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同印度签署了全面合作关系宣言,从而从近半个世纪的“对立与不信任”进入“对话与合作”的时代。亚洲两个大国的动向将左右这一地区的未来,期待两国构筑稳定的战略关系。中印两国曾经加深过对立,比如1959年达赖喇嘛在西藏叛乱中逃亡印度,两国1962年因边界冲突而交火。1998年把中国视为潜在威胁的印度,为对抗中国的核战略而进行核试验,随着印度拥有能搭载核弹头的中程导弹,中印两国关系紧张起来。可以说,这一次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书写了两国发展合作关系的新篇章。瓦杰帕伊总理同胡锦涛国家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确认双方都不把对方视为威胁。并一致同意,  相似文献   

2.
3月初,布什对印度的3天访问让新德里兴奋异常,双方就民用核能合作达成的突破性协议被印度总理辛格形容为:“我们今天已经创造了历史,我感谢你。”中国的崛起态势为印度赢得美国的青睐与厚爱争得了机会。面对亚洲两个崛起中的大国,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的印度,在制度与预期上令美国更加“放心”。这不仅是本次印度在强行引爆核弹之后再次取得美国在核问题上的支持的原因,也是印度今后在中美印大三角关系和大中东民主进程中屡试不爽的王牌。美国在印度核问题上的妥协反映了美国对待大国崛起态度的差别。美国虽不欢迎核俱乐部的扩大,但…  相似文献   

3.
1962年中国与印度因边界争议发生了一场战争。战争导致两国交恶。不仅50年代的“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度—中国是兄弟)”的欢呼声消失,而且正常的外交关系也难以维持,相互指责的“照会战”成为两国交往的主要内容。经历了十几年的对峙和冷漠之后,1976年两国重新互派大使,开始恢复正常的国家关系。对于交恶之源的边界问题,双方都希望解决,同时也愿意在文化、经贸、科技等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二十多年过去了,两国关系有许多积极的发展,总的看在不断地改善,但紧张气氛时有发生,边界问题尚未解决,西藏问题造成的疙瘩也没化解。  相似文献   

4.
沙伦德拉·D.夏尔马是美国旧金山大学政治学教授,他在美刊《当代历史》2006年4月号上发表了题为《面临挑战的亚洲巨人》的文章。该文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中国沿袭的是以制造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而印度则采用了以服务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文章还进一步指出了两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哪些经验可以相互借鉴。文章内容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这两个居住着近2/5世界人口的亚洲巨人,长期以来就是比较的对象。如同以往,今天经济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60多年前,当这两个国家同样面临着经济落后、贫困和文盲等巨大…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40年代获得独立与解放以来,印度和中国都经历了剧烈的民族主义浪潮。但是,这些涌动的民族主义在两国却以显著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中国,民族主义几乎无一例外地指向外部,尤其是针对美、日“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印度,这一浪潮则主要由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加以动员和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印度是最值得我们全面了解、深入研究的国家之一. 印度同我国国情最为接近.只有印度同中国一样,有着几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曾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处于发展水平的高端,在各个领域对人类文明做出过独特贡献.只有印度同中国一样,有超过10亿人口,而人口规模恰是内在凝聚力和辉煌历史的结果.近、现代,两国都曾老大落伍,印度更直接沦为殖民地,然而这反过来激励两国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在当代世界,也只有印度,其现代化面临的崇高、艰巨使命可与中国同日而语.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国家面临着民族振兴的有利条件.印度同中国一样,由于其人口规模、市场潜力和近年不断加快的发展速度,其崛起的前景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印两国的空中力量发展都十分迅速。由于历史及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印度一直对中国空中力量的发展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关注”。印度国内的学者以及官方、军方人士多次撰文对中国空军的发展进行评述。本刊特综述相关报道,以飨读者。本刊并非赞同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印经济合作新篇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8年拉·甘地总理访华全面改善中印关系以来,两国高层互访不断,促进了经济合作的发展。2003年6月23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中国总理温家宝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奠定了长期互利合作的基础。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两国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双方致力于在广泛领域开展目标明确的合作互动。特别是2008年1月13—15日曼·辛格总理访华,成果丰硕,内容充实,成绩显著,揭开了中印合作的新篇章。他在与温总理会谈时说,印度把与中国发展“互利合作关系”列为优先考虑的重点。在双方签署的11项协定中,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协定占一半,涉及地质科学、  相似文献   

9.
警惕印度     
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对印度的印象也许还是《大篷车》、《流浪者》、大包头的印度兵、以及无休止的种族冲突。近年来,当我们放眼向洋看世界时,我们身边的这个大国却从我们的视线中渐渐淡出了。但是,不甘寂寞的印度用一个“大炮仗”(核弹)震惊了世界,也让中国警醒:我们身边有了一个手握核武器的充满敌意的邻国。我们不搞对抗,但我们必须了解印度已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印度如何看中国?印度为什么不顾一切要搞核试?…… 四川大学周边国家关系研究室主任张力,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印度问题专家之一。印度核试前夕,他曾进入印度广泛考察。他的观察也许能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印度,更准确地评价印度。  相似文献   

