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凌齐 《党史博采》2005,(5):106-110
最早的俄行政区划单位是省.十月革命后,国家行政区划进行了几次大的改动,增加了自治区、自治共和国、边疆区等.苏联解体后,联邦主体成为国家的最高行政区划单位.虽然行政区划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地域划分,但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人口以及经济等人文社会因素才是行政区划的最重要的划分标准.研究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的现状和改革的必要性,而且对我们国家的行政区划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联邦(简称“俄联邦”或“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以共和国为管理体制的民主联邦法制国家,亦是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一个。苏联解体前原名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12月26日改为现名。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进入国际舞台。俄罗斯现有人口1.45亿,民族130多个,其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的奠基者在建国纲领中明确提出,新中国不实行共和国联邦制。那么,这个战略决策是怎么作出的呢?据党史专家龚育之说,作出这个决策并不容易,因为中国共产党从前的宣传纲领是提出过建立“联邦”的。1922年,联合俄罗斯和其他几国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成立。在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纲领里提出“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  相似文献   

4.
从南斯拉夫解体谈党的民主集中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南斯拉夫是拥有六个自治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的联邦共和国,在南共联盟的领导下,曾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伟大胜利。但是,为什么存在16年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却在99年迅速解体了呢?其中固然有国内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 《新湘评论》2023,(23):58-59
<正>(一九五七年八月四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解放以后在民族问题上的一个根本性的政策。这是我国宪法上规定了的。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没有实行民族自治共和国那样的制度呢?自治的形式在我国叫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还有民族乡,在苏联叫自治共和国、自治省、民族州。这不单是名称的不同,制度本身也有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6.
国际     
俄罗斯与克里米亚签署入俄条约 俄罗斯总统普京3月18日在克里姆林宫同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允许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18日说,乌克兰现在不会承认、未来也绝不会承认“所谓的独立”以及“所谓的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条约”。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以及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16日举行全民公投。超过九成的投票者赞成加入俄罗斯联邦。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17日宣布独立成为主权国家,更名为克里米亚共和国。全民公投筹备与执行委员会主席马雷舍夫16日在计票过半数后宣布,公投最终投票率为82.71%。  相似文献   

7.
书林漫步     
共和国省长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犹如东方升起一轮旭日,共和国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先后组建,中华民族开始走向统一和富强的道路,作为共和国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首任首长、主席和市长,他们是新中国各个行政区建设和发展的中流砥柱,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舞台上起着主导和决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当前俄共在理论与策略上的新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简称俄共 )是目前俄罗斯最大的共产党。它于 1993年 2月在原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恢复活动的基础上重建。现在拥有党员 5 4万人 ,有 2 .2万多个党的基层组织 ,在全部 89个联邦主体设有党的委员会 ,是目前俄罗斯最大、组织最严密、也最有群众基础的反对派政党。世纪之交 ,走过 10年风雨历程的俄共 ,总结过去 ,面对现实 ,展望未来 ,阐述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并在内外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向世人展示了后叶利钦时代和新世纪之初俄共的新形象。一、从坚持传统社会主义转变为奉行“革新了的社…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已有国家计委、国家计生委、人事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发银行等十个中央国家机关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政机关实行了竞争上岗,实行竞争上岗的职位数超过20万个,包括厅(司)、处、科等层次。  相似文献   

10.
新源县塔勒德镇加尔吾提库勒村是自治区级贫困单位,属于伊犁州、新源县域内的扶贫开发重点村。自2001年开始,州党校作为加尔吾提库勒村的长期对口帮扶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的扶贫开发工作,按照自治区、自治州党委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2013年7月,州党校组织课题组对该村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提出脱贫致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最早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职位分类”是美国人事制度的特色之一。所谓“职位分类”,就是把许多的工作职位,按照行业、性质的不同划分为若干种类,再在分类职位中按照责任轻重、难易程度、所需资格条件划分为若干等级,最后编成“职位规范”,写明每一个职级的名称、特征、任务、责任、权限、所需资格、工资  相似文献   

12.
少数服从多数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原则之一,也是党内重要的政治纪律。这一原则的确切内涵是什么呢?执行这一原则有哪些具体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与其它“三个服从”关系如何?在调研和教学中我们发现,对这些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有些党员、干部的认识并不正确。比如,有的同志认为,少数服从多数“实质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00,(7)
据中组部初步统计 ,目前全国已有国家计委、国家计生委、人事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发银行等10个中央国家机关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政机关实行了竞争上岗 ,实行竞争上岗的职位数超过20万个 ,包括厅(司)、处、科等层次。对此 ,中组部干部调配局一位负责人指出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的奠基者在建国纲领中明确提出,新中国不实行联邦制。那么,这个战略决策是怎么作出的呢?龚育之曾介绍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建国的纲领。这部纲领的一个重大贡献和重大创造,就是确定我们建立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人民共和国,而不是多个民族共和国的联邦。”龚育之说,这个决策真正是来之不易啊。因为中国共产党以前的宣传纲领是提出过建立“联邦”的。提出“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是在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也是这样说的。1945年,毛主席在党的七大《论联合…  相似文献   

15.
葛剑雄 《党课》2014,(5):89-92
中国现行的地方行政区划有省、市(地级)、县、镇乡四级,以及与此相应的中央直辖市、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生产建设兵团,民族自治州、盟、市辖区,县级市、民族自治县、旗、县级区以及县以下政区。在所有的政区中,县是历史最长、形成最早、相对最稳定的一级。中国有些县的名称和治所从先秦至今从未改变,有的县的辖境也长期稳定。而其他层级的政区,有的形成较晚,持续时间不长,有的很不稳定——不仅名称和治所多变,辖境变化无常,连存在的时间也悬殊。显然,这都与县级政区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公务员职位如何轮换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又一配套法规──《国家公务员职位轮换(轮岗)暂行办法》,近日由人事部颁布。《暂行办法》规定,轮岗的对象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的正副司(局)长、正副处长,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各厅(局)的正副处长,地、市政府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2007,(2):12-13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我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从2006年第四季度开始,集中召开党代会,进行党委换届。在省委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截至2007年1月18日,全省14个市、自治州和86个县市区党代会顺利召开,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8.
在讨论、决定新中国建国大纲的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全国23个民主党派、无党派及人民团体的134名代表争先恐后地献计献策。在讨论国家称号的时候,有的提议叫“中华人民民主国”,有的提议叫“民主主义人民国”有的建议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就叫“中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还有的提议叫“中华联邦民主国”、“共和国”等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认真地听取了各位代表的建议,认为代表们提的都有道理,但又都没有完全反映出新中国的含义。为了慎重从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将十几个国号名称交给代表们反复…  相似文献   

19.
1919年7月25日苏维埃俄国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签署了一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又称《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它是苏俄政府公开发表的一份对华外交文件,也是早期苏俄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方针。中国北洋政府  相似文献   

20.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自治州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按照国家的部署和自治区的安排,自治州实施大开发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发挥地缘、资源和人文三大优势,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科技教育、推进改革开放五个重点,认真实施科教兴州、可持续发展、优势资源转换、特色经济、开放带动五大战略,突出一个前沿,集中建设三个经济带和六个特色区,着力抓好十大优势产业。通过5-10年的努力奋斗,把伊犁州建成西部独具特色、山川秀美、文明富裕的经济强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