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最近,一些城市和地区相继发生冲击铁路、拦截列车、破坏铁路设施等严重威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的恶性事件,给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重大损失和影响。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促进经济发展,便利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安定,特公告如下:一、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安、铁路部门,要把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作为一项重要任  相似文献   

2.
自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自首的认定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疑难问题,尤其是交通肇事中自首的认定。以交通肇事案件的自首为例,从自首的概念、自首的构成要件以及自首的行为表现形式等方面探究自首的本质问题。自首的本质在于犯罪人认罪伏法,即国家以减轻刑罚裁量的方式促使犯罪人尽快主动地、自愿地受制于国家公安司法机关,并提供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犯罪信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34例以性侵或施虐为特征的系列杀人案件的统计分析,发现样本中的犯罪人在案件特征方面有如下特征:每一个犯罪人在案件特征上都有自己的一致性特点,接近被害人的方式多样化,作案手段群集化,异常行为发生比例高,犯罪人侵害的被害人主要是目标下的陌生人。就犯罪人特征而言,高发年龄集中于27~36岁,犯罪人文化程度偏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较多犯罪人有过婚姻关系,有前科经历的比例较高,犯罪人更多具有内向、偏执、自卑等特征。对此类案件的侦查,主要途径包括通过技术手段查找以及通过犯罪人行为特征的一致性串并案件等。  相似文献   

4.
一、铁路列车刑事案件现场的特点1.列车上刑事案件的现场是一个相对运动现场。列车上发生了刑事案件,只要是不影响正常行车的案件时,列车照样要运行。这样,列车作为刑事案件现场的特殊载体——现场车,就是一个运动的空间,在这个运动空间里犯罪分子作案时,对车下的外部空间的影响,必然会随着列车的高速行驶,而涉及的范围大、区域广。2.列车刑事案件现场被变动的几率大。这是由于列车在高速行驶上受到风吹日晒、雨淋雪打和自身的机械振动而发生的变化;又由于列车上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和在救援、抢救过程中受到的影响。二、铁路列…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铁路是最重要的大众化交通工具和运输手段。我国铁路每年完成的旅客周转量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国民经济中,铁路有力地发挥着大动脉的作用。当前,社会改革进入关键期,铁路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管内治安形势和安全维稳形势比以往更加复杂,铁路公安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1)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对旅客运输工作也构成了潜在威胁。因铁路客运列车具有高度流动  相似文献   

6.
因联网售票 ,目前倒卖铁路客票案件呈现倒票针对性突出、贩售人员勾结紧密、作案过程更加隐蔽、有形证据价值难以确认和行为违法性难以认定等新特点。加强阵地控制和情报信息工作 ,严格履行公安监督职能督促有关部门完善系统安全 ,利用现有资源开展隐蔽侦查 ,是此类案件的侦防策略。  相似文献   

7.
心理画像是根据案件现场痕迹及其他能反映犯罪人心理痕迹的各种信息,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刻画出犯罪人的形象特征及行为特征。心理画像在刑事侦查中具有缩小侦查范围、有效制定审讯策略等价值。在刑事侦查实践中应注意其适用的案件类型和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侵犯人身权利的案件中,犯罪的发生一般是源于犯罪人和被害人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我国刑法以犯罪人为中心,被害人过错在定罪量刑的过程中常常被忽视。对于以犯罪人和国家的二元结构模式,不利于犯罪人权利的保障。因此,司法机关在处理聚众斗殴的案件中很少考虑被害人是否有诱发和促进犯罪的发生。在聚众斗殴过案件中,一旦出出现有刑事被害人死亡的情形,司法机关通常按照刑法292条中的规定,以刑法232条故意杀人罪对犯罪行为人进行定罪量刑。鉴此,有必要将被害人的过错纳入聚众斗殴罪之定罪量刑中,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对犯罪行为人进行归罪惩处。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铁路建设高速发展,通车里程成倍增长,开行列车不断增加,而警力短缺、治理能力不高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如何深化警务机制改革,构建立体化铁路治安防控体系已经成为当前铁路公安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一、涵义解析:铁路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与特征(一)铁路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铁路运输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对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极其  相似文献   

10.
刑事和解是一种通过被害人与犯罪人协商后达成合意而消除纠纷的案件解决方式,但其不适用于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在我国刑法规定下,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缺乏刑事和解适用的前提,其适用刑事和解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违背平等原则,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多为杀人案件,被害人家属代替被害人与犯罪人进行和解缺乏理论依据,国家公权力的本质和职责与不允许在死刑案件中适用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年来破坏森林资源犯罪活动猖獗;而林业公安机关警力不足,体制结构也不尽合理的情况,当务之急是应建立一支具有快速反应能力,旨在处置突发事件的基层林业公安分队。基层林业公安分队以8~10人为宜,主要协助各派出所侦破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追捕、堵截逃犯和偷运术材等的车辆和人员,及时制止、平息林区各种突发性事件。  相似文献   

