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乌克兰历史文化复杂,乌克兰三次争取独立的历史都与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相关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革命及俄国内战导致的地缘政治变化为乌克兰提供了在帝国废墟上建立自己国家的客观条件。但由于乌克兰地区各种势力的不同要求,各种力量在乌克兰地区激烈博弈,最后布尔什维克取胜。一战前乌克兰地区分属于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两国,一战后,则分属于四个国家:苏维埃俄国获得了乌克兰的大部分,波兰获得了加利西亚和从前曾属于俄国的沃伦部分地区,捷克斯洛伐克获得了喀尔巴阡罗斯,罗马尼亚获得了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当时与俄罗斯及乌克兰问题利益相关的各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也对乌克兰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研究俄国革命及内战期间乌克兰地区各种力量的争夺,对理解和认识当今俄乌冲突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俄国激进革命知识分子是近代俄国独特历史道路的产物,他们的思想和道德包含着深刻矛盾。以他们为主体的革命激进主义思潮和运动表达了俄国社会部分精英对国家发展道路的一种选择,对俄国解放运动和俄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公爵同志"米尔斯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和苏联文学界、知识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充满突转的生活经历和坚忍不拔的文学活动构成文坛的一段传奇,甚或那一代俄国知识分子之命运的缩影和象征。他用英文撰写的《俄国文学史》被纳博科夫称为"用包括俄语在内的所有语言写就的最好一部俄国文学史",所谓"米尔斯基文学史"因其"折中主义"的文学史观、主客观统一的批评手法和极富个性的话语风格而独树一帜,被视为西方俄国文学研究的奠基之作,长期被欧美高校斯拉夫系用作俄国文学史教材,其影响历久不衰。  相似文献   

4.
启蒙时代是"欧洲"建构的关键时期,而介于欧亚之间的俄国,对"欧洲"观念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在启蒙思想家中,伏尔泰构造了较为权威的启蒙运动模式的俄国观,将其刻画为一个通过学习"欧洲",从而摆脱野蛮、落后,在"文明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国家。同时,繁荣先进、文明开化的"欧洲"形象也呈现在这种俄国镜像中。伏尔泰塑造的俄国形象,对其后几百年欧洲的身份认同和欧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俄国作为"学徒"的预设的不平等地位,在数百年中主导了欧洲关于俄国的话语,至今仍然是导致欧俄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二月革命是俄国民主发展的历史分界线.但半年之后,就发生了十月革命,民主体系瓦解,20世纪俄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也就此根本改变.俄国第一个共和体制垮台的主要原因是,在等级社会、资格选举体系和群众政党缺失的条件下,建立经典议会制的思想却在革命领导人的意识中占居统治地位.二月革命虽然没有完成,但它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由它宣告的自由主义改革纲领在后苏联时期开始得到实施.二月民主体系破产的经验,对20世纪末宪法危机的解决也产生了影响.在廓清会导致民主改革间断的社会因素时,重要的是要及时地用详细制订的解决冲突的方法与这些因素相抗衡.  相似文献   

6.
俄国皇家瓷厂创立与中国关系密切,俄政府利用使团、来华商队和传教团随团学生,将获取情报人员植入其中,目的之一是打探中国瓷器配方,回国助力肇建俄国皇家瓷厂。彼得大帝向往的中国瓷器,在伊丽莎白时期实现了本土化,俄国在彼得一世时期就拥有庞大的对华情报网络系统,其中瓷器情报人员在华潜伏时间达15年之久。他们采取隐蔽的方式在中国获取工业情报,甚至深入宫廷内部。俄国自制瓷器开始时完全仿造中国瓷的外形、绘画,但对“中国风”的内涵不甚了解,只是貌似中国风,又在其中融入本国的奢华之风。经过多年发展,制造出符合俄文化审美的“中俄合璧”瓷器。无论如何,中国瓷器在俄罗斯的传播是中俄物质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瓷器上“中国风”相伴罗曼诺夫王朝至终,中国文化、思想与艺术也通过瓷器得以在俄国乃至世界传播。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俄国历史曲折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没有实现现代化,没有建成公民社会的原因是在于它没有经过一次真正的民权革命。从20世纪俄国发展的轨迹看,历史是循着实际而不是循着理论发展,历史的发展与进步首先是人的解放。另外在和平建设时期,对国内问题要重在教育,发挥道德和社会舆论的作用,尽量少用暴力。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党的土地社会化纲领,是社会革命党对传统民粹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从农民经济角度对俄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种理论尝试与探索。它的提出使俄国民粹主义运动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为社会革命党适应变化了的革命形势,赢得农民的支持与拥护,为该党发展成为俄国第一大政治党派作了准备。自该纲领出台以来,俄国社会革命党人为了它的实现不断奋斗,但终究由于各种原因而未得以具体落实。虽然社会革命党土地社会化纲领最终并未真正实现,但其所包涵的积极意义和合理性因素不可抹杀,它们对俄国乃至世界其它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十月革命的历史叙述有两类,无论是拥护十月革命的苏维埃历史叙述,还是反对十月革命的反苏维埃叙述均出自不同的立场,以至于对十月革命的实际过程及性质的认识仍陷于模糊混乱之中.为从纯粹客观的历史学立场出发,根据充分的史料,重新勾勒出十月革命的真实过程,需要新的问题域.二月革命不是反苏维埃叙述中的民主革命,而是一场由沙皇政府高层官员发动的政变;十月革命也不是苏维埃叙述中的无产阶级革命,而是在国家已经陷入无政府状态下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重建政治秩序的强力活动.通过这种叙述,对造成政变和权力重建的原因进行了全新解读,并由此挖掘出十月革命与后来的苏联政治制度及其解体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俄国贵族古时候分为大贵族与服役贵族。服役贵族系由封建王公和领主的仆从发展而来。在莫斯科公国崛起时期完成的这一变化,系受到蒙古家臣制度的影响,而蒙古的家臣制又可追朔到中国春秋时期。这一个例表明,蒙古统治对俄罗斯君主专制制度形成的影响中,含有中国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60年代,俄国放宽了书刊检查制度,大批革命民主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开始着手研究法国大革命的问题。本文通过概述当时的自由主义代表格里耶对法国大革命及启蒙思想的批判性研究来揭示19世纪俄国自由派眼中的法国大革命。  相似文献   

