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生要做10万件好事!"只因为年少时的一句诺言,他的人生轨迹便再也没有改变。从18岁他许下诺言,到58岁因罹患重病生命凋谢,40年里,他不忘初心,践行初心,持之以恒地为群众做好事,平凡做成了伟大,善举汇成了江河。他是沈汝波,生前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退伍军人。斯人已逝。但他不忘初心、执着为民的不凡人生却不断释放着强大的正能量,影响着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2.
少年出生于瑞士。只上了短短的几年学,在13岁就去做了一个钟表匠的学徒,学习钟表零件的镂刻技术。假如一切都顺心如意的话,做个钟表师,他的人生轨迹可能就这样确定了。但是,脾气暴躁、蛮横无理的师傅却改变了这一切。他出于少年人爱玩的天性,偷偷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科学家们亲切握手并颁奖。励建荣位列其中。因为解决了鱿鱼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的关键技术,让一个年产值数百亿元的产业得以健康发展,他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二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不负家族期望,成为公认学霸1964年10月6日,浙江宁波慈溪白沙路街道励家弄励钜康家喜气洋洋,在连续生了七个女儿之后,终于生了一个男孩。父母给他起名为"建荣",对这个孩子寄  相似文献   

4.
1959年的庐山会议错误地将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定性为“反党集团”,这一冤案还牵连到洪学智将军,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5.
人生的轨迹,理想的阶梯.八级技工、工程师……他唯独做梦都不敢想的是被省政府推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他认为此"殊荣"并不是给他个人的,而是他所代表的自强不息的"瓮福精神"和那些敢于"夜郎自大"的贵州企业家们.  相似文献   

6.
孟红 《党史文汇》2014,(10):32-36
正邓小平是颇具独特思想和个性的一代伟人。单就握手而言,邓小平就有5个故事。解放战争时期和1975年,他分别开过3次"不握手会议";1989年,中苏高层会晤时,身为外交战略家的他理性而有分寸地表示"只握手,不拥抱";1992年南巡期间,他却又主动提出要和年轻人握一握手,他认为科技的希望在年轻人。"不要刚打两个胜仗,就沾沾自喜,握手言欢"战争年代打了胜仗,上级开会常常会以握手表示祝贺和褒奖。  相似文献   

7.
<正>铁腕推出"栾川模式"张献会于1958年7月出生在河南省汝州市的一个农民家庭。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转机。两年后,张献会考上了河南大学中文系。完成了4年学业后,张献会被分配到了当时的国家级贫困县——洛阳市栾川县。  相似文献   

8.
陇南市政协原副主席任登宏,因涉嫌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总计近300万元,于2008年12月29日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1年。他也走过了一条"农民—教员—干部—领导—罪犯"的不同寻常的人生轨迹。任登宏贪腐金额在近年来国内陆续曝光的一批案件中算不上巨大,但他的一些认识和言论,暴露出的贪官的"灰暗心态",使他成为又一个值得研究的腐败样本。  相似文献   

9.
唐福金 《当代贵州》2014,(20):21-21
正阅读给了我抓住机会改变命运的勇气和能力,阅读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每天读书50页"。当我写下这句话时,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说这句话的林老师的面容。虽然他在20多年前就离开人世,但这句话却经常回响在我耳边,让我终生难忘。中师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区中学当语文教师。那正是流行"读书无用论"的年代,学生大多不爱学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哲敏凭借他在爆炸力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西南联大到清华,再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人生轨迹中,郑哲敏身上烙有许多"大家"的印痕。其间,郑哲敏与其两位恩师——启蒙老师钱伟长先生、博士生导师钱学森先生有着不解之缘。在这两位"大家"的引导之下,他逐渐形成了自己做学问、做人的基本原则。启蒙老师钱伟长1943年,郑哲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抗战期间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  相似文献   

11.
田长水 《先锋队》2013,(29):42-43
"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职工的生命安全,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就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多年来,太原煤气化集团东河煤矿副总工程师兼调度室主任王鹏峰一直用这样的座右铭,规范着自己的人生轨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多次被评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兵、十佳党员,2012年7被评为山  相似文献   

12.
正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他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的工作内容;为了专注于"秘密"事业,从1958年到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探望双亲。因此,他淡化了和家人之间的联系,亲人对他的记忆越来越陌生。直到2013年,他的身份被解密,他的事迹被逐渐"曝光",人们才得知他的人生,正如那深海中的潜艇,无声,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2017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的邀请,使他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情系北塔山     
<正>从黄浦江畔的霓虹灯下,到天山脚下的北塔山牧场;从大都市的一名中学生,到西北边陲的军垦战士;从16岁的懵懂少年,到60岁的花甲之年……李梦桃的人生,可以说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的,他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是在北塔山牧场度过的——在这里,他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他理解了生活的意义、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他和边疆各族人民相濡以沫、情同手足地工作生活了47年,他被哈萨克族职工群众称为"哈萨克的佳克斯乌路"  相似文献   

14.
陈竟 《党的建设》2014,(4):21-22
硬是凭着一股闯劲,他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改变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改变着乡亲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乡村的发展模式,让沙滩村从一个昔日“田种老三样(小麦、玉米、大麦)、三年家无变(路不变、面貌不变、收入不变)”的后进村,变成了今日设施农业发达、交通便利、环境较好的先进村。 他,就是民勤县蔡旗乡沙滩村党支部书记陈生寿。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在人生的轨迹上都有着自己的坐标,兵团一建朱建军同志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勇于拼搏的精神,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人生的美好篇章。 朱建军1983年参加工作酷爱电焊技术,单位领导选派他参加工一师首届压力熔器焊接培训班,那年他只有18岁。在短短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7,(6):120-121
1963年4月22日,方永刚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萝卜沟乡,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1981年,方永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复旦大学。是党的政策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一点方永刚一直牢记于心。大学生活给家境贫寒的方永刚留下的却是温暖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正>他的人生充满奇迹:16岁上大学,26岁博士毕业,33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54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工作履历非常单一:30多年致力于一件事——在重油高效转化和清洁油品生产研究领域执着深耕,攻克多项技术瓶颈,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全部力量。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院长徐春明。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河钢石钢炼钢厂调度长容晨光荣获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认识他的人都说,实至名归。他和工友们提炼的综合护炉技术,获得河北省职工先进操作法优秀奖;他指导的转炉炉龄突破了2.6万炉大关,创造了河钢石钢历史新高;他参与的工业试验,为企业带来效益数百万元;世界名车核心零部件使用的特钢从他手里炼出;"河北省技术能手""河北省能工巧匠"是他曾经的亮丽瞬  相似文献   

19.
<正>从放牛娃到国家干部,苦难的童年激发了进取的青年,然而,当这条上行的人生轨迹被贪欲搅动后,迅速调转向下,沉沦的中年最终换来了悔恨的晚年。四川省甘孜州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州长康光友,2021年9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审查调查。2022年4月,康光友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同年9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  相似文献   

20.
人生的轨迹是没有规律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成都市成华区原糖业烟酒公司经理曾行正前半生的人生轨迹是圆满的,不想人到中年却脱了轨。为了满足私欲和情欲,他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成都市纪委、监察局决定开除其党籍、开除公职。1999年8月25日,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16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曾行正从一个受人尊敬的劳模变成了可悲的阶下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