底肃清“左”倾思潮在现实生活中的残余和影响,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辨认是一种非鉴定型同一认定。在侦查实践中,辨认存在的危险性是:一方面,辨认的错误率较高,容易导致侦查人员对案件事实形成错误认识;另一方面,作为一项强制性侦查措施,辨认包含着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危险(特别是针对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辨认)需要法律予以制约。为此,需要完善混杂辨认、分别辨认、客观辨认规则以使其规范化,并从辨认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及正当合理两个方面对辨认进行审查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