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康》2020,(22)
正汉阳铁厂的建成投产,比日本的一家钢铁企业八幡制铁所早七年。这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规模仅次于德国费尔克林根钢铁厂,居世界第二位,被称为"东方雄厂"。张之洞是被毛泽东认为的少数几位不应被忘记的近代中国人之一。在张之洞署理湖北期间,创建了汉阳铁厂等一系列近代工业企业,因而被誉为中国近代的"钢铁之父"。上回说到,1890年4月,到湖北上任不足半年的张之洞就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2.
胡启 《政策》2010,(11):60-60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身的历史,每一段历史都记载着城市的发展。 汉阳,被历史记载的一座秀美山川。武汉,曾取"字"武昌的"武",汉阳的"汉",在清朝时作为武昌与汉阳的简称,那时候,还并不包括汉口。  相似文献   

3.
汉冶萍煤铁有限股份公司(也有称“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是旧中国薄弱的现代工业中最早建立的大型煤铁联合企业。其历史可追溯至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而为一,于是年2月在清农工商部注册,正式成立汉冶萍煤铁有限股份公司。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拆迁,历时48年,近半个世纪。粗略地划分其历史,有以下几个时期: (1)完全官办时期,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至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早在1889年(光绪十五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即筹办广州铁厂,旋因他移督湖广,就将已购之英国机器移至湖北汉阳,于1890年动工  相似文献   

4.
汉阳,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昔日,“汉阳造”一度蜚声海内外;今天,振兴武汉制造业,重振“汉阳造”雄风的呼声,将我们热切的目光再次引向这里。“把汉阳作为武汉现代制造业基地”,既是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更是武汉,这座拥有辉煌历史的城市以及她的800万儿女的殷殷重托和切切期盼。  相似文献   

5.
汉阳铁厂系晚清最大的工矿企业.其厂址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既受制于彼时洋务派系当事者之间的政争。也应归因于张之洞基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客观分析。汉阳铁厂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具有重要的符号意义。对于汉阳铁厂选址细节的探讨,既可窥视政治与经济、自然与社会等各种因素在晚清官办或官督企业创办过程中的作用.亦可借此审视近代中国工业化之复杂境遇和坎坷路途。  相似文献   

6.
湖北武汉是中国近代最早兴建钢铁工业的地区。汉冶萍公司作为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钢铁煤联营企业,“阳夏一厂,冶萍两山,为全国富强命脉所系。”其规模之庞大,影响之深远,为中国所仅有。汉冶萍公司的历史,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历史,堪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惜乎办理不良,营业日就衰败,终至沦为日本钢铁工业的原料开采机构。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了建立战时工业的需要,断然决定对汉冶萍公司汉阳铁厂、大冶铁厂实行征用拆迁,另在大后方创办新厂,以树立国防重工业的基础。依靠武汉会战赢得的宝贵时间,克服重重困难,湖北钢铁工业完成了重要工业装备跨区域转移的空前壮举,从而奠定了大后方钢铁工业的基础,为全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长江论坛》2011,(1):100+97-F0002,F0003
在“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内,有大量的实物与图片述说着这段历史。 1890年(光绪十六年),张之洞在汉阳龟山北麓创办湖北炼铁厂,因地处汉阳,一般均称作“汉阳铁厂”。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16,(11)
正湖北从来不缺乏创新的基因。两千年前,楚国青铜器独领世界风骚;百余年前,汉阳铁厂成为中国觉醒之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仅在深圳这块创新创业热土上,就有无数湖北人在打拼,进而脱颖而出。"近年来,湖北本土也在大步追赶,但步伐还要加快。"省政协常委和省直部门在协商会上沟通交流认为,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9.
刘立强  王亮停 《前沿》2011,(10):167-170
张之洞和盛宣怀是晚清洋务运动中的显赫人物,也是我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奠基人,汉阳铁厂是他们共同创业并取得成功的历史见证。二人关系研究是我国近代史研究中有待深入的领域。本文拟通过对张之洞和盛宣怀在汉阳铁厂问题上由争夺到合作关系的研究,推进二人关系研究,便于更全面地了解我国早期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成败得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某些鉴戒。  相似文献   

10.
谢少安  周启红 《前沿》2010,(14):67-70
服务外包是拉动湖北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本文通过研究,认为湖北具有发展服务外包"三重利好"和"三大优势",客观地评价湖北服务外包的起步较早、发展较慢、潜力巨大的发展态势,提出了湖北把服务外包比较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的五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武汉,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其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由于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又称"江城"。武汉更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著名的武  相似文献   

12.
胡松涛 《黄埔》2012,(6):32-34
家父胡金通早年在宁波的浙江保安团服役,驻扎在奉化县溪口镇。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的序幕拉开了。父亲所在的部队随宁波防守司令部开赴上海前线,在张发奎将军所指挥的右翼军阵地上与日寇进行战斗。当时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很落后,他们用的步枪是“汉阳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共武汉市汉阳区委坚持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核心工作,聚焦主业主责,深耕党建"责任田",以"五个最"鲜明导向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着力打造党建工作"汉阳造"品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开辟汉阳高质量发展、转型发展新境界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理论指出,不同的资源条件构成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基于比较优势而构筑竞争优势,是区域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对城市发展来说,关键是在正确认识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准确定位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规划。汉阳区独居三镇一方,空间广阔,资源丰富,特别是工业基础雄厚,产业特色鲜明,应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一、发挥老工业城区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汉阳是我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汉阳造”曾名震中外。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区,汉阳在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产业基础、技术工人和交通设施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以中国近代最大的钢铁厂汉阳铁厂之厂址决策过程为例,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层层考辨,揭示中国传统政治与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张之洞、李鸿章两大洋务集团之间的斗争,对当时企业的创办及生产经营方面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世博志愿者被游客亲切地称为"小白菜",来自市人大机关的15名指定日志愿者因为"超龄",形象地自称为"大白菜"。  相似文献   

17.
彭超美 《世纪行》2012,(8):21-21
湖北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湖北省的"两增同步",根本出路只能是科技。  相似文献   

18.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在各地纷纷涌现.政府在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宣传发布、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主导作用越来越强.但有一类创意产业园区,大部分在工业遗址上由艺术家自发聚集形成,后期政府介入改造.政府的介入改造会对这种自发形成的创意产业园区有什么影响呢?政府在改造过程中的职能又如何定位呢?本文以“武汉824汉阳造”为例,揭示汉阳造从自发形成到政府推动的“汉阳造改造工程”中,政府所起的作用,并分析政府的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19.
王玮琦 《春秋》2012,(2):42-45
京剧形成初期,被称为"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的谭鑫培(1847-1917,湖北武昌人),以圆润而含蓄的"云遮月"嗓音,"文武昆乱不挡,唱念做打俱精"的技艺开创"谭派",是京剧有史以来传人最多、流布最广、影响最大的老生流派。其裔孙谭富英(1906-1977),  相似文献   

20.
"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充分利用"汉阳造"的历史文化,将老工业基地打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区、知名企业聚集区和特色文化包容区,再次擦亮了"汉阳造"招牌。本文对"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进行考察调研,旨在通过对"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现状及打造升级"晴川创意谷"的过程进行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