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社会合作规制的兴起不仅是合作治理理论的逻辑推演,而且也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社会实践所验证,理应成为我国规制模式的发展方向.多中心的规制主体、协同合作的规制行为、复合多样的规制责任以及合作高效的规制救济机制等构成了社会合作规制的运作机理.社会合作规制的运作,内在需要行政法治的保障.为此,我国行政法需要从行政法的国家与社会理论的发展、行政法制度根基的重构以及行政法原则和制度的创新等方面进行能动的法治回应. 相似文献
2.
高松元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6):18-21
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日益突显,迫切要求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主要目标是将全能政府模式转变有限政府模式,即政府让权于社会,实现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在现代民主社会,有限政府模式是一种法治型政府模式。由于权力扩张的冲动,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政府常以"创新"为由,突破宪法与法律约束,不断地扩充自己的权力。因此,社会管理创新需要通过完善宪政制度与健全法律体系,对有限政府的权力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3.
《理论探讨》2015,(6)
从思想观念、制度结构、主体行为三个维度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推进路径,可以发现,思想观念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根本影响因素,需从制度人本、制度公正、制度统一、制度合理、制度法治等五个方面强化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观念变革;制度结构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核心影响因素,需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重构、完善社会管理职能体系、重组社会管理组织结构、健全社会管理相关规范、加强制度实施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优化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体系安排;主体行为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需从加强党委领导、突出人大监督、促进政府负责、注重司法保障、推动社会协同、增强公众参与等六个方面改善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4.
从思想观念、制度结构、主体行为三个维度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推进路径,可以发现,思想观念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根本影响因素,需从制度人本、制度公正、制度统一、制度合理、制度法治等五个方面强化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观念变革;制度结构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核心影响因素,需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重构、完善社会管理职能体系、重组社会管理组织结构、健全社会管理相关规范、加强制度实施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优化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体系安排;主体行为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需从加强党委领导、突出人大监督、促进政府负责、注重司法保障、推动社会协同、增强公众参与等六个方面改善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5.
《理论探讨》2021,(5)
从整体上探讨"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相关政策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发现:"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总体遵循"技术赋能—权力规制—制度供给"的逻辑框架,即以权力规制为中轴,包括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与强化营商主体责任两个方面;以技术赋能、制度供给为两翼,包括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增强监管执法创新、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营商法规供给、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等六个方面,共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目标的实现。三者的关系逻辑为:通过技术赋能突破权力规制的阻力与障碍,促使政府清权、减权、放权落到实处;通过制度供给规范和约束政府的权力,奠定和巩固权力规制的基础,防止和避免规制的"内卷化";技术赋能与制度供给之间则互为重塑与保障。这一研究为地方政府开展"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实践提供了参考模板。 相似文献
6.
政府、市场与社会——从三元结构理论看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市民社会理论完成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领域的分离,为社会中介组织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三元结构理论则为分析社会中介组织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因此,以三元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为其理论平台,详细剖析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的必然,分析其理论缺陷和不足,并进而提出社会中介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基本发展取向市场取向、法治取向和责任取向,以期对社会中介组织走上健康、规范、持续的快速发展轨道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动员,是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一大政治优势和独特的领导方式,是其从弱小走向强大、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重要武器。在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动员实践过程中,深刻蕴含着其内在行为逻辑——建构"共意"。深入细致地阐释党与农民建构"共意"的过程、实质和理路,有助于揭示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动员的作用机制,这对于当前更好地形塑党与农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智慧和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民分化、社会互动与农户参与合作社的行为决策机制研究——基于3县6社358户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来自3个县市6个合作社空间覆盖范围内35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资料,以实证检验农民分化与社会互动对农户参与合作社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确实存在着农户从入社意愿向入社行为转换的障碍,二者之间的数量差异占样本农户的比例高达36.9%。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民分化会通过信息的传播及农户对信息的占有差异而对他们参与合作社的入社决策行为产生影响;社会互动会通过村域交往促进信息的传播,增进农户对合作社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助于更多的农户采取入社决策行为。整体来看,农户对合作社信息掌握情况对他们最终是否采取入社决策行为产生关键作用。因此,着力填补不同阶层以及具有不同资源禀赋条件的农民之间的知识鸿沟对当前农民合作社不断扩增社员规模、提升合作水平、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的效应,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行为-过程范式的主要特点是更关注实然状态,主要依赖经验分析,更多地突出语境化。以行为-过程范式为分析工具,我们认为,可以从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加快机制层面的改革、提升乡镇人大的法治化水平、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培育良好的社会环境等五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完善当前我国的乡镇人大制度。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20,(1):108-113
基于共生理论来展开逻辑—风险—策略的分析框架,可以深入理解中国枢纽型社会组织的逻辑发生学。从发生秩序论、实践动力和目标指向来看,枢纽型社会组织呈现组织化—再组织化的交互逻辑、政府与社会的互塑逻辑、政府与组织资源的互依逻辑。从共生界面分析,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面临权力过载、目标偏移、内源性腐败、结构性失衡和社会认同偏离等或然风险。因此,我国需要构建政府—枢纽型社会组织—会员社会组织的对称性、均衡性互惠合作共生关系,以价值理性来引导枢纽型社会组织治理制度创新;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走向政治性与社会性的融合之路;加强腐败治理与防范,完善科学有效的监管体制机制;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与会员社会组织间民主平等的合作治理机制;注重扶优扶强与扶新扶弱政策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政府改革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诉求.政府制度变迁是政府转型的本质,需要通过对政府转型的制度变迁框架分析,揭示出变迁的动因与过程.政府转型的动因源于制度间失衡与政府官僚机构路径依赖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了政府转型的制度变迁框架模型,研究了行为主体间的作用机制,并就我国的政府转型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