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丰田生产方式中所归纳的"四种浪费",主要发生在生产现场,但是产生这些浪费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仅仅关注现场存在的浪费,而不解决被现象所掩盖的本质问题,无疑是舍本逐末。为了使消除浪费的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我们首次提出管理工作中的"四种浪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批示指出,从文章反映的情况看,餐饮环节上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联想到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3.
《理论导报》2013,(2):16-17
由于饮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对于剩宴处理方式难免有所不同。西餐都是分餐制,每个人自行决定吃多少。而中国的宴席文化注重聚餐制,使得"剩"饭成为一种可能。当然,盛宴变成"剩"宴,这其实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一种误解甚至是亵渎。严重的浪费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愤怒,也引发人们思考如何解决"剩"宴问题。在国外,很多国家对如何处理"舌尖上的浪费",都有很好的做法与经验。德国:餐桌浪费处罚最严世界上多国餐厅都针对食物浪费设处罚规定,德国被认为是处罚餐厅浪费最严的国家。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近日又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各级教育部门、各类学校党组织和党员师生员工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  相似文献   

5.
正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4月29日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反食品浪费法》规定,公务活动用餐不得超过规定标准;商家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最高罚1万;食品生产经营者严重浪费,最高罚5万等。(4月30日央视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随着物质条件的显著改善,也滋生了一些铺张浪费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要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总书记的要求客观实在,切中时弊、振聋发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遥相呼应、一脉相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优良传统。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这一传统抛到了脑后,铺张浪费现象触目惊心——有的接待宴会,菜吃一半、倒一半;有的会议庆典,住星级酒店、发高档礼品;有的楼堂馆所,贪大图洋、气派非凡……  相似文献   

7.
有媒体报道,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更值得忧虑的是,浪费之风又何止于"舌尖",造成影响又何止于挥霍钱财?有的接待宴会,菜吃一半、倒一半;有的会议庆典,住星级酒店、发高档礼品;有的楼堂会所,贪大图洋、气派非凡……对公款浪费,奢侈之风,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这不仅是败坏社会风气的顽症,更是污染政治空气的"痼疾"。狠刹浪费之风,首先要从整治公款浪费开始。因为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眼中"第二严重"的社会问题,紧随"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特别在大中城市,大量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岗位,造成人才的闲置和浪费;而另一方面,在广大农  相似文献   

9.
<正>11月28日中国经济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课题组2013-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当前,粮食危机与食物浪费现象一同引起了全世界关注。"作为我们的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0.
拍案惊奇     
《廉政瞭望》2014,(2):44-45
<正>●另类宣传陕西榆林一些市民反映,陕西地方电力榆林分公司20层的办公大楼,每天晚上灯火通明,用电浪费十分严重。公司回应称:"我们是窗口单位,晚上黑漆漆的也不好。"并颇为自豪地说:"我们装的是节能灯,浪费倒是一方面,在浪费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宣传。"杏杏点评:照此逻辑,煤气公司是不是得喷火?  相似文献   

11.
公共行政管理费用飞速增长与公务消费浪费有关。在分析公务消费浪费现象的界定及其特点、公务消费浪费现象的危害、造成公务消费浪费现象原因的基础上,简要提出了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核心的遏制公务消费浪费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与浪费     
汪金友 《前线》2021,(1):56-56
最近一份调查报告显示,5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当前的浪费现象依然严重。浪费的主要现象,有过度点餐、剩余食物不打包和大吃大喝等。导致浪费的主要原因,包括爱面子、讲排场和节约意识差,等等。让消费者说浪费,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办法。每个进入餐馆和去过餐馆的人,都可能会顺便想起,我浪费了吗?我浪费过吗?我为什么会浪费?你凭什么说我浪费?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7,(7)
正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生动局面的制度保证。干部人事无外乎"人"与"事"。长期以来,有的机关单位人多事少、人浮于事现象突出,干部资源严重浪费;有的地方政府事务繁重,但真正干事的人却不多,导致工作疲于应付、流于形式;有些干部把干部人事看作搞人际关系,政治生态被"关系学"严重侵蚀。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干部人事安排上,"人"与"事"脱节,把人事  相似文献   

14.
《红岩春秋》2013,(1):1-F0002,1
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决定》向全党提出警告:"一切从事国家工作、党务工作和人民团体工作的党员,利用职权实行贪污和实行浪费.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中央决定,在党的领导下,分党政军三个系统成立各级增产节约检查委员会,由首长负责,亲自动手,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检查贪污浪费现象,开展这场斗争。党的  相似文献   

15.
俭以养德     
正【开篇的话】"光盘"行动蔚然成风,公车管理日渐严格,节约型机关、学校、社区建设红红火火……一年多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令曾经触目惊心的奢靡之风受到明显遏制。为转变而欣慰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铺张浪费现象在一些地方、在一些行业、在一些人群仍然存在。有人对浪费行为不以为然:花钱消费是个人自由,是"私事",他人无权干涉。更有人挥霍着公权,花费着公款,认为吃点喝点用点不过是不足挂齿的"小事"……  相似文献   

16.
黄中平 《学习导报》2013,(19):16-18
今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从文章反映的情况看,餐饮环节上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联想到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  相似文献   

17.
前些年,毛泽东同志关于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的警告,可谓家喻户晓;而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收入的提高,浪费现象已愈来愈引不起人们的关注了,即使对浪费提出批评,也多是针对日常消费性浪费而言,很少有人关注决策性浪费。事实上,决策性浪费是比日常消费性浪费要严重的浪费,尤应引起关注。决策性浪费首先表现为资源配置上的浪费,即由于决策者不顾客观实际与市场需求,决策草率,导致投入无效益,或大投入低效益,造成巨额投资付诸东流。表现在项目引进上,是盲目引进,重复引进,低水平引进;表现在人才上,是不看专业,不问所长,一味追求高学历,造成用非所长、用非所学、大材小用。此外,还有机构撤合并转上的朝令夕改,城市建设上的随意拍板,都是以浪费大量资财为代价的。由于决策性浪费一般带有行政性特征,并具有自动外延的特点,不仅局限于直接浪费  相似文献   

18.
《新长征》2013,(9):34-34
<正>毛泽东一贯重视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并从自身做起,雷厉风行。他曾严肃地说:"勤俭节约和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什么时候都不能改变!"毛泽东言必行,行必果,处处事  相似文献   

19.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毋庸置疑,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对宝贵的人才资源的浪费却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06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指出,由于用人观念和制度安排存在欠缺,我国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才浪费现象非常严重.据测算,仅2005年一年,中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0亿元.制止和减少人才浪费,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公款吃喝、超标配车、违规建设办公场所等奢靡与享乐的现象频频见诸报端。如果说,享乐主义是"思想根源"与"思想动力",那么奢靡则是这种思想下的"行动"与"行为"。这一对"孪生兄弟"不仅污染社会风气、腐蚀人们的心灵,而且造成了物质财富巨大浪费。更为重要的是,它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使政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