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长征》2013,(10):65-65
<正>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呀。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也说:"我们应该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段著名的对话,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久久不绝的回响。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把入驻北平、建立新中国喻为"赶考"。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因革命胜利产生骄傲自满情绪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的革命,即将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对于即将  相似文献   

2.
正70年前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为什么毛泽东同志会把前往北平喻为"赶考"?就是担心党内部分同志由于胜利产生骄傲自满、贪图享乐、不求进步的情绪。启程的前夜,他久久不能入睡,站在窗前眺望着夜空,想着我们党决不能重演李自成进北京的历史悲剧。这就有了临行前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关于"进京赶考"的那一段著名对话。70年来,我们党在"赶考"路上始终牢记政治初心和执政使命,经受住了历史和时代的考验,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合格领导者。  相似文献   

3.
正3月23日,是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的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主席郑重提出了"进京赶考"重大命题。在此后的日子里,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冲破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赶考"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考察,要求"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  相似文献   

4.
1949年3月23日,在革命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之际,毛泽东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意气风发地“进京赶考”,从而开启了我党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临行前,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进京赶考”为标志,形成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和“进京赶考”精神,一直激励着全党同志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调研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本文论述了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重大意义和"进京赶考"、牢记"两个务必"的现实意义,并指出在新形势下只有经受住"钱场""官场""市场""政场"的考验,才能在赶考中考出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崔霞 《党史博采》2016,(4):16-17
1949年3月,党中央从西柏坡出发去往北平,毛泽东把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这次赴京建国比作"进京赶考",表示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政权后要坚持"两个务必",要经受住考验,一定要考出好成绩。"赶考"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换的历史时刻,直面全面执政及如何执好政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是中共执政及执好政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科学应对。  相似文献   

7.
<正>75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那么,历史上“赶考”是怎么回事?李自成失败的教训又是什么?共产党人又是如何看待“进京赶考”的呢?  相似文献   

8.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共产党人,从西柏坡意气风发地"进京赶考",从而开启了我党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临行前,他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  相似文献   

9.
正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赴京建立新中国,临行前,毛泽东把进京喻为"赶考",并指出一定要考个好成绩。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新任务提出的历史性命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学习,提出"赶考远未结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赶考"精神作为西柏坡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时代下依然放射着  相似文献   

10.
正光辉岁月,红色华章。70年前的春天,在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即将取得伟大胜利,国家和民族命运面临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率领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踏上"进京赶考"的伟大征程。在西柏坡,党中央科学分析形势,敏锐把握机遇,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不失时机地发起战略决战,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执政赶考的历史使命,毛泽东铿锵有力地提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牢记"赶考"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这场历史性考  相似文献   

11.
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打江山就是顺应民心,为人民守江山就是守住民心。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坚定答道:"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相似文献   

12.
正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10天,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提出了"进京赶考"的命题。"进京"意味着执政,"赶考"是要接受考验。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大考",中国共产党人为执掌全国政权做了一定的准备。中共中央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对此给予了极大关注并进行了认真思索,初步回答了靠谁执政、为谁执政、如何执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6,(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切地提到:"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接着他又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地指出:"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这一论断向全党昭示,"赶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恒久课  相似文献   

14.
1949年3月23日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寻常的日子,毛泽东和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这一天,天气晴朗,毛泽东兴致盎然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被毛泽东的兴致所感染,笑道:"我们都应当考试合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收起了笑容,郑重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离开西柏坡10多天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用诗人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深刻而严肃的哲理,他说:"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移驻北平的临行前,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啊!"片刻之后,又凝视着车队将要开往的方向,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能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进京赶考",顾名思义,指赶到京城参加考试。"赶"即"急、快,及时到达,抢时间";"考"即"考试"。进京赶考,包含着古代学子们的追求与梦想、辛勤与付出。赶上者考试;赶不上者,视为弃考。考者,能金榜题名,也可名落孙山。毛泽东同志把即将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比喻为"进京赶考",寓意深远。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在赶考精神的激励下,我党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矗立起一座座历史的丰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  相似文献   

17.
"赶考"本是中国科举制传统文化中一个通俗用语,1949年3月毛泽东把"进京执政"形象地比喻为"赶考","赶考"遂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语言中一个概念,具有了独特的政治内涵及功能;1980年代末,"赶考"轶事重现,旨在强化人们的政治认同,反对西方和平演变;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赶考"课题,将其政治意涵升华为"赶考"精神,强化其凝聚民族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动员作用。中国共产党借用耳熟能详的"赶考"一词表达执政理念,既承续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又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了其政治动员和政治认同功能。"赶考"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70年前,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时提出了著名的"赶考"命题。争取考出好成绩,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执政"赶考"的永恒考题。"赶考"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8,(20)
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自毛泽东同志69年前提出"进京赶考"的命题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任务如何艰巨,斗争如何激烈,始终围绕理想信念、主体宗旨、改革发展、长期执政四大考题,努力做出合格的答卷,接受人民的审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四大考题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更加严峻地摆在全党面前,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以赶考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20.
正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10天,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进京赶考"的命题。"进京"意味着执政,"赶考"是要接受考验。在西柏坡,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超乎常人的历史眼光和政治智慧,认识到了执政后将面临的问题,初步回答了靠谁执政、为谁执政、怎样执政、怎样执好政等问题,不仅指导了建国初期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而且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根基,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大考",作了一定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