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的法官制度——以下萨克森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下萨克森州为例,介绍了德国的法官制度、法官的选任标准、程序等.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是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履行政府职能、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抓手。政府通过监管,在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又引导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其中,长租公寓市场是当前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需求的重要方式,尽管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的鼓励和保障政策,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其发展中的监管问题逐步凸显出来。政府监管不规范、监管有效性不足、新型监管手段运用不足和行业监管标准缺失等是长租公寓市场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应切实转变和调整监管理念、思路和方式,通过部门间通力合作,将监管职能贯穿于长租公寓市场发展的全过程,实现全链条监管,让长租公寓市场在规范监管下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丽 《德国研究》2011,(1):48-53,80
对外传播是德国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战略手段.对外杂志<德国>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发行,及时报道本国在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塑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成为德国对外传播的名片.本文选取2000年第一期至2010年第四期共计64期德丈版<德国>杂志为研究对象,对各期重点选题进行统计分析,考察该杂志塑造了什么样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彭枭 《德国研究》2021,36(2):19-35
灾难的发生往往不分国界,随着当代国际交往日益紧密,跨国性灾难事故的发生也愈加频繁,跨国灾难管理成为各国需要面对的一大课题.德国的跨国灾难管理体制具有独特的模式,体现为三层次与双结构叠加的"3+2"模式.即主体上的核心决策者(第一层)、外交部/外交部危机反应中心与相关灾情部委(第二层),及其他能够调动的官方、民间、企业、军方与国际力量(第三层);实践上则包括行政组织结构与战术操作结构,两个结构中的各个内部环节都有缜密的衔接与协调机制.该体制一方面来自于二战后德国面临的政治局势与灾情事故的演变逻辑,另一方面来自于德国国内成熟灾难管理制度向跨国层面的推展.在系统性地对该体制进行分析后,本文以2015年"德国之翼"4U9525空难事故为例,详细论述体制的具体运转过程.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如何有效应对跨国灾难是个重要的理论议题,"德国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丽 《德国研究》2013,(1):73-83,127
公共外交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凭借其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和海量传播性成为各国对华公共外交的热门平台。本文对德国驻华大使馆在新浪网站开通的微博进行检视,采用数据统计和文本分析的方法,考察微博的内容、形式和效果,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德国如何通过微博外交提升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09,24(1):37-44
作为德国旅游媒介,德语版旅游指南是如何介绍中国、如何建构中国形象的?从中又产生了哪些文化异同问题?这构成了本论文的核心问题。论文以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德语版中国旅游指南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实例出发,通过对物质文明异同、文化异同和制度异同特征这三个层面的分析,界定德语版旅游指南视角下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7.
德国第一部全国性最低工资法出台,这究竟是证实了德国传统工会运动陷入危机,还是表明其出现了新的希望?本文回顾德国最低工资法的形成过程,分析不同主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不能简单地认为最低工资立法等同于工会在传统集体谈判中的失败。最低工资立法的推动,无疑是工会面临挑战时的防御性措施,特别是在低工资工作较为集中的行业中工会对集体谈判覆盖率和影响力下降的弥补。但与此同时,在社民党与新自由主义妥协的政治环境下,德国工会试图通过这一立法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改进社会功能,通过提升公共形象和话语在公民社会中寻求更广泛的联盟。通过积极推进和持续介入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工会强调这一新制度是对行业性集体谈判的补充。重要的是,传统的制度和团结仍然是工会运动的核心,无论通过立法还是谈判的方式,劳工团体对产业关系产生实际影响的能力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张晓玲 《德国研究》2011,(4):59-65,80
2003年,德国下萨克森州的5所高校率先推动了德国高校公法基金会改革,其中哥延根大学是这一轮德国高校改革的开路先锋.在下萨克森州的公法基金会模式中,基金会是连接国家、高校和社会的耦合器.公法基金会改革致力于国家对高校的间接管理、高校在组织、人事和财政方面的自治以及高校如何回归社会,从而真正实现高校学术自由和自治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2008年"3·14事件"促使一些学者开始反思和深入探讨国外非政府组织在对外文化交流、推动外部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从而塑造国家"软实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而欧洲国家很早就开启了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非常引人注意的一个现象就是非政府组织在这些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从非政府组织自身在文化交流领域的先行作用、政府给予非政府组织的强有力支持和非政府组织独立性的保持与发挥等三个方面探讨为什么非政府组织能够在欧洲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中承担主要工作;列举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的非政府组织如何成为这些国家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从事文化外交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作为德国旅游媒介,德语版旅游指南是如何介绍中国、如何建构中国形象的?从中又产生了哪些文化异同问题?这构成了本论文的核心问题.论文以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德语版中国旅游指南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实例出发,通过对物质文明异同、文化异同和制度异同特征这三个层面的分析,界定德语版旅游指南视角下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1.
玄理 《德国研究》2023,(5):25-44+152-153
在新冠疫情危机和气候危机背景下,通过建构科学框架叙事“去合法化”主流科学真相已成为当前右翼民粹主义政治传播和动员策略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架构视角从诊断型架构、处方型架构和动机型架构三个方面对右翼民粹主义的科学叙事进行分析。在诊断型架构方面,民粹主义者对精英进行道德审判,从目的可疑性和行为伪善性两个层面揭露精英的“道德低劣性”。在处方型架构方面,民粹主义者借助于呼吁常识、科学化包装和建构阴谋论等手段建构新的科学“反知识”框架,向人民展示民粹主义版本的另类事实对于主流科学知识的可替代性。在动机型架构方面,民粹主义者通过煽动对精英和主流科学的恐惧和愤怒情绪,使民众更有动机根据自身身份认同和情感直觉对科学信息进行解读和传播。最后,本文以德国选择党的气候科学架构作为案例,探析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如何利用气候科学框架挑战主流气候科学和政治精英,以实现自身政治诉求。对右翼民粹主义科学架构的研究,有助于为研判当前西方政治极化的发展新趋势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陈余 《俄罗斯研究》2014,(1):139-156
在一切以意识形态先行的苏联,政治宣传毫无例外地成为政府向群众表达官方立场的传声筒。纵观1933-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的苏德关系,经历了由坏到好、再到坏的过程,可以说,两国外交上的风云变幻直接影响到苏联官方政治宣传媒体对德国形象的塑造;同时,根据两国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刻意塑造的德国形象,又会对苏联社会大众意识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试以苏联最主要的政治报刊——《真理报》为主要考察对象,分阶段考察苏德关系变化与苏联媒体所塑造的德国形象转变的关系,并透过《真理报》一窥苏联的政治宣传手段。  相似文献   

