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治安主体多元化是市场经济下社会结构多层级化的表现。治安治理体系构建要在公安机关为主导的制度框架内,通过凝练治安主体价值共识、构建协同型的责任主体和多维合作的治理机制,形成多元主体良性发展,实现社会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公民自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商事主体间的治安纠纷,因商事主体的民事纠纷而引起,多发生在商业主体较为集中的场所和区域。其形成的原因有:市场经济的自发性是商事主体治安纠纷的根本原因: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是商事主体治安纠纷的催化剂;相邻权纠纷是商事主体治安纠纷的导火索。商事主体间治安纠纷。直接危害商事主体人身和财产安全,甚至诱发“命案”;易滋生欺行霸市类案件。扰乱当地市场秩序。建议健全“商区”誓务制度建设、完善巡逻勤务制度建设、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等措施预防和减少商事主体间的治安间纠纷。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主体活动的日趋频繁和复杂,原有的单一中心的治安服务供给体制所具有的局限性使得治安服务供求矛盾日趋凸现,引入多元化的供给主体是缓解这一矛盾的现实理性选择.一般而言,某一社会产品(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属性特征.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在对社会治安服务的属性进行细分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类别社会治安服务的供给主体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理论为我国治安管理理论和实践导入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以推行农村社区警务为契机,挖掘农村现有的社会资本存量.大力培育农村良性社会资本,是完善我国农村治安防控体系的新路径。为此,要推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培育信任社会资本;加强规范社会资本的培育,建立农村治安自律机制;组建农村治安网络,实现农村治安防控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社区治安供给应当是一种有效供给。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社区治安供给应当遵循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供需均衡原则,按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供给。经济学视阁下社区治安供给包括政府供给、市场供给、产前契约供给、志愿供给、社区自治供给等。社区治安供给主体是多元的,但就单独而言,其效用又都是有限的。因此社区治安供给需要优化。其策略有:发挥政府供给主导作用,引入竞争机制;确立市场供给合法规则,与政府供给互补;依托社区成员主体角色,倡导产前契约供给;加强社区文化培育,大力发展志愿供给;努力发展市民社会,提升社区自治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6.
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认为,社区治安参与是一种社会行动现象。治安参与行动过程涉及行动者、目标、情境和规范要素等具体内容,社区治安参与的路径选择,要平衡参与主体之间的权力格局,对接不同主体的价值期待,丰富拓展治安物质文化资源,建立完善的治安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7.
不同经济形态的治安秩序有不同的特征,我国自然经济条件下的治安秩序是以追求绝对稳定为价值取向,以“三纲五常”封建伦理为调控手段,以“德主刑辅、以法辅礼”为基本对策的治安秩序;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治安秩序是以区域封闭为特征,以高度统一为基本控制模式,随社会政治动荡而发展变化的静态治安秩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治安秩序是以社会治安动态平衡为价值取向,以法律控制为基本模式,适应社会经济和个性发展的现代治安秩序。  相似文献   

8.
正确区分、认识和掌握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治安不同的特点,是做好当前城镇治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城镇治安“防控力”与“破坏力”、基本特点、主体职能任务、治安行政管理、公众参与动力及方式、群防群治力量、警民关系与警察形象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可以了解计划经济条件下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治安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社会治理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化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因而建构一种新的开放性的多元治安主体模式,是有效回应社会治安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在这种"一主多元"的治安主体结构中,党委和政府是领导主体,公安机关是核心主体,保安服务公司与社会治安防范组织是重要主体,社会民众是基本主体。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建构好"一主多元"式的治安主体结构的向度,以凝练价值共识取向、构建协同型的责任主体与创建多维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准治安问题是指可能即将成为治安问题,但当前还不是治安问题的社会问题。相比一般社会问题,准治安问题与治安问题有更为特殊的联系。其特征有:两面性,潜在危害的针对性,脆弱性,治理手段的社会性。准治安问题的理论依据有:沙堆理论,危害最小化理论,治安防控主体多元论。应对准治安问题的宏观策略有:认清准治安问题与社会问题、治安问题的关系,重视对准治安问题的规范与引导,实施对准治安问题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1.
转型中的中国由于巨大的社会变迁,正进入一个"风险社会",甚至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不断增加,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突出,社会对安全需求的种类和数量快速增长。在新形势下,公安工作需要适时转变工作重点和服务目标,有针对性地对风险社会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流动人口犯罪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犯罪是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负面效应,是当前社会治安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流动人口犯罪问题不仅是社会治安问题,它还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真正做到政府牵头,公安为主,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的犯罪,达到对流动人口的合理化、规范化管理,才能更进一步地促进社会政治安定、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保安业在历史发展中有不同模式。旧中国保安组织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新中国保安业是协助公安机关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治安辅助力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保安业管理的诸多方面已不适应现实需要。我们应当按照保安业的性质与市场规律,依据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的规定,立足改革,加强监管,面向市场,促进发展,逐步完善对保安业的监督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4.
公共治理转型的全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发生从旧到新的治理转型,治理转型实际上是一场全球性变革运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性公共治理转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全球治理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模式,为中国探索和建立更为有效的公共事务"治理"模式,实现公共治理向"良好治理"方向的转型提供了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目前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已经不适应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和社会公众的要求。有效的体系是国家体制与公共服务体制的统一体,而市场化和社会化是当前公共安全工作发展的趋势。应基于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发展的趋势和问题,以社区治安为基础,发挥公众和社会组织的功能,重新整合公共安全要素,在中国公共行政制度创新的压力下,构建一个政府管理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社会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新型社会公共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我国民爆公共安全问题日趋严重,迫切需要开展对民爆公共安全本质、规律的研究。对民爆公共安全的研究,是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需要,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是完善和发展公安学科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治安防控是中国公安机关适应新形势下动态治安管理需要所采取的新举措。在治安防控中进行时空整合,有利于提高快速反应的实战能力,有利于提高我们发现和预防犯罪的能力,有利于发现和打击现行犯罪和预谋犯罪。  相似文献   

18.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公安机关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是现代警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出现、新媒体环境的形成以及警察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使公安机关与媒体倾向于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即公共关系学意义上的沟通关系。公安机关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与媒体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障碍。运用SWOT分析方法,可以发现公安机关与媒体沟通关系中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及挑战,从而为双方构建良性的互动关系提供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综合治理是我国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总方针。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的同时,加强安全防范工作,抓好“三防”体系建设,是社会综合治理的关键。“三防”体系建设是综合治理防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措施体系的主要内容,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谓“三防”即人防、物防、技防。  相似文献   

20.
政府的社会治安职能具有政治性和公共性双重属性。中国的社会治安行政管理涵盖了政府的社会治安职能。在政府改革的背景下,社会治安的治理正在由管理式治理转变为公共服务式治理。治安行政发展变化的十几年中,其阶级统治的属性逐渐下降,公共性逐步上升,并在理论上完成了社会治安行政与公共服务的统一。在具体内容上,公共安全服务不断丰富和深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公共安全服务成为社会治安行政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