12.
苏哈托新秩序倒台后,作为印尼立国基础和指导思想的潘查希拉再次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甚至可以说掀起了又一轮争论和研究的高潮.本文在对研究潘查希拉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苏加诺是潘查希拉的首倡者,他把爪哇文化中已有的价值观、世界观与当时亚洲其他几个国家领导人的理论、思想观念相结合,提炼并总结出了印尼的立国基础和指导思想--潘查希拉;潘查希拉所包含的精神、理念可以在爪哇文化中找到其对应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俄罗斯9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迁,学术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视角进行了诸多的分析.而能否把这场变迁作为革命来研究,也就是说俄罗斯的转型能否被称为一次革命,则存在着很多争议.因为俄罗斯的转型不具有经典革命的特征,如暴力、新意识形态的萌发等.一些革命理论专家对新时代的革命进行了重新定义.通过对革命的发生、过程、后革命时期的权利集中等现象的分析,可以认为俄罗斯的这场变迁能够被归于革命的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14.
俄国1917年革命开辟了一条由农民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演进之路,它引起了俄国内、外学界的关注。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俄国学者虽然积累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并没有对“农民俄罗斯走向斯大林之路”得出清晰的认识。西方关于苏联农民史的研究比苏国内更为多元化,但他们研究方法缺乏变革中社会人们所具有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16.
17.
19世纪俄国东正教来华传教使团虽然在传教事业上表现平平,但是其中许多成员在汉学研究领域却取得相当大的成就,并且在研究工具、方法、对象、内容、立场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立而典型的民族特色。由此,不仅为俄国汉学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8.
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是中外关系史上的特殊历史现象,其在缘起与沿革、构成与换班、给养与经费、组织与管理、使命与职能等许多方面都具有与西方来华传教士完全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多学科背景下的国别研究需要有若干统摄全局的基本范畴作为分析和诠释性工具的介入。融合人文和社会科学两种研究背景的"东西方文明结合部"这一提法可以作为俄国研究的一个基本分析范畴。本文中的"文明结合部"大体上指的是前苏联所在的"欧亚地区",以及史称为"东欧"的中东欧、东南欧等地区。这一地区由于来自各种民族、语言、宗教与文化的影响的交汇,在宪政制度、经济模态、社会建构、思想意识形态选择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性。本文通过对欧亚大陆东西方文明结合部的起源、形成过程、形态的流变、及其外部影响的繁衍等方面的阐述,强调了这一地区和欧亚大陆西部和东部古老文明中心有所不同的独特文明形态;这一地区内部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复杂的周边环境所造成的此地区对外关系的紧张度和活跃性;外部环境多样性推动之下,这一地区学习过程中的涮选与偶合等复杂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文明结合部"现象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社会,特别是全球化条件下的一种较为普遍现象。这说明了对"文明结合部"范畴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韩莉  李忠宝 《俄罗斯学刊》2022,12(1):91-114
尼古拉·费奥多罗维奇·彼得罗夫斯基是俄国驻我国新疆喀什噶尔第一任领事,其任期正值近代英国与俄国的中亚大博弈时期.彼得罗夫斯基利用其在当地的影响力,精心编织情报网络,培训情报人员,收集新疆地区军事政治要情,为俄国推行对华侵略政策提供信息服务,并严密监视英国动向,协助俄国军队占领我国帕米尔地区.在经济方面,彼得罗夫斯基通过扩大俄国商圈、打压英国在新疆的贸易和扰乱金融体系等手段,帮助俄国扩大对新疆的贸易.此外,彼得罗夫斯基利用职务之便在我国新疆喀什噶尔及其周边地区大肆劫掠文物,并与俄国国内积极互动,为俄国考察者提供文物信息和物质支持,在此方面,也将英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在彼得罗夫斯基的苦心经营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在新疆地区的影响力得到极大的扩张,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物掠夺方面,相对于英国均占据了先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