13.
从政治发展角度讲,缅甸2010的选举更多地意味着一种倒退。该选举赋予了军人集团的政治垄断以正当性。这样的结果之所以会出现,全国民主联盟的错误选择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选举后的缅甸新政权,虽然依然会面临来自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但来自亚洲一些国家的支持,则会给缅甸的新政权提供有力的支撑。展望未来,缅甸的政治发展之路将十分艰难。  相似文献   

14.
玄理 《德国研究》2021,36(4):24-48
在西方政党政治中,主流政党的政党解盟趋势已经逐步成为常态化的政治现象.究其原因,新政治分野的出现使得主流政党整合人民意愿和解决选民诉求的能力持续弱化,选民对传统全民党的依附性与认同感下降,候选人的形象逐渐取代党派认同成为影响选民选举决策的关键因素,而这种政治个人化趋势的愈加显著进一步加剧了政党解盟现象.在2021年德国...  相似文献   

15.
陈富 《德国研究》2019,(1):125-138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德国公民对欧盟身份的认同感逐步提高。探究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除了关注当下的欧洲一体化政治实践之外,还应从更长远的视角关注身份认同教育,而德国中学历史教学承担着欧盟身份认同教育的主要任务。本文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结合欧盟和德国的教育指导政策,通过选取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涉及欧盟身份认同的主要内容,阐述和分析德国如何借助中学历史教学来塑造青少年的欧洲史观,从而完成欧盟身份认同教育,为欧洲一体化实践服务。在德国中学历史教学中,教科书循序渐进地激发、培养和深化青少年学生的欧洲意识,以此达到欧盟身份认同的教育目的。德国的中学历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公民欧盟归属感的提升,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德国将继续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欧盟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6.
金晶  张绍铎 《德国研究》2015,(2):114-124,144
长期以来中日两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始终存在重大分歧,而与日本同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则很好地解决了与邻国的历史认识问题。本文以德国主流媒体——《明镜》周刊为对象,考察德国对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乐正阳 《德国研究》2021,36(3):137-151
"潜园"建造于德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波鸿鲁尔大学校园内,是欧洲的第一座中国江南园林.本文以中国园林的营造体系为要素,结合其他海外中国江南园林实例,介绍和分析"潜园"的选址、园名、立意、设计思想和景物特色."潜园"虽占地不多,设计者张振山教授却能因地制宜,巧妙地体现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诗情画意,完美地呈现了中国园林艺术之美.文章将"潜园"与第一个中国境外苏州园林——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的"明轩"、美国波特兰的"兰苏园"、洛杉矶的"流芳园"相比较,阐述了江南园林如何融入当地建筑和自然景观,体现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使古典园林艺术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周海霞  王建斌 《德国研究》2011,(1):39-47,80
本文使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对德国报刊<时代>和<明镜>中经济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形象话语束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中国形象在整体话语束层面具有动态变化特征,可以分为中国经济模式被质疑、得到初步认可和被视为威胁三个阶段;在特定子话语束层面如房地产经济泡沫、人民币汇率和能源饥渴问题等显示持续性特征.两个层面的分析都表明德国媒体中的...  相似文献   

19.
杨欣 《德国研究》2011,(3):50-56,79,80
计算机制是决定社会救济标淮幅度的关键性因素,科学的计算机制依赖于对程序、价值、利益等维度复杂的取舍,传统被认为是立法机关的专属裁量界域,法院对结果仅具有限的审查权.德国联邦宪法法院2010年初“哈茨IV”案的判决既遵循了传统对结果的审慎审查,同时又对结果产生的计算机制进行了以恣意为切入点的实质性审查,并最终以实质性审查...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月德国《加强法定医保竞争法》(GKV-WSG)出台。本文分析了该法出台前后德国医疗卫生改革所带来的新的行为体格局以及2009年1月1日起生效的改革内容。笔者认为,《加强法定医保竞争法》在多个方面承袭了“渐变”的发展模式,但同时该法也带来了德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刻变革,尤其在行为体格局方面。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实验治理的新形式、对立的利益格局、艰难的谈判进程以及倾向于否决的行为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