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截至2月12日,全国已确诊新冠肺炎59888例,死亡1368例,国家、社会承担着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疫情防控工作成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最重要工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涉及多种犯罪行为,如危害国家安全类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危害公共卫生类犯罪,扰乱公共秩序类犯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类犯罪,扰乱市场秩序类犯罪,贪污、侵犯财产类犯罪,渎职类犯罪等多种刑事犯罪。  相似文献   

2.
非法集资类犯罪猖厥,严重影响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和危害人民财产安全。本文试图从非法集资类犯罪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产生此类犯罪的成因,进而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化冲突类犯罪”是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相互矛盾与冲突的产物。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文化冲突作为文化的一个子现象,与犯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与决定犯罪的表现形式。“文化冲突类犯罪”有着犯罪群体普遍文化素质低下、犯罪现象背后的价值观念冲突严重以及犯罪诱因隐蔽性高的理论症结。面对“文化冲突类犯罪”,必须摒除机械使用法条主义,回归理性刑法观,用理性刑法思维去分析具体犯罪问题;在判断“危害行为”的过程中,融入“实质危害性”的判断要素;对“行为主体”的解读要融入“人格”的判断要素,才能真正有效地维护“文化冲突类犯罪”治理过程中“法”与“情”的动态平衡,树立刑法威严公正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的空间分异分析可通过研究犯罪分布的区域差异性实现。通过统计19069份刑事司法裁判文书发现,在犯罪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方面,不同类型资源类犯罪数量分布呈现显著的省域空间差异,环境类犯罪数量在流域空间层面呈自上而下的稳步增长态势,资源类犯罪与环境类犯罪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中,涉农用地、林木以及矿藏资源犯罪是普遍存在的三种类型,其中又以农用地侵占类犯罪居首,流域污染防治形势较为严峻。基于空间特性对流域司法机制的塑造,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的司法应对方案应针对差异化的犯罪空间特征,分类设计流域独特的司法机制:一是在司法机构配置上,分类设立环境资源类专门审判机构,统一涉环境资源案件的受案范围、裁判标准与审理程序;二是在司法机制创新上,分类构建跨区划集中管辖以及常态化司法协作与部门联动机制;三是在司法人员队伍建设上,分类打造符合黄河流域地方需要的专业型环境资源审判团队。  相似文献   

5.
移动通信设备中社交类、地图导航类、生活类、通讯类等应用不断创新发展,几乎涵盖了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端设备的高使用率产生了海量的移动互联网信息。公安移动大数据实时监控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将移动互联网数据(语音、短信、位置更新信息、APP传输数据等)应用于犯罪侦查中,及时发现犯罪行为、恐怖行动并锁定犯罪目标,预测罪犯的逃逸路线、活动区域、兴趣偏好、社会关系等,为刑事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毒品犯罪等案情研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相关案例数据显示,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除了实施与先前吸毒行为相关联的毒品犯罪外,犯罪数量排名第二的犯罪类型就是侵财类犯罪。因此,通过对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侵财类犯罪的案例数据和案例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犯罪成因和犯罪预防困境,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预防对策,从而有效维护社区治安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帮助此类人员真正回归社会,感受社区温暖,重获阳光人生。  相似文献   

7.
涉二维码诈骗犯罪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涉二维码诈骗新型犯罪自出现以来,快速蔓延,呈持续上升态势。当前涉二维码诈骗犯罪形态多样,常见的有伪造缴费类、混淆付款类、恶意链接类、木马病毒类、修改金额类;侦查工作中取证难、抓捕难、追赃难。治理涉二维码诈骗犯罪,公安一家打不胜打,孤立难撑,只有多方参与,多策并举,从法律、技术、制度等层面综合施策,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协同治理,才能把握主动,赢得拐点,取得全胜。  相似文献   