12.
正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随着铁路现代化建设和铁路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对列车广播设备运用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列车广播设备也由过去的模拟广播设备逐步转换为智能型数字广播设备。列车广播是铁路为旅客和用户服务的重要窗口,通过列车广播,旅客可以了解到列车的车次与行程情况,可以宣传铁路各种业务办理方法,方便旅客购票和换车,可以宣传旅行安全知识、铁路规章  相似文献   

13.
电信诈骗案件的多发,在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财产乃至生命的损失后,更对我们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挑战。从此类案件中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互动过程入手,描述心理的诈骗"剧本",并着重对犯罪人所利用的被害人心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恢复性司法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茜 《前沿》2008,12(2):112-114
恢复性司法是近年来国际司法界推行的一种新的诉讼终结程序。主要指刑事案件发生后,在被害人和犯罪人之间建立起对话关系,由双方进行沟通、交流,以犯罪人主动承担责任并赔偿被害人的损失为前提,使被害人接受被告人的道歉并原谅其过错,以非诉讼的方式恢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这种新的案件处理方式,注重从根本上修复被犯罪损坏的人际关系,符合刑事谦抑性及司法民主、简约等现代司法理念,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对修复性司法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国家赔偿法规定,构成国家赔偿的要件之一是职权行为违法。在处理公安赔偿案件时,必须正确区分公安职权行为和非公安职权行为。界定公安职权行为的基本要件是:公安职权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人员;公安机关和公安人员行使的是公安职权行为而不乏非职权行为。界定职权行为时应注意区分公安职权行为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行为;职务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无直接因果关系,不能构成国家赔偿的职权要件,公安机关不承担赔偿责任。在公安赔偿中,除了确认属于行使公安职权违法侵权外,还应区分是行政职权侵权还是司法职权侵权,以利于正确实施国家赔偿法。区分赔偿案件性质的原则有:依据职权行为确定赔偿案件性质的原则;在规避法律行为侵权案件中,依据所规避问题的性质,确认赔偿案件性质;自由选择原则。另外,在联合执法中赔偿义务机关应是联合执法检查中的具体职权单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具有被害人以14周岁以下的幼女为主、犯罪人以中老年熟人为主、犯罪手段多样且多含诱骗因素的特点。我国在现有应对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策略的基础上,应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创新对性犯罪人的处遇和管理,加强对被害人的救助、普及性教育和性侵害防范教育,以预防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米,围绕着公安工作和公安体制改革,一些热心改革的同志对铁路公安是企业警察还是国家警察的问题说法不一。现就铁路公安的性质和任务谈一些基本看法。关于我国铁路人民警察的性质,中共中央〔1983〕23号文件明确规定:“铁路人民警察是公安机关的一个警种,是一支武装性质的战斗队伍。铁路公安部门是国家派驻铁路的公安机关,列入国家公安机关的序列。”铁路人民警察的这种性质是由其所担负的任务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辩诉交易和有罪答辩盛行于美英等主要西方国家,该制度在激励犯罪人自愿供述、降低诉讼成本、有效打击犯罪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于2003年实行认罪案件简易程序,在开庭形式上类似于辩诉交易。用简易程序审理刑事案件,已是一种发展趋势。我国在修改《刑事诉讼法》的过程中,应当将认罪案件简易程序法律化,为了激励犯罪人作庭前供述,应当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法律化,并配套降低充分确实的证据标准、科学引进自由心证、建立刑事推定和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对翻供进行必须的限制,促使犯罪人自愿认罪,保证认罪案件简易程序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犯罪是犯罪人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实施的危害行为。犯罪人对犯罪地点的选择并不是杂乱、毫无规律的;犯罪地点在空间分布上的信息隐含了犯罪人的住处或落脚点等信息。生态学领域的觅食理论是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的重要理论依据,系列案件犯罪人在其犯罪生涯中会形成包括选择犯罪地点、选择被害人等在内的相对稳定的犯罪模式。犯罪情报分析人员在开展犯罪空间情报分析时,首先要全面收集相关案件的情报信息,其次要对犯罪时间、犯罪地点、被害人等进行特征比较分析,并结合其他情报信息就犯罪人落脚点的空间位置、继续犯罪可能的地点等作出判断,为犯罪案件侦查、犯罪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犯罪防控的对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防控的有效度一般从两种指标观察:一是犯罪的案件数量是否下降;二是犯罪人数是否减少.本研究证实,犯罪人数并不简单地与犯罪案件数量成正比.多数的犯罪人属于人格正常,他们犯罪的问题是因刺激而出现犯罪反应,但他们并不决定案件的数量与性质.相反,在犯罪人群中居少数的惯犯和累犯(即有人格问题的犯罪人)恰恰影响并决定犯罪案件的数量与性质.所以,真正有效的犯罪防控应该针对决定案件数量的少数犯罪人员,他们是犯罪防控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