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3,(35)
专利是对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保护方式。自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专利法以来,已公开的中药专利达三万件以上。但是我国中药业者缺乏相关经验,导致制度不是很完善。由于中药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国内中药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存在许多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我国现行的专利法和有关中药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够完善,在中药专利保护方面没有针对性。从我国中药专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些看法及建议如下:完善我国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的法律规范;制定中药专利侵权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2.
闻平 《瞭望》1992,(25)
按说,颜孟秋碰到的这些麻烦,不难解决。我们国家已经制定了许多法律、法令、法规、条例。经济合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仲裁条例》以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确认和处理无效经济合同的暂行规定》等;技术专利保护,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专利法》自公布以来,虽对专利的保护起了很大作用,但我以为在实施过程中,仍反映着不少制约专利技术发展的问题,似应加以修改、完善。 一是专利收费标准过高。据初步了解,一项发明专利共计收费一万七千一百元,实用新型专利二千三百七十元,外观设计专利一千四百三十元。即使收取一半,也会令人望而生畏,难怪不少发明者叹息:‘发明不起!’  相似文献   

4.
陈力 《学理论》2010,(2):95-96
在我国理论学术界,对专利直接侵权行为的研究较多,对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探讨甚少。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其专利法中写入了有关专利间接侵权的规定,而我国专利法并没有关于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明文规定。人们总以最高人民法院的民法通则意见第148条:"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连带民事责任。"为依据来判定专利间接侵权行为和追究间接侵权人的侵权责任的。本文先从专利间接侵权的概念及其行为的表现形式入手,进而比较其与专利直接侵权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专利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和其归责原则,从而达到对专利间接侵权行为准确判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科技成果亟待加强专利保护●本刊记者胡俊凯实习生杨延在日趋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发达国家无不把保护新兴科技成果作为开拓、占据市场的尖兵。为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而大动肝火之例在国际上时常可见。而在我国,虽然《专利法》已实施了12年,却仍然存在科...  相似文献   

6.
汤华 《瞭望》1992,(24)
新药研究的重点由“仿制”转向“创新”,这是我国医药业在未来10年中将要实现的战略转移。在对创新药品实行专利保护方面,为了尽快向国际通行的办法和惯例靠拢,以促进这一战略转移的实现,修改过的中国药品专利法也即将实施。  相似文献   

7.
方明  马国强 《行政与法制》2002,(8):17-18,14
2001年初,日本日立、松下、三菱电机、东芝、JVC、时代华纳六大DVD技术开发商联盟(简称6C)向国内100多家DVD生产厂家宣称,6C拥有DVD核心技术的专利权,世界上所有从事生产DVD的厂家,必须向6C购买专利许可才能生产,中国已加入《巴黎公约》,并制定了完善的专利法,对6C的专利技术应予尊重,因此,要向每台售价为90美元左右的国产DVD收取20美元的专利使用费,这一消息在我国产业界产生了很大震动,也引发了一场大讨论。我国早在1985年就加入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简称《巴黎公约》),现行《专利法》颁布于1984年,经历了1992年、2000年两次修改。根据《巴黎公约》中的“国民待遇原则”,我国对国外专利权人的专利权应当依法予以保护,但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地域性和专业性等特征,在侵权问题上存在着技术上的判断规则。笔者认为,6C向国内DVD厂家提出专利赔偿一事,将涉及到以下几个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8.
专利在中国     
我国第一部《专利法》开始正式实施的1985年4月1日,被社会各界称作中国发明人的节日。尽管它的到来比世界现代专利法创始国英国的《垄断法》晚了361年,但在6年多后的今天,我国专利申请的绝对量已居世界第5位,达到20678件,其中专利授权量为39.7%。  相似文献   

