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证据制度无论在证据观念、证据立法以及证据运用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种不完善的证据制度已经给我国的行政审判实践带来危害。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行政诉讼证据观念;借鉴域外有益的实践经验,加强、加快我国行政诉讼证据理论的研究;参照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之道,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诉讼证据规则,乃是完善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25)
发展和完善中国国行政诉讼制度,对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对于行政相对人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都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我国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权是有限的,应当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放宽原告资格,简化被告制度,完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3.
“谁行为,谁被告”是对我国现行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谁主体,谁被告”的完善,是由人权理念的提升、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中国加入WTO等现实国情决定的。文章从宪政基础、现实基础和行政行为的性质等方面探讨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的理论基础,进而论证“谁行为,谁被告”的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应当"完善行政诉讼体制机制"。在实践中,"信息不存在"已经成为行政机关拒绝公开政府信息的最主要理由之一,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信息不存在"案件行政诉讼体制机制的不健全。要加强对行政机关答复"信息不存在"行为的监督,防止行政机关以"信息不存在"为理由,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完善"信息不存在"案件的行政诉讼体制机制,解决行政诉讼中遇到的概念混淆、举证责任、证明标准不明确等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5.
梁潇 《理论探索》2015,(1):120-124
协同式行政诉讼是行政审判的"变通"。协同式行政诉讼重新诠释了行政诉讼的诉讼价值:有利于对行政争议的实质解决,有利于被诉行政行为既符合行政合法性原则也符合行政合理性原则,强调行政诉讼过程中的"交往正义"。协同式行政诉讼的构建思路包括:加强司法权、行政权和公民权的良性互动,对行政调解的明确认可以及对现有诉讼和解撤诉程序的规范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主要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关证据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建立的。经过多年审判实践,发现在举证责任制度,被告补证制度、行政诉讼证明标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找到解决之方法可完善我国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周健翔 《学理论》2009,(25):101-103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行政诉讼本身的特征来加以分析,根据诉讼第三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将其划分为行政主体型、行政相对人型以及行政第三人型,既保证了法律关系的逻辑连贯性,又便于法官判断,同时也有利于诉讼第三人明确诉讼自身权利,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强化政府责任,推行依法行政是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之一。责任政府的建构必须与我国的法治建设相结合,追究行政责任,必须完善行政诉讼法,尤其是完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公民充分享有诉权,是实现政府权力本位向公民权利本位转变的基本条件。为此,建立责任政府需要完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从而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9.
王全法 《学理论》2010,(13):115-11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目标,根据法治的要求,国家机关的行为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行为时,如果没有根据法律的规定收集证据,则在行政诉讼中就不能以这些非法收集的证据作为自己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我国有关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这些规定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于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没有完全排除等,因此我国关于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调解:基于能动司法的语义、功能及限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文升 《行政论坛》2011,18(2):63-67
司法能动主义作为一种司法哲学的出现,其主要依据是为协调法律的稳定性和社会变动性之间的矛盾。而现代诉讼理念是以保障当事人的诉权为核心,调解等非诉讼解决机制能够使当事人具有更广泛的程序选择权。基于这样的时代要求,行政诉讼调解机制得到了实践和理论的支持。因此,在案件数量增多而司法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要更好地发挥司法能动性,积极解决纠纷,就必须加大行政诉讼调解的力度。为此,在明确行政诉讼调解限度的前提下,完善诉调对接制度,多方合作解决纷争,将行政诉讼机制与调解机制有机衔接,形成共同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统一体,建构化解矛盾的综合优势和长效机制,从而缓解行政诉讼资源有限与人们诉讼需求增多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我国的行政纠纷越积越多,治安管理中的矛盾纠纷尤为明显。传统的单一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已难堪其重,行政纠纷解决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更新纠纷化解理念,完善行政调解制度,加强信访制度建设,改革行政复议制度,改进行政诉讼制度,加强几种纠纷化解方式的衔接,对我国的行政纠纷化解和治安管理工作的加强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2.
徐锐 《学理论》2013,(23):121-122,127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原告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原告资格却仍难以确定。通过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认定标准的相关规则及评析,可以分别从实体及程序规则方面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指导性案例: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司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5,(4):65-69
随着法治进程的深入,《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经提上日程,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其中的重点问题之一。但是,在立法修改之前,司法者需要面对有限的法律规定与社会中扩大受案范围需求之间的矛盾,指导性案例的出现提供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新思路。指导性案例5号和22号分别将抽象行政行为和内部行政行为纳入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中,从而有效地规范了行政行为,保护了行政相对人的权益。通过指导性案例的方式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有其特殊的价值和优势,例如,尊重立法者、在司法实践中获得实效、利用文义解释方法维护法治秩序,以及鼓励法官的创造性等等。当然,这种方式并非完美,我们需要对其缺陷保持必要的警惕。  相似文献   

14.
刘宇 《学理论》2012,(13):140-141
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司法救济制度,是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相并列的一项独立的诉讼制度。尽管税务机关涉及的行政诉讼案件不是很多,但是税务机关固有的一种优越感,导致税务机关对行政诉讼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多,结合工作实践,从行政诉讼的概念、行政诉讼的证据、行政诉讼的程序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白林  胡创伟  牛琪  方栋 《瞭望》2021,(18):21-22
香港《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4月13日刊宪.条例草案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作了系列修订,目前正在立法会审议.此次修例工作旨在以本地立法方式落实全国人大决定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的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充分体现特区政府维护宪法和基本法所确立的宪制秩序、依法治港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存在严重缺陷,这表现在:行政主体概念界定混乱,行政主体范围界定不够清晰,行政违法失职行为的责任追究不明确,行政主体资格与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相等同。完善我国行政主体理论,需重新定位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角色,重新界定行政主体概念和范围,重新建立行政主体资格与行政诉讼被告资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范围即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从司法审判的角度讲,是指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哪些行政行为拥有审判权;从民可以告官的角度讲,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在哪些方而就行政机关的侵权行为向人民法院捉出控告.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确定,对于实现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和管辖、审理等程序的具体规定,都具有极大影响和积极作用. 一、确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原则和意义哪些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受理,哪些行政案件人民法院不能受理?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诉讼审查的适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审查的适当性是指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审查应达到什么程度。目前,我国法院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审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仅限于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而不包括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只限于合法性审查,一般不包括合理性审查。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审查体系,架构合理的审查模式,有必要区分法律问题和事实问题,分别确立适当的标准和范围。  相似文献   

19.
陶慧 《学理论》2013,(17):122-123
我国出于保证行政管理效率及其连续性、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及公共利益优先理论等方面的考量,采用行政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但随着我国行政诉讼实践的开展和行政法学领域相关问题讨论的深入,理论和实践领域对我国行政诉讼中不停止执行原则的质疑之声越来越多。为了充分发挥行政诉讼的功能,确保公民权益保护的无漏洞性和有效性,我国应借《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契机,放弃不停止执行原则,改用停止执行原则。  相似文献   

20.
在行政诉讼中立案难的问题一直广受人们关注,虽然国家也相继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来改变现状,但实践中还是问题重重。分析行政诉讼立案的现状和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建立行政预立案登记制度;说明理由制度的进一步确定;出台行政首长出庭制的法律;建立完备的网上电子登记系统;成立公益诉讼专门的立案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