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强文化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的资源优势、求同存异的思想基础、领域广泛的多元文化底蕴,对文化建设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民主与团结作为其鲜明特色和灵魂的政协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积极主动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人才队伍、宣传平台和工作经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优势。对此,人民政协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包括了为文化政策制定、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布局积极建言献策,以传承政协文化传统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切实发挥政协机关报刊、门户网站的理论研究和文化宣传重要窗口作用,充分利用来自各领域人才贤达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把书画院、文史馆建设成为发扬民族艺术精髓、研究整理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罗一民 《群众》2011,(10):25-26
加强文化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的资源优势,求同存异的思想基础,领域广泛的多元文化底蕴,其价值取向、社会功能以及工作方式等,能为文化建设提供独特的贡献,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政协文化     
周国富 《今日浙江》2008,(19):10-11
政协文化是指人民政协的理论体系、思想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制度形态、工作方法及独有的风格和气度。政协文化是反映我国爱国统战线、基本政治制度和协商民主实践的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文化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孕育和催生政协事业的基因,是渗透在政协方方面面的血脉,是推进政协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切实加强政协文化建设,对于更深入地把握政协性质、地位和作用,更准确地把握政协工作理念、规律和特点,推动工作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全省工作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我国政治运行程序中的重要环节,又是人民行使监督权力的重要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政协民主监督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充分发挥政协民主监督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协70多年来的发展创造了建设协商文化“三个统一”的基本经验:一是人民政协拥护党的全面领导与接受党对政协工作的指导相统一,建设具有向心力、凝聚力的文化;二是人民政协发挥独特优势与创新协商制度相统一,建设具有生产力、组织力的文化;三是政协委员增强履职能力与提升提案工作质量相统一,建设具有革新力、创造力的文化。中国特色协商文化应当具有协商行动走实走细、协商规范开放创新、协商效应增进扩大的三重结构。新时代的协商文化应当含摄和整合主体性文化、信任文化、创新文化、亲民文化、生态文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同时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我们认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基本内容为切入点,具体而深入地分析它们与和谐文化的内在关联,是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建设关系的一个深度视角。从这个深度视角我们发掘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基本内容,对于和谐文化建设各自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作用,为和谐文化建设分别提供着理论指导力、理想感召力、精神凝聚力、道德规范力,同时,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互融互促,共同构筑着和谐文化建设必需的力量源泉,从而充分彰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之义。  相似文献   

8.
王晋强 《传承》2013,(4):68-69
文化强国战略,事关中华复兴大业,需要有识之士热心参与,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应充分发挥参政党自身的优势,服务地方特色的文化建设,助推地方企业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和廉政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关键。而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需要对一些事关文化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有清醒的认知和鲜明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绘就了文化改革发展宏伟蓝图,勾勒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美好前景,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统一战线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既要突出加强文化统战工作,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作用,更要加强统战文化建设,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作为统一战线理念、精神、传统和规范的集中体现,统战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统一战线巩固发展和作用发挥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能够为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我国各民主党派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面广的独特优势,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确立了建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鲜明地回答了事关当代和未来文化发展的重大命题,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华文明以文化立基。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迈进,已经成为全党和命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与企盼,也给传统报刊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3.
文化惠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文化建设的宗旨。基本文化权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大力推进文化惠民,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改善文化民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根本目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做好文化惠民工作,要着眼于设施更加完善、队伍更加健全、活动更加新颖、内容更加丰富,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拓宽服务覆盖面,创新服务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全省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定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贵在践行,具有鲜明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14,(10):39-40
<正>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新要求,并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作用,不断丰富和完善协商民主形式,"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界别是人民政协的组成形式和重要特色,广泛吸纳了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各行业的代表人士,汇聚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独特的智力优势。深入开展界别协商,将界别优势作用与政协协商议政有机结合,对促进政协政治协商创新、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文化的独特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形,社会主义文化有魂,二者互生共赢,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育人特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经验说明了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行。运用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力和吸引力。要遵循文化创作和传播内在规律,使文化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17.
唐泽斌 《世纪行》2012,(2):20-22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人民政协的职责和传统,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为竹山县政协推动文化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相似文献   

18.
徐海 《群众》2014,(7):60-60
近年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载体之一的全民阅读,受到社会各界的鼓与呼,并被列为田家文化重大工程而写入十八大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各地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包括为全民阅读立法,竞相推进这一事关我国软实力提高、事关人的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9.
侯元 《前进》2013,(3):46-47
党的十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实力,让文化成为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力和推动力,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杨显斌 《前进》2008,(6):47-48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集中各方智慧,形成伟大力量的源泉。突出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发挥政协优势,是我们政协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