9.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化商品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就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前进的巨大力量,而与科技、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专利法的地位和作用,也随着日益加强.因此,专利法与科技、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成了法学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一、专利法的存在基础专利法是保护和促进科技发明与应用的法律.科学技术研究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在物质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独立地发展起来的.科技研究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知识产品的精神活动,它与物质生产紧密相联,又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形式,二者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分工;专利法正是基于这种不同的社会分工关系,才获得了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但这还不是产生专利法的直接条件和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入世”后,中国要全面履行在知识产权领域中承担的权利与义务,在世贸组织协议管辖的范围内;《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相关法律一起,构成了约束所有缔约方的主要内容。按照TRIPS要求.各缔约方应完善自己的知识产权法律。我国专利法在1992年曾参考国际惯例作过一次修订,新的修改又有哪些突破呢?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修改加大了专利保护力度,简化了专利审批程序,为推动科技创新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专利”一词是从英语翻译过来的,英国于1924年颁布《垄断法》已具有专利法的雏形,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全面的专利法是美国在1690年制定的.尽管历史曾发生过关于专利制度的大论战,但建立专利制度的国家越来越多.1850年只有十个国家,而现在已增加到一百六十多个国家.1、要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有专利制度专利制度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发展商品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国家,却为专利制度是否适用社会主义制度争论了几十年.直到我们普遍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同样具有商品经济属性的时候,我国的第一部专利法才在建国35年后的1984年3月12日问世,而这时美国已经准备庆祝他们的专利法200年的生日.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中,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的必备构成要件。其中,犯罪的直接客体揭示了具体犯罪所侵害社会关系的性质以及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因而是犯罪客体研究的重点。依据犯罪客体的分类,在犯罪直接客体内部又有着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之分。从保险诈骗罪的发生领域和犯罪属性来看,其犯罪客体应当是复杂客体。而从设立保险诈骗罪所侧重保护的社会关系加以考察,该罪的主要客体应当是保险活动的管理秩序,次要客体则是保险人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3)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以及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御寒保暖这一基本生活需要,更多的则是对其外在设计的要求。服装设计作为一种智力成果,在知识产权领域内的定位不够准确,保护的力度不足,这使得我国的服装业频频出现大量"山寨"和假冒的行为。我们国家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系统中没有明确规定服装设计属于受保护的客体。因此,本文将对我国服装设计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模式做出研究。本文首先对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这一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保护的必要性做出概述。紧接着,对我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途径进行分析,从著作权法、专利法以及其他法律诸如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角度对可能的保护手段做出阐述。然后,通过对国外和中国有关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比较分析研究,最终总结出完善我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不断发展,滋生出了数据挖掘这个行业新领域,数据挖掘可以给图书馆带来更多的新应用、新服务。简述大数据及数据挖掘的概念,结合图书馆大数据的来源,探讨了数据挖掘在图书馆日常业务中的应用场景,以期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5.
数据挖掘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挖掘技术是一种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知识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数据挖掘的定义、任务、过程和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高校图书馆中图书流通数据的分析,提出一些有用的知识帮助高校图书馆提高图书的借阅量。  相似文献   

16.
数据挖掘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挖掘技术业已成为提高组织竞争力及组织绩效和服务水平的非常有力的工具.公共管理的诸多领域如电子政府、政府绩效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等.同样亟待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其意义在于:公共管理领域导入数据挖掘技术是政府决策的需要,可以为政府信息共享提供技术支持,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在公共管理领城应用数据挖掘技术面临诸多挑战:数据挖掘专业人才的缺乏、政府数据来源及其应用存在的问题、数据挖掘技术自身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CERA LT弹壳手印显现系统是用于弹壳等圆柱形客体表面手印显现的先进仪器,其利用定制的光学系统和高分辨率彩色摄像机及专用图像处理软件,完成了圆柱形客体表面手印的观察、显现、提取、图像增强等一系列工作。这种技术方法具有高效无损、操作简单、图像质量高的特点,是一种有价值的新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法调整不同于物权的财产关系,其客体独特的可替代性决定了知识产权法应是一个开放的制度体系.新的知识产权客体不应仅仅局限于当初的智力成果权范式,它必须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而不断扩张,不可能停滞于某个时间点.因此,知识产权权利所指向的客体应当具有相当的包容力,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吸纳大量新出现的知识产品,即凡是市场需求能够成为商品并具有可替代性的脑力劳动所形成的知识产品都将成为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19.
马燕 《瞭望》2000,(33)
业内人士在谈到中国的专利保护成就时,大都要说到中石化集团和马燕,在有些省级领导连“专利是什么”都没有搞懂的今天,这位中石化集团公司技术开发中心产权标准处处长,为企业所做的一系列艰苦努力,自然为同行所钦佩。 迄今见过马燕两次,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子,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说起业内人士对自己的赞赏,她说:“这活儿不好干,你没看我这么瘦吗?都是给累的。” 经由这些年来苦口婆心的“布道”,不断地给科研人员灌输“抢地盘”的思想,目前中石化的专利保护已经迈入了良性循环,马燕要求:研发机构一有新的进展就申请专利。…  相似文献   

20.
吴镇东 《学理论》2013,(20):139-140
强制许可制度很早便诞生于国际贸易的历史中,但似乎一直存在着争议。所谓强制许可,在大陆是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依照专利法规定,不经专利权人同意,直接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实施其发明创造的一种许可方式,又称非自愿许可。在国际贸易之中,主要表现为授予专利权的国家在特定情形下批准专利权人之外的其他人使用该专利,而不需专利权人的同意。知识产权本身应当属于私法领域,而强制许可则多出现在公法领域。显而易见,该制度是公法向私法的渗透,为防止知识产权的滥用以及公权力的滥用,其中之利益考虑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