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贝利亚事件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坛上的重大政治事件.1953年6月26日,担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任内务部部长的贝利亚,突然被秘密逮捕,随后被苏联当局指控反党、反国家罪行并被枪毙.苏联当局对贝利亚事件的正统说法沿用了近半个世纪.贝利亚事件的真实面目鲜为人知,实际上,当年的指控是凭空捏造的,存在罪名不符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中苏关系整整持续了43年,其基本特点就是高开低走最后到正常化。因此,一部中苏关系史,应当是以两国关系为纵轴展现中苏两党超越国家利益的意识形态之争并对与此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分析与评判,揭示中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两党在意识形态上争论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另外,还要注重如此复杂的中苏关系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一个特殊角度来说明中国建国后头30年曲折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苏天然橡胶合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它包括橡胶代购和橡胶种植两个方面.尽管合作几经波折,但其影响是巨大的.苏联通过合作缓解了欧美国家对其经济封锁所造成的压力,而中国通过合作也逐渐发展起了自己的天然橡胶产业.其间出现的盲目“大发展”的教训值得记取.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苏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初,都对本国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对二者进行的比较可以发现,两国在行动上具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具体细节上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与它们的道路选择、历史境遇以及具体国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庙街位于黑龙江口北岸,沙俄强占后更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它是中国军舰进入黑龙江、松花江、鸟苏里江的必经之地。庙街事件是1919年8月-1920年12月日本为实现“据北满、煽外蒙、占西伯利亚,囊括东亚大陆”,独占东北三江航权之企图,挑起的干涉、阻挠中国海军军舰赴东北执行江防防务,致使中国军舰滞留庙街一年多并引起中日两国交涉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贝利亚事件”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坛上的重大政治事件。1953年6月26日,担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任内务部部长的贝利亚,突然被秘密逮捕,随后被苏联当局指控“反党、反国家罪行”并被枪毙。苏联当局对“贝利亚事件”的正统说法沿用了近半个世纪。“贝利亚事件”的真实面目鲜为人知,实际上,当年的指控是凭空捏造的,存在罪名不符的问题,它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高层权力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苏联政府并没有遵照波茨坦会议有关战俘问题的协议,将日本战俘遣返回国,而是将50多万日本战俘扣留并押送到苏联境内从事繁重的强制性劳动.苏联政府制定这一战俘政策的原因不仅和当时苏美争夺战后对日占领和管理的斗争密不可分,而且和苏联领导人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及苏联国内的经济状况因素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9.
八一九事件20周年之际,俄罗斯官方没有采取特别举动,而主流媒体则以各种方式评述这一事件。20年过去了,各界人士对这一事件的性质大致有三种评价:政变、上层权力之争、挽救苏联之举。关于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动失败的原因,观点各异,但基本上认为,一方面,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组织不力,意志软弱,行动不果断;另一方面,当时的客观形势不利,其行动被民主派所利用。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动的失败使苏联解体的进程变得不可逆转。各派人士对八一九事件的看法有助于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当事人尤其是共产党人的反思为今天仍执政的共产党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与俄罗斯,无论在地区还是在全球政治中,都是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在历史与现实中,两国的国家主义传统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两国的国家主义对近代以来各自的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对地区和全球政治格局的构造与变迁发挥过不可忽视的作用。两国的国家主义在历史上既有冲突又有合作,在现实中既有竞争又有协调。作为邻国,日俄两国国家主义的取向和属性,无疑会对中国对日、对俄战略产生基础性影响,它会制约中日关系和中俄关系战略定位的层级。  相似文献   