8.
个体反社会性犯罪是我国近年来频发的一种个体仇视、报复社会或某一社会群体的恶性犯罪,具有犯罪成员的个体性和低层次性、犯罪起因的简单性和多样性、犯罪目的的报复性、犯罪手段的极端性、犯罪侵害对象的不确定性及犯罪后果的恐怖性等特点。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是该类犯罪产生的社会根源,弱势群体为该类犯罪提供了主体条件,人格缺陷是该类犯罪产生的心理原因,社会安全防范体系中的漏洞为该类犯罪提供了有利条件。针对新时期我国个体反社会性犯罪,应建构由社会预防、治安预防和刑罚预防构成的宏观预防与由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区预防和个体预防构成的微观预防相结合的综合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9.
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银行卡的行为属涉嫌构成《刑法》第177条之一规定的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骗领的银行卡常常被用作电信诈骗及其他涉卡类侵财犯罪的作案工具,其与电信诈骗类犯罪有着极高的关联性;对"骗领"型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案件的侦查,必须正确理解刑法上对信用卡的界定,充分利用侦查资源,精确研判,多方收集证据,深挖犯罪,从源头上遏制电信诈骗等涉卡类侵财犯罪的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10.
论犯罪情报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多个犯罪情报分析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犯罪情报分析这一概念的看法。对犯罪情报分析的意义进行了阐明,将犯罪情报分析的方法分为逻辑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两类分别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会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四)》,对走私犯罪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使走私犯罪的规定更为系统。然而认识上的分歧导致司法运作不一,违背了法律适用的统一性。本文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为研究基准,就走私犯罪类罪司法实践中的间接故意问题进行分析,以求正确认定该类犯罪。  相似文献   

12.
论犯罪学的内部学科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学内部学科结构由犯罪现象研究、犯罪原因研究、犯罪危害研究、犯罪对策研究、犯罪学研究工具、反思犯罪学等六类学科组成。犯罪现象学研究犯罪现象 ,包含犯罪行为学、犯罪比较学、犯罪史学等学科。犯罪原因学研究犯罪原因 ,分为犯罪人类学、犯罪生物学、犯罪生理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环境学、犯罪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犯罪危害的学科应称犯罪危害学 ,含有犯罪被害人学等学科。犯罪对策学研究犯罪对策 ,区别于刑事诉讼法学等的犯罪对策研究 ,犯罪学的犯罪对策学科有犯罪预防学和犯罪矫正学。犯罪分类学和犯罪统计学是犯罪学的工具性学科 ,而比较犯罪学、犯罪学史则是犯罪学的反思性学科。  相似文献   

13.
犯罪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赔偿义务人因为自己的犯罪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 从而通过财产赔偿等方式对受害人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在刑事案件中,当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时,被告人的行为就不仅仅只触犯了刑法,同时还在民法上构成了侵权。从现有刑事、民事法律制度看,犯罪类侵权案件中的受害人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建立犯罪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外地来京未成年犯罪人员构成、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和文化程度外地来京未成年犯罪人员主要有五类:第一类是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其年龄多在14岁至15岁,主要因学习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构成窝藏罪的犯罪主体没有身份的区分,容易使亲属主体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在窝藏罪中排除亲属犯罪主体,对更好地维护人伦纲常具有重要意义。窝藏罪排除亲属犯罪主体能够顺应人的情感和基本社会伦理,并且当下已具备施行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与侦查条件。窝藏罪中亲属主体豁免的范围应当与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所规定的近亲属范围相同。对窝藏罪亲属犯罪主体进行豁免的同时,需将危害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类犯罪、亲属间相犯的侵害人身权利类犯罪排除在亲属豁免情形之外。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电信类诈骗犯罪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使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受到极大威胁。侦破电信类诈骗案件涉及公安、电信、金融、宣传等部门。作为职能部门,公安机关要尽快建立起一支打击电信类诈骗犯罪的专业队伍,涉案部门之间建立快速联动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从比较法角度看我国计算机犯罪侦查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犯罪因其隐蔽性强发现较难。我国将计算机犯罪分为六类 ,并规定有不同的立案标准。对计算机犯罪侦查时应注意保护犯罪现场 ,保全计算机犯罪的证据 ;现场勘查人员既要有公安业务技能又要有计算机专业知识 ,以合理地获取证据。  相似文献   

18.
<正>一、本刊系公安政法类学术期刊,双月出版。欢迎具有原创性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二、本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1."网络安全与犯罪防控研究",关注网络犯罪与犯罪防控研究动态的前沿热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主要刊发犯罪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方向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近期主要关注互联网犯罪、青少年犯罪、电信诈骗犯罪、非法集资犯罪等。  相似文献   

19.
<正>一、本刊系公安政法类学术期刊,单月出版。欢迎具有原创性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二、本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1."网络安全与犯罪防控研究",关注网络犯罪与犯罪防控研究动态的前沿热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主要刊发犯罪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方向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近期主要关注互联网犯罪、青少年犯罪、电信诈骗犯罪、非法集资犯罪等。  相似文献   

20.
<正>一、本刊系公安政法类学术期刊,双月出版。欢迎具有原创性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二、本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1."网络安全与犯罪防控研究",关注网络犯罪与犯罪防控研究动态的前沿热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主要刊发犯罪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方向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近期主要关注互联网犯罪、青少年犯罪、电信诈骗犯罪、非法集资犯罪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