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晋 《学习导报》2014,(7):37-40
《天演论》和《物种起源》:唯物史观前奏曲 在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过程中,有两本进化论著述对毛泽东的影Ⅱ向不能小看。一本是严复翻译的赫胥黎《天演论》,一本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相似文献   

2.
考辨《中庸》的作者,首先要厘清《史记》之《中庸》、《子思》之《中庸》与《礼记》之《中庸》的关系。其实《史记》之《中庸》、《子思》之《中庸》与《礼记》之《中庸》不是一回事,《礼》之《中庸》只是《史记》之《中庸》或《汉志》之《子思》的一篇而已。要证明今本《中庸》的作者,可以从“检讨主张《中庸》非子思所作的立论根据”、“辨析《礼记》与《古记》的关系”、“分析《中庸》与《孟子》的关系”等方面分析。无论从哪个方面分析,都可以确定《礼记·中庸》为子思所作。  相似文献   

3.
闻,最开始的意思是听。《说文解字》云:"闻,知闻也。从耳门声。"在古汉语中,闻多作动词用,比如《木兰诗》中"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的闻,是听见、听到的意思;《出师表》中"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闻,表闻名、传扬之意。闻也作名词用,比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的闻,指的是见闻、知识;《论语》中“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的闻,指的是名声、名誉。  相似文献   

4.
严正 《学习导报》2010,(19):40-40
《新湘评论》是一本有思想、有品位,值得信赖的好书。我喜欢看"湘江杂评"栏目里的文章,看后让人有大快之感。特别是《肢体导演张艺谋》一文。张艺谋曾以导演《秋菊打官司》、《红高粱》等电影走红。  相似文献   

5.
松本清张是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始祖,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本论文以他的代表作品《砂器》和《点与线》为中心,对松本清张社会派推理小说中社会性的表现进行分析。采用崭新视点,利用《广辞苑》《日汉大辞典》中关于"社会性"的解释,明确"社会性"一词的含义——犯罪动机的社会性与故事背景的社会性,结合对麻风病人的社会歧视、战后日本民众"隐藏过去"的普遍意识、官商勾结、拜金主义盛行等具体事实,说明松本清张社会派推理小说中"社会性"的表现,并对日本战后社会的特点及松本清张社会性风格的成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1930年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反对本本主义》,一篇是《调查工作》,这两篇文章都是石印本小册子,革命时期这两个小册子都丢失了。1957年福建龙岩上杭县一位农民发现了《调查工作》小册子,被中央档案馆收藏。毛泽东看到这本小册子后,认为极其重要,将名字改为《反对本本主义》并编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这就是说,真正版本的《反对本本主义》至今没有发现,考证这两篇文章的来龙去脉,对于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诚信思想精蕴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的著作。《大学》认为,治国应以"修身"为本,而"修身"又以"诚意"为本,"为民父母"的伦理基础是"诚其意",诚信教育的人格前提是"毋自欺"。所论对当代探讨诚信缺失的社会根源以及创建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正裕 《党的文献》2014,(2):113-117
美国斯图尔特·施拉姆教授和日本学者武田泰淳、竹内实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到,1946年,诗人佩恩在延安访问期间曾听说编印过一本收录有70首毛泽东诗词的诗词集。这一信息受到了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追根求源之后,终于在《林伯渠同志诗选》中发现了《读〈风尘集〉有赠》诗二首,经过研读与分析,可以推断出诗中提到的《风尘集》就是毛泽东编印的第一本个人诗词集。据考证,佩恩关于这一诗词集的说法,有的是正确的,有的存在讹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诗词集的名称应为《风尘集》,而不是《风沙诗词》或《风沙集》;第二,诗词集应是毛泽东1935年12月至1936年1月之间在瓦窑堡编印的,而不是在延安;第三,收录的诗词篇数应为7首或17首,而不是70首;第四,印数极少这一说法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9.
<正>《廉政瞭望》第15期刊登《开会时,你还敢在领导眼皮底下接电话吗?》一文后,舆论反响强烈:多家报刊杂志全文转载,人民网、《新京报》等就该文发表评论,东方卫视《看东方》栏目予以专题评介。对本文涉及的"干部开会打电话"与"领导借处理打电话者逞官威"两方面问题,《北京晚报》、《羊城晚报》等知名媒体还分别刊登了有专家、官员、网友等参与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李盈 《当代贵州》2010,(7):18-19
<正>《当代贵州》:您认为信息化建设对贵州有什么重要意义?朱华:一句话,信息化是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撑杆"。最近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邀请,我写了一篇文章《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在文章里面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是阿基米德的三大名言之一,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1930年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反对本本主义》,一篇是《调查工作》,这两篇文章都是石印本小册子,革命时期这两个小册子都丢失了。1957年福建龙岩上杭县一位农民发现了《调查工作》小册子,被中央档案馆收藏。毛泽东看到这本小册子后,认为极其重要,将名字改为《反对本本主义》并编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这就是说,真正版本的《反对本本主义》至今没有发现,考证这两篇文章的来龙去脉,对于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宗羲佚著《理学录》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是黄宗羲对研究宋、元、明儒家学术思想史的最大贡献。但在两部《学案》之前,黄宗羲其实已有一部梳理宋、元、明儒家学术思想史的著作《理学录》。笔者几年前偶然发现了这部失传已久的著作,本文即是对该书的研究。笔者首先考察《理学录》的内容和体例,进而检讨该书与今本两部《学案》之间的同异关系,最后指出该书的价值和意义。依笔者考察,《理学录》是今本两部《学案》的来源,反映了黄宗羲整理宋、元、明儒家学术思想史的最初构想。其中不少今本《学案》不见的文字,尤其是黄宗羲评论人物或学派的一些案语,对于研究宋、元、明的儒家学术思想史,特别是研究梨洲本人的学术思想史观,提供了最新的文献材料。《理学录》的发现,让我们对今本《宋元学案》的成书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从《理学录》中宋元的部分,到梨洲原稿《宋元儒学案》,再到今本《宋元学案》,构成今本《宋元学案》成书的完整过程。最重要的是,《理学录》的发现,既让我们了解到梨洲在康熙初年对宋、元、明儒家学术思想史的看法,又让我们掌握了从《理学录》到《学案》之间梨洲对宋、元、明儒家学术思想史看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大戴礼记·用兵》是专门记述孔子军事思想的文献,因曾有学者对其可靠性提出质疑,从而使该篇文献的学术价值受到了严重忽视。实际上,《用兵》篇是传流有自的可靠文献资料,它本属于《孔子三朝记》的内容,后经戴德辑录而编入《大戴礼记》。《用兵》篇是对孔子有关战争得失的经验总结,他将战争区分为"圣人之用兵"和"贪者之用兵",进而形成了他的"禁残止暴"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8月2日,中国文学翻译家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一时间,媒体的目光聚焦到这位经年沉醉于中外文学世界里的翻译家。他笑着作答:"这是中国文化的胜利。"而他的心境,依然波澜不惊,如同书桌上方那束温和的灯光。就在那束灯光下,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一本本翻译作品之中:《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  相似文献   