11.
1968年1月末,朝鲜在日本海海域拘捕了美国情报船普韦布洛号及其船员,一场国际危机由此而发.苏联在国际舞台上时朝鲜表示坚决支持,但在这种强硬立场的背后苏联一直坚持的是一种低调政策,这实际上是冷战时期美苏缓和的大环境的产物.该事件不仅体现了美朝关系的一幕,还是60年代末大国关系在东北亚地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战后中日结盟观存在差异。从结盟功能来看,中国谋求的是生存与安全;日本谋求的是从生存、安全到对外权力的增加、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从结盟对象来看,中国的结盟对象包括强国和相对弱势的国家;日本的结盟对象集中在强国。从同盟地位与同盟管理来看,中国强调地位及管理的平等,而日本对这方面的不平等往往持容忍的态度。从结盟基础来看,中国从以面临共同威胁而产生的共同安全利益以及意识形态划界,到淡化、放弃意识形态划界。日本则从以面临共同威胁而产生的共同安全利益以及意识形态划界,到淡化意识形态,再到一度逐渐强化意识形态划界。从结盟影响来看,中国经历了结盟利于和平到不利于和平的观念转变,日本则以结盟利于和平的观念为主。  相似文献   

13.
论苏共1957年"六月事件"与赫鲁晓夫集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赫鲁晓夫之所以改变了自己过去的形象,在短短10个月的时间内将党政军大权迅速地集于一身,并非是他的权力欲突然觉醒和膨胀,而是1957年苏共"六月事件"中演出的一幕幕和揭露出的某些事实给了他以强烈的震撼和刺激,使他真正地意识到了集权无论是对他本人还是对于国家的必要性,而"六月事件"的结果与影响又为他的集权提供了诸种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虎头要塞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在虎头要塞战役中,日本关东军由于战争性质的非正义、战略态势的不利等原因遭到了伤亡惨重的失败,苏联红军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前言本文拟通过日军占领下的西婆罗洲(现加里曼丹)州的州府庞提纳克市所发生的所谓庞提纳克事件,考察二战时期的日本与印尼关系的一个侧面。作为日本军政下的印尼所发生的抗日事件,该地出现了"最大规模"的检举者和牺牲者,并在战后几年期间被说为印尼最为反日的地方,但是,迄今在研究史上并没有对庞提  相似文献   

16.
中日人口老龄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日两国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都呈现出高速、高龄、老年抚养比大的特点。人口出生率急剧而持续的下降是形成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态势的根本原因。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虽都不均衡 ,但表现不同 ,原因各异。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社会保障工作来说 ,日本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 ,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今年8月23日,一辆旅游观光大巴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中心黎刹公园前遭劫持,车上共有25人,包括22名香港游客和3名菲律宾人。经过约10个小时的僵持对峙后,菲律宾警方采取武力强行解救人质,结果导致香港游客8死7伤的惨剧。此次劫持事件不仅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也对菲律宾的国家形象和旅游业等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郭渊 《亚非纵横》2013,(1):35-41,60,62
战后几十年来,日越石油关系曲折发展,这种变化是由越南油气开发战略和日本自身的战略需求结构决定的。进入21世纪,为了确保油气资源的稳定供应,日本政府运用神手段与越南建立战略关系,积极介入南海争端。但日本对南海的介入将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初期以来,出于各自“大国战略”目标与共同利益的需要,日本与印度互有所求,相互借重,双边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在政治、经济与安全等领域加强全面合作,经济与安全合作尤为突出。这反映了日印共同防范中国崛起与制约中国发展的心态。日、印双边关系的发展对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与日本在对东南亚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和初步合作.相对而言,在甄选东南亚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过程中,中国更加追求地缘政治目标,日本则凸显了浓重的重商主义色彩,这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双方的直接竞争.在对东南亚基础设施投资中,中国更多地运用了一种政府驱动、需求引导、自上而下的方法,日本则主要采取了市场驱动、私营部门大力参与、自下而上的方法,这瓦解了双方合作的基础.目前,中国与日本对东南亚基础设施投资的合作只在第三方市场少量地展开.中日两国在东南亚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竞争是双方争夺地区影响力的一部分.但是,中国与日本在东南亚各国的基础设施投资竞争并不会造成东盟内部的分裂,相反,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非流动性,这必将造福于东南亚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