10.
美刊《中国经济与商业研究》2006年2月号刊登了加拿大康尼斯托加学院商学院迪利普·K.达斯题为《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可比部分的比较》的文章。该文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和印度以新兴经济大国的姿态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崛起,两国的经济地位以及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都在持续增加,但是,它们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力并没有超过其他的新兴工业国家。现将文章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一、中印经济的概述中国和印度有着太多的共同点,两国都是人口大国,两国人口之和占全球人口的1/3,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有着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两国内部的经济多样化特征显…  相似文献   

11.
媒体     
《南风窗》2005,(17)
中国和印度:互补创造双赢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3。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平均达到9.5%,印度也有6%。许多学者根据两国年轻的人口、高储蓄率及可发展的空间评估,认为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未来几十年里。中、印经济仍将维持高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最近频密的外交活动引人注目。除了在南宁和北京举行了“大型外交盛会”外,美俄法日韩等国高层领导人和官员纷纷访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还对越南、老挝、印度以及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有分析认为,这样密集、频繁的高层外交活动,前所未有,显示出中国外交走向“有所作为”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2007年将是俄罗斯的“中国年”。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决定连续两年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的一项创举。这项活动充分体现了两国合作健康、快速发展的主旋律,一方面展示了两国的发展成就,同时也将两国的合作推上新的台阶。应胡锦涛主席邀请,普京总统于2006年3月21日至22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并共  相似文献   

14.
试析发展中印关系的几大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界领土争端、西藏问题、中巴关系以及安全问题,是中印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几大障碍。由于印度坚持边界问题上的错误立场和几十年来一系列事态的发展,边界领土争端变得越来越复杂而难以解决。印度对西藏仍抱有“缓冲区”的意图,并且欲利用西藏和达赖作为与中国打交道的一张牌,中印之间的西藏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几十年来,中巴已经形成“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而印巴之间的敌对越来越加深;中巴之间的边界协定和军事合作尤其令印度敏感,致使中印关系不可能亲近起来。印度认为中国是它“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的威胁”,近些年来,印度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和加强“东向”的军事合作,致使中印相互之间的不安与防卫不可避免。在正常的状态下,这几大障碍难以克服。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和总理瓦杰帕依先后访问中国,两国政府均表示摆脱1962年大规模边境冲突给两国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开启中印友好合作的序幕。而当年两国士兵的枯骨早已融进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土壤中,只有矗立在藏边风雪中的塔格拉山脊和潺潺流淌的克节朗河作为沉默的见证者诉说着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和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要中国政府承认英属印度当局对中印边界非法的划分(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线),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西藏解放使印度“缓冲国”的梦想破灭,印度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前进政策”,不断在我国境内建立据点,蚕食我国领土。中国政府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作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印度坚持要中国让出大片领土作为谈判的先决条件,关闭了和平谈判之门。 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为了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创造中印边界问题谈判解决的条件,对入侵印军进行反击。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由西藏军区组成了“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担任总指挥,负责东段指挥。西段新疆边防部队组成“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由何家产负责指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印度倾力购进“维克兰特”、低价购入“维拉特”、选择俄国“戈尔什科夫”、大力建造国产航母、航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分析,初步地研究了印度航母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2012年2月12至13日,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率三军高级军事代表团访问沙特阿拉伯,这是两国交往史上印度防长首次出访沙特,随同访问的有印度国防秘书、副总参谋长、海军副司令和空军副司令。联系到2010年2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对沙特的历史性访问,以及5月份刚结束的第四届印度一海合会工商业峰会,不难看出,印度正在“西向政策”的指引下,逐步深化与海湾国家在各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印度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印度洋国家,除了独霸印度洋称雄南亚外,印度还提出“西出”、“东进”,“南下”战略,并且“东进”战略最为重要。尼赫鲁曾说“印度虽然不是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却不可避免的要在那里发挥作用”。要“东进”就需要一个良好的跳板,而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地处马六甲海峡的西端入口,距离东南亚也就几百公里,只要加强群岛的军事力量,就可以轻易的向东南亚甚至东亚地区投放海军力量,此外通过安达曼·尼科巴掌控马六甲海峡就等于掌控了很多国家的经济命脉,“东进”亚太与美日中俄展开角逐成为世界大国也就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9.
李孝天 《国际展望》2021,(3):96-118,156,157
作为新地区主义的一种实践形式,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不断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坚持以“不干涉内政”原则为核心的主权规范,遵循“国家主义”发展路径。扩员之前,在应对安集延事件、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动荡等地区安全与政治挑战的过程中,上海合作组织确立了以中亚为地缘安全中心的地区定位。在开展各领域合作的进程中,上海合作组织秉持协商一致的原则,其内部形成了“大国引领、中小国家平等参与”的合作格局。扩员之后,上海合作组织继续遵循“国家主义”发展路径,但其地区定位与内部合作格局出现了新变化。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使中亚的地缘安全中心地位相对下降,以中亚为重心、南亚为重要延伸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新的地区定位。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加入,还增加了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合作格局的复杂性,使“大国引领”的合作格局面临深刻转型,“中小国家平等参与”的合作格局也在发生演变。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处于发展转型的十字路口,其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世界》2013,(4):68-69
一、中国“两会”胜利召开.中国梦开始起航3月3~17日,中国“两会”在北京正式召开。此次“两会”具有两个特殊意义,一是完成了国家领导人的换届选举;二是进行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大会选举习近平为国家主席,中国又一次完成了政权交接的平稳过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政权的稳定性和政策的延续性。2013年“两会”还进行了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大部制改革,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的第七次大规模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