15.
杜晓莲 《党的建设》2011,(12):42-42
年幼时,在堂屋的抽屉里放有两本用毛笔抄写的“书”,依稀记得一本为《三字经》和《百家姓》,另一本叫《四言杂记》。书皮泛黄,书角早已没了棱状,书页破碎,墨迹模糊。祖父说,这是他小时候的宝贝,陪伴了他一生。  相似文献   

16.
曹应旺 《当代贵州》2020,(10):78-78
毛泽东从韶山读私塾时起,就读了《论语》,也读了《孟子》。他从小就熟悉《孟子》的思想观点,包括"实事求是"内容的重视事物特殊性的观点,重视区别不为与有为、不为与不能的观点。《孟子·滕文公上》中记载:许行主张"市价不二":"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孟子批评道:"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10,(2):55-55
<正>朱相远在2009年12月21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有些人把拥有崇高理想与信仰的人称为理想主义者,把有共产主义理想,误解为理想主义。实际上,理想与理想主义,是两码事。理想主义一词来自西方。笔者曾查遍国内各类权威性的辞书,查不到"理想主义"。最后从《汉英词典》  相似文献   

18.
曾凡跃 《求实》2012,(8):29-32
虽然改变世界同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实践观的主旨,但它们所阐释的改变世界的思想维度和语境存在差异:第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侧重于从新旧哲学旨趣的根本区别的角度提出,《德意志意识形态》则侧重于从新哲学形态即"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角度提出;第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在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中强调改变世界,《德意志意识形态》则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自身的问题域中强调"全部问题"都在于改变世界;第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纲领性文献所蕴含的改变世界的思想主要是一般思想原则,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改变世界则是其深化和具体化。根据以上差异,有必要就学界长期流行的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些误读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政治与军事的相互关联和矛盾关系的思想;对战争的利害关系进行全面分析,并以这种利害为手段处理与各诸侯国的关系的思想;军队行政管理中的“罚”与“亲”相互关连、配合运用的思想。《司马法》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在与政治密切相关的战与不战问题上的辩证性思想;治理国家与治理军队的区别的思想;“礼与法,表与里,文与武,左右也”等政治统治方法上的矛盾统一思想。《孙子兵法》的辩证性政治思想,是其军事辩证法思想在与政治相关的领域的表现。《司马法》的政治辩证法思想,也与其军事辩证法思想有一定的关联。两本兵书中的政治辩证法思想,同《左传》记载的与军事有关的政治辩证法可能有一定的关连 (吸取、发展 )。  相似文献   

20.
退休之后,我就开始阅读《党史纵横》, 5年来, 60期《党史纵横》的文章我都看过,有些文章还反复看了几遍,特别是"伟人风采"、"名人传略"、"往事珍闻"等栏目文章更是百看不厌。读《党史纵横》使我受益匪浅。 我之所以对《党史纵横》情有独钟,是因为她是一本可读性很强,集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于一体的好刊。她告诉人们,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思想斗争史,艰苦创业史,前辈奉献史,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发展史,推动社会的进步史;她告诉人们,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每一个胜利成果都来之不易,我们不要忘记昨天,更加